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太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12月,《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是人们共同参与的、周期性的庆祝传统新年的时刻,更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活态传承
着中华文明。
春节文化既有变异性,也有稳定性,其内蕴的家庭团聚、社会和谐、祈福纳祥、辞旧迎新等粉
神价值取向数千年来变化甚微。这些稳定的精神传统融入周期性实践的过年民俗仪式中,为中
国人提供了文化认同感。
中国人对过年的家庭团聚仪式极为重视,除夕全国各地都有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的习俗,饭
前举家叩拜先人遗像,而且祭祀之后一般不送神,意思是“请祖宗在家过年”。在中国人的观念
中,除夕、大年初一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初一日各不相往来”,更不能在亲友家吃饭。过年不
仅是家人团聚,也是与祖先共聚,此间既蕴含着中国人重视亲情的家庭伦理观念,又暗含着中国
人对生命绵延不息以及个体生命之意义的独特理解。一年一度仪式化的年夜饭,反复强化着中
华民族最为根本的伦理观与人生观。
过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从《四民月令》来看,汉代过年时就要给乡党背老拜年。
对于拜年带来的功能,《岁华忆语》写道:“肆夥索欠,至天明与债家口角,甚至用武,元旦途遇,必
互揖道‘恭喜’,顷之粗语,曾不芥蒂。”可见春节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社会制度设计。明清以来,金
国各地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社火、庙会、灯会等集体活动。在过年这样一个“闲限”时段,人们共
同参与这些集体活动更容易超越日常身份限制,走向交融与团结。
如果对传统新年的节俗、节物进行分类的话,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驱祟辟邪,如“爆竹、燃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