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
务必将第1卷的1-10题,第Ⅱ卷的第14、16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
无效。
第丨卷
(30分)
洳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文化传承方式亦里现出独特的模式。现代救育体系强调标准化与系
O
统化,然而这与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
)。在传统乡土社会,文化传承往往以家庭、
村落为单位,通过口耳相传、行为示范来实现。就像古老村落里,长辈们会向晚辈传拎农事
经验、民间技艺以及传统习俗,像农忙时如何播种、收割,节日里怎样制作特色美食等。这
种传承体系并非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灵活的传播过程。有时,传承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长辈的影响力。威望高的长辈,其文化传承可以覆盖整个村落:影响力小的,可能仅局限于
(
)的几个家庭。这和乡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是相似的。好比在一个家族中,当
家族中有德高望重的族长时,家族的文化、家规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遵循。可一旦族长失
去威望,或是家族走向衰落,(
),文化传承的链条也会随之断裂。中国乡土社
解
据
会的文化传承模式具有这种(
)特性。在一些偏远乡村,文化传承的规模可能极小;
但在一些文化底蕴深厚、家族势力庞大的村落,文化传承的范围可以扩展得极为广泛。因为
这种可大可小的文化传承格局,致使很多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对文化的兴变变迁有着深刻的
感触。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大相径庭
附近
人走茶凉
波动
B.背道而驰
近旁
人去楼空
变动
/0///0
C.大相径庭
近旁
树倒猢狲散
伸缩
D.背道而驰
附近
墙倒众人推
起伏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可大可小的文化传承格局,因为致使很多生活在乡士社会的人对文化的兴衰变迁有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着深刻的感触。
B.很多生活在乡士社会的人正因为对这种可大可小的文化传承格局,所以对文化的兴衰变
迁有着深刻的感触。
C,通过这种可大可小的文化传承格局,致使很多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对文化的兴衰变迁有
着深刻的感触。
D.正因为这种可大可小的文化传承格局,很多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对文化的兴衰变迁有着
深刻的感触。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抒情诗,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
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壁”。
B.“三吴”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指今浙江杭州。维扬,扬州的别称;淮左,淮河
左边的地区,当时设置淮南东路。
C.“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即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人定,即亥时,相当
于现在21时至23时。
D.歌德,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古典主义的代表,代表作有《葛兹·冯·伯利欣根》《少
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一:
中国古人以一种亲和的姿态探天问地,并且按服自己的居所及所熟悉的地上秩序想象拟
构原本神秋莫测的宇宙天地。地上有王都与方国,天上也有中夹与四宫。除了天上,还有地
下,其空间秩序也按服地上的政治体制进行想象和建构。自殷商开始,古人就形成了“四方
卫中”的政治方位空间观。《周易·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
位矣。”可见,中国平期在横向平面与纵向立体的双重维度建构空间秩序,形成一个贯穿天
上、地上、地下的复合空间体系,其目的是要使万物各处其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与功能。
上述天尊地卑、高下相从、中侧拱卫的空间格局,为古代的王道政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
支撑。这种空间观也成为古代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形式肌理之中。例
如,人物画、山水画中的主从关系布局,礼制建筑的整体安排,重要礼仪中人的身体动作、
朝向与位置、器物的摆放等,均要考虑主次、尊卑、贵贱等伦理关系。不仅如此,这种伦理
空间观还弥漫在小说的空间叙事中。比如,《西游记》除了表现天地神怪为取经与阻碍取经
而展开的争斗外,还透露了神佛、凡人、妖魔必须共同恪守的分位意识,任何想脱离自己的
本位者,都将受到严厉惩罚。再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和大观园中建筑群落整体布局的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