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风景谈》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风景谈》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14: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体会议论性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4.体会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 作,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 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 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
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 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 盾的代表作。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茅盾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
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 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 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写 作 背 景
茅盾于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 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年5月离开 新疆返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并讲学。在 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以及平 等民主自由的气氛。1940年10月,茅盾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 重庆,茅盾目睹了国统区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心涣散。 于是写作了《风景谈》 一文,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
1.默读课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个命名形式,为其
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 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画面 地点 景观 人的活动 议论
寓意
沙漠驼铃 猩猩峡外 的沙漠中 单调、平 板、苍茫 驼队的出 现 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 大
只有人才能使 自然充满活力
高原归耕 黄土高原 (解放区) 蓝天、黑 山、明月、 作物 晚归的农 人 充满了崇高 精神的人类 的活动,乃 是伟大中尤 其伟大者
以劳动创造为乐的 人民安居乐业,生 活富足,革命事业 旺盛,从而歌颂创 造这一切的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边区人民和知识 分子
延河夕照 解放区一延 安 彩霞、河水、 大山、黄土、 山坡、野火 欢歌笑语的来 自五湖四海的 “鲁艺”师生
2.梳理六幅画面的内容,填写表格。
画面 地点 景观 人的活动 议论
寓意
石洞雨景 解放区 雨天、荒 山、石洞 促膝读书的 青年男女 内心生活极其 充满的人是风 景的主宰
清楚明白生活意义的 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 会百无聊赖,他们使 生活顿时生色
桃林小憩 解放区 桃林、茶 社、作物 学习与休 息的青年 人类的高贵精神 的辐射,填补了 自然界的贫乏
革命青年以革命的乐
观主义精神和高贵品
质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 解放区 晨光、朝霞、 山峰 号兵、哨兵 那便是真的风 景,是伟大中 之最伟大者
为民族的解放, 为新中国的诞生 而战斗的人
沙漠驼铃
1.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标明主旨,而是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 治 第 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那为什么还要写
①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 根据当时的写作背景(1940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 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 的需要。
②第一幅画面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 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瘠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 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 文眼,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 曲中的"序曲"。
《风景谈》一文写于1940年12月,此时的茅盾已 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的白色恐怖之中,这 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 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 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 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 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后, 对延安军民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使然。
资料链接
沙漠驼铃
叹号,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号表示有特殊意义,用上"所谓" 为了突出强调,"黄土高原"指的是 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情感 强烈,在这里表示赞美之情。
高原归耕
1."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黄土高 原'!""黄土高原"加引号,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
高原归耕
2. 这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用"粗朴的短歌""愉快的旋律"反映 出黄土高原(解放区) 人们辛勤劳 作、淳朴的面貌和愉快的心情,表 现了延安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
一律都被铁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金
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
1.这幅画所描绘的人们有什么特点
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乡音 来自五湖四海
同一目标
不怕艰苦
延河夕照
地点 事件 衣着外貌
关系
都市男女 绿荫公园 长椅上,偎 倚低语 西装革履、烫 发旗袍、高跟 鞋
恋人
延安男女 雨天石洞 促膝而坐、 聊天、看札 记礼簿 剪发式样不同, 可以辨认出哪 一个是女的
是否是恋人,并不重 要。他们是一对生命 力旺盛、清楚明白生 活意义、不倦怠、不 会百无聊赖的人
1.作者写了几对男女 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石洞雨景
2.为什么要写公园中的恋爱场景
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城市青年的平庸生活,突
出延安知识青年崇高的精神生活,他们之间是基 于高尚理想的友谊和爱情。
桃林小憩
1.什么是"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第一自然:桃树、旧石磨 …… 第二自然:第一自然与具有高贵精神的人类 "第二自然"是加上了人类活动的自然,或 者是被改造的自然,是人类在自然的基础 上经过创造性活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 明 。
桃林小憩
2.桃林小憩中环境如何 展现了什么内容
环境艰苦,条件简陋
前面写两个人,这里写一群人,点面结合,
展现了根据地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和谐融
洽、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北国晨号
1. 主要描绘了什么画面 赞美了什么 喇叭声引出一个小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 士,在黎明时分吹号和站岗的画面,他们沐 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 严肃、坚决、勇敢,他们凛然不可侵犯,他 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者赞美画面中这些站在民族解放斗争 第一线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伟大中之 最伟大者"。
赞美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 神境界
人的精神境界的美赋予自然风光的美以生 机,这就是“第二自然”,这才是“真的风景”。
自然景物

崇高的人类活动
真的风景
结合文章,感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