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培养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学习重点】
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难点】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构。
【学习过程】
一、回忆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等有关知识。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两种?
分子的概念
原子的概念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区别是:分子可以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二、【课内探究】
观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视频。
探究活动一:原子的构成
观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你能试着对下面的现象加以解释吗? 小组讨论解答
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
2、少数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回答问题
1、原子核还能再分吗?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核电核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和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原子结构体系图
观察课本53页表3-1,寻找其中的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规律:
探究活动二:相对原子质量
1、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请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2、写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r=
3、计算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4、〔1〕查课本62页相对原子质量表格,完成下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氮
7
7
7
氧
8
8
8
钠
11
12
11
观察完善后的表格,思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粒子数之间有何规律?
〔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各粒子的质量(kg)
相对质量
质子
1.6726×10-27
1
中子
1.6749×10-27
1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
规律:
5、阅读56页的资料卡片
三、【课堂小结】
评测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2g B、12 C、1.66×10-26㎏ D、1/12g
3、氧原子虽然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但原子中心是一个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 ,由于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中子不带电,核外有8个带 的电子作高速运动,所以整个 不显电性。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5、填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氦
2
2
磷
16
31
钙
20
40
铁
26
30
铀-235
92
235
6、科学家发现了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构成的微粒上有什么异同?
课件26张PPT。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分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回顾: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初步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培养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与地球相比。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α粒子束带正电的粒子金原子α粒子束α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大多数α粒子未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 发生偏转α粒子束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带正电 质量比电子大的多)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2、少数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子核体积很小 ,原子内部空间很大, α粒子没有受到阻挡 原子核带正电,当带正电的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改变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正面撞击原子核时, α粒子被反弹回来你能试着对下面的现象加以解释吗?
观看动画演示,回答问题
1、原子核还能再分吗?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卢瑟福等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动。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你能找出哪些规律?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小组讨论】【思考】氧原子由8个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再加上8个电子构成。8个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 2 3 4 5 6 7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近 远低 高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数字、弧形、数字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到底有多小呢?已知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 10-27㎏,请用小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相对原子质量(Ar)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为 “ kg ”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 “ 1 ” ,单位要省略不写 。三.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已知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kg
1、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26×10-27 kg
2、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查62页表3-4:找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观察表格,思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粒子数之间有何规律?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张青莲教授是我国科学院院士,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中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这不仅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有国际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1908年7月- 2006年12月 中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的贡献一、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后延伸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吗?请同学们自己回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