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2024一2025学年(下)期中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掾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袅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
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
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英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康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
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降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
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
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
“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
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
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
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
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
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
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
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
“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
愍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
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高一语文问卷第1页,共10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