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16: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新课导入
资料:据统计,一个身高不足两米的成年人,其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加起来会有10万千米长,能足足绕地球赤道两周半。这些分布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同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担负着繁忙的运输工作。推动人体内这条不断流动的“河流”的动力则来自那伴随我们一生的、似乎不停歇的心脏。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看下列演示实验: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几层?
2.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位于哪一层?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三层。
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55%
深红色
白色物质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
血液
血液的组成
例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 )
A.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
A
血液的组成--血浆
血浆的90%是水,其余的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
归纳:血浆的作用
1.运载血细胞
2.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液的组成--血浆
链接生活
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丢失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
喝水并适量补充无机盐
血液的组成--血细胞
右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细胞?阅读p105-107页,小组讨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细胞种类 形状 体积 数量 有无细胞核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圆盘状
球状
形状不规则
较大
最大
最小
最多
最少
较少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
凝血和止血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然后随血液流动,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
1.红细胞为什么呈红色?
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仔细阅读P106, 回答问题
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特性?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2.红细胞为什么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扩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红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红细胞能不能用于亲子鉴定?
不能,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左右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在动物和人体内,干细胞将 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 。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后,能给患者不断补充 。
 骨髓中的造血 细胞能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医学检查、 骨髓移植能够治疗 等多种疾病。
分化
器官
血细胞

配型
白血病
P109 科学.技术.社会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链接生活
你听说过煤气中毒吗?你知道其中的原由吗?
  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环境中有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就与一氧化碳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细胞缺氧窒息而死。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链接生活
如果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
出现贫血。
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些什么食物呢?
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
链接生活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为什么选择了昆明为集训地
昆明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在这种环境中集训,可增加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足球运动员血液的供氧能力
血液的组成--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其包围、吞噬。
白细胞吞噬病菌过程
血液的组成--白细胞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正常成人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为4.0×109~10×109 个/升。
血液的组成--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血小板
为什么当人体受伤流血时,但如果伤得不严重,一会儿就止血了?
  这其实是血小板的功劳。
  
当人体受伤时,血小板会在血管损伤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会释放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血液的组成--血小板
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血液中血小板过少,如果受伤出血,会血流不止。
正常成人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数目为1×1011~3×1011个/升。
输血与献血
想一想:你知道人体的血量有多少吗?在失血量为多少的情况下需要输血?
成年人体的血量:
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约含70ml-80ml血液
血量稳定的意义: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失血量 少于400毫升 800—1000毫升 1200—1500毫升
对身体的影响
自身短时间内补充而恢复正常
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等,要立即止血
有生命危险,要立即进行输血
输血与献血
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用输血救活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成功输血。 然而,在大量的输血临床实践中,事故却接连发生: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状,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输血与献血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正式宣布:人类有三种血型(A\B\O),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而发生的凝集,是导致输血反应的真正原因。两年后他的学生发现了第四种血型(AB)
1930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输血与献血
血型不相同的两个人的血混合,红细胞表面凝集原与其相对应的凝集素结合,发生的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
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有什么危害?
输血与献血
凝集成团的血细胞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如何安全进行输血?
输血与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就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要血型鉴定。
正常情况下的红细胞
凝集成团的红细胞
输血与献血
安全输血
②少量输血时:
可以按要求输特定异型血,少量且缓慢。
①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输血与献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B
AB
O
“万能受血者”
“万能输血者”
A、O
A、AB
B、O
B、AB
A、B、AB、O
AB
O
A、B、AB、O
一定要输全血吗?
输血与献血
成分输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医学家发明了成分输血技术。通过离心机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根据病人的需要分别输给不同的病人。
缺啥补啥
大面积烧伤
贫血
血流不止
严重大失血
输全血
输血浆
输红细胞
输血小板
输血与献血
1998年10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020年1月底前,北京等15个省市将全面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这是记者前天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的。
——北京日报2019年9月25日
18~55岁健康成年人,200~400毫升。
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 45公斤。
输血与献血
1、在献血前必须进行相关检查项目,证明身体是健康的。另外,献血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生命体征是平稳的。
2、献血前避免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比如油条、肥肉等,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给予稀饭、馒头、鸡蛋等食用。适当的补充水分,避免因为献血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3、献血前不要紧张,要心情愉悦,因为有些人可以因为紧张而出现紧张性休克的发生。
4、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做好洗澡,做好卫生工作,不要饮酒,不要吸烟,也不要剧烈的运动。如果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最好避免献血。
献血注意事项
输血与献血
1、无偿献血,是将身体凝血抽出身体外面,刺激身体造血细胞,使造血细胞更加活跃,生成新鲜的血液,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另外,由于骨髓造血系统受到刺激,就会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功能,不断产生更具生命活力的新鲜细胞。
2、无偿献血能降低或者延缓疾病的发生,因为科学家已经研究,献血的人群得疾病的几率低于非献血人群。
3、无偿献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献血者。除了生理性的好处外,还有社会的效应,可以增加对社会的贡献,增加无私奉献的精神。
例1.下图为显微镜下的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B.②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C.③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①会凝集成团
D
课堂反馈
例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的一个视野图(④为血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④
B.①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C.③形状不规则,能够吞噬病菌
D.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
课堂反馈
例3.关于血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其含有色素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寿命较短
C.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体积较大,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D.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A
课堂反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