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1 22: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福州四中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智蒸。其中,“体”指的是本体、
本源,代表理论基础;“用”指的是实践、方法,代表实际应用。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要求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并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发展理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经世致用。这里的“经世”指的是那些始终管用、具
有普遍适用性的真理,“致用”则是将这些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杨一
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精神构成了超越时空局限的精神基石,它既
具有稳定性,又不断衍生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具体内容。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是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生动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没有中断过,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来没有
背离或者抛弃过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精神传统。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在坚守中华民族的
核心价值观与精神传统的同时,我们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态,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需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让“体”与“用”在文化事业中得以发挥作用。
实际上,“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思想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蕴含着马
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要赓续中华文脉,担负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深入理解和践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念。马克思强调,理
论的价值在于改变世界,而非仅仅解释世界。这意味着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
因此,在“明体”基础上“达用”,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将其转化为
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让经世致用的
思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实现“体用贯通”,使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综上所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华文化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要求我们始终保持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董振华《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材料二:
民歌始终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与现代专业作曲家或历代文人创作的作品相比,
民歌在口头性和集体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即兴性和流变性等方面有明显特征。其中,“流变性”
是民歌最突出的特点,即民歌的“变”是永恒的,“不变”则是相对的。民歌的流变性主要体现
在时代的流变、区域的流变以及人们审美的流变等方面。流变的过程极有可能对其文化价值产生
高一语文第】页共8页
蠡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