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1期)(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1期)(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17:31:06

文档简介

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同学们在上课时,能看清课桌上的书和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较近或较远物体的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睫状体调节(  )
A.瞳孔的大小 B.晶状体曲度 C.视网膜位置 D.眼球前后径
【答案】B
【解析】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较近或较远物体的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瞳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量,视网膜位置、眼球前后径是相对不变的。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一只昆虫突然飞到眼前;经眼的一系列调节后,他看清了眼前的昆虫。能表示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B
【解析】当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能看清远处,焦点在视网膜上(①);突然出现的昆虫看不清楚,焦点不在视网膜上(③),看清楚近处的昆虫,加点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调节完毕后,光线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②)。因此,经眼的一系列调节后,他看清眼前的昆虫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云南·中考真题)远处声音微弱时,用手掌托在耳后,听到的声音会变大,此时手掌发挥的功能类似于(  )
A.耳郭(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答案】A
【解析】A.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到鼓膜,故远处声音微弱时,用手掌托在耳后,听到的声音会变大,此时手掌发挥的功能类似于耳郭(廓),A正确。
BCD.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CD错误。
故选A。
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长时间看手机、打游戏等,易导致眼睛近视。患近视眼后可能(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物像成于视网膜后方
D.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 长时间的看手机、打游戏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压迫眼球,会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4·湖南·中考真题)为保护视力,需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用眼习惯科学的是( )
A.躺卧看书 B.长时间看电子屏幕
C.边走路边看书 D.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答案】D
【解析】A.躺卧看书这种姿势容易使得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不固定,且对眼睛的调节能力造成额外的负担,不利于视力保护,A错误。
B.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尤其是没有适当休息的情况下,会导致眼睛疲劳,甚至近视,B错误。
C.在行走时看书,眼睛需要不断调节焦距来适应移动的书本,这样容易使眼睛疲劳,C错误。
D.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是保护视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的读写姿势能够确保眼睛与书本或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眼睛的疲劳,D正确。
故选D。
6.(2024·福建·中考真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行为有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躺在床上看书 B.趴在桌上写字
C.长时间刷视频 D.做好眼保健操
【答案】D
【解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其中眼保健操是一种眼睛的保健体操,主要是通过按摩眼部穴位,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的疲劳,达到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的目的,所以躺在床上看书、趴在桌上写字、长时间刷视频都对眼睛不健康,而做好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是__;骨传导耳机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__。( )

A.凸透镜;大脑皮层 B.凸透镜;耳蜗
C.凹透镜;大脑皮层 D.凹透镜;耳蜗
【答案】D
【解析】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耳蜗,耳蜗被称为是听觉感受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下列关于近视及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不会引起近视
B.近视的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D.适时远眺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
【答案】A
【解析】A.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会导致眼睛过度疲劳,容易引起近视,A错误。
B.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从而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B正确。
C.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C正确。
D.看书一段时间后应远眺几分钟,远眺可以放松睫状体,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从而恢复原状,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保护视力,D正确。
故选A。
9.(2024·河南·中考真题)琴声悠远,笔健墨香,音乐、书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受琴声的感受器在耳蜗内
B.产生听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C.挥笔写字需要神经系统调节
D.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上
【答案】D
【解析】A.耳蜗是内耳的一部分,包含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可见,接受琴声的感受器在耳蜗内,A正确。
B.听觉信号经过耳蜗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解析。可见,产生听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写字是一种精细的运动,需要大脑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手部肌肉的运动。因此,挥笔写字需要神经系统调节,C正确。
D.视网膜是感光细胞所在的位置,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能够成像,但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不是在视网膜,D错误。
故选D。
10.(2024·江西·中考真题)虹膜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下列显微镜操作中,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
A.旋转目镜 B.移动玻片
C.调遮光器 D.升降镜筒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光圈,可调节进入镜筒光线的强弱: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小光圈只能让少量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虹膜的中央有瞳孔,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的大小;虹膜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因此,“调遮光器”与“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的作用相类似。而旋转目镜、移动玻片、升降镜筒都与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弱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山西·中考真题)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健委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眼健康。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中填图中标号)
(1)当一棵小树映入眼帘时,你的视网膜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请将其画在眼球结构图中的相应位置。真正让你“看”到小树的部位是[②] 。
(2)为眼球提供营养物质和氧的血管a属于 (选填:动脉;静脉),其中流动着颜色鲜红的 血。眼部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血管b,先流回心脏的[⑤] ,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走。
(3)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白内障往往与[①] 的病变有关。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的眼病是近视,下图中,表示近视的是 。请你从眼球结构及成像情况的角度解释近视的成因: 。
(4)病毒性结膜炎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眼病,有些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
(5)“强身健体防近视,体魄强壮眼明亮”是今年“爱眼日”的宣传口号之一。你是怎样理解体育锻炼对眼部健康的促进作用的?
【答案】(1)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皮层”、“大脑”、“视觉中枢”)。
(2)动脉 动脉 右心房
(3)晶状体 乙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凸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4)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任答其一即可)
(5)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眼部营养物质和氧的供应,有利于眼部健康;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眼部废物的排出,有利于眼部健康;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病原体感染眼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户外体育锻炼可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疲劳(任答其一即可)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真正让你“看”到小树的部位是[②]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
(2)据图可知,为眼球提供营养物质和氧的血管a属于从心脏流向眼部,属于动脉血管,其中流动着颜色鲜红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眼部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血管b,b是静脉,先随上腔静脉流回心脏的[⑤]右心房,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走。
(3)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白内障往往与[①]晶状体的病变有关。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的眼病是近视,近视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下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乙。
(4)病毒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5)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眼部营养物质和氧的供应,有利于眼部健康;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眼部废物的排出,有利于眼部健康;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病原体感染眼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户外体育锻炼可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疲劳。
考点2 神经系统的组成
1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细胞体(胞体)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a.通常代表神经元的树突,它们是神经元细胞体向外延伸的短而分支多的突起,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b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称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B符合题意。
C.c能代表神经元的轴突,它是神经元细胞体向外延伸的长而分支少的突起,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
D.d轴突末梢,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进而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完成信息的传递,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A.①舌是味觉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食物的刺激,包括酸味。当舌头接触到梅子时,其中的酸味感受器会被激活,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②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大脑的重要部分,主要控制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没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大脑,大脑皮层是感觉的高级中枢,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信息,产生味觉,C符合题意。
D.④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等,与产生“酸酸的”感觉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复旦大学开发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能自主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它模拟了大脑皮层中的什么功能区?( )
A.运动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视觉中枢
【答案】C
【解析】2023年2月2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获悉,MOSS已由邱锡鹏教授团队发布,邀公众参与内测。MOSS可执行对话生成、编程、事实问答等一系列任务,打通了让生成式语言模型理解人类意图并具有对话能力的全部技术路径,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水浒传》中有一段“武松打虎”的经典桥段,描写的是好汉武松喝完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冈战胜猛虎的故事。下图是人眼球结构以及人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内填序号,________填文字)。
(1)书中写到,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摇摇晃晃几乎站立不稳,这是因为饮酒过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 ] 。
(2)当武松看见老虎时,他的[ ] 上会形成老虎的物像。
(3)武松见到老虎,感到害怕,纵身一跃,这是一种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4)武松抡起拳头打虎的动作,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协调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答案】(1)④小脑
(2)②视网膜
(3)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4)关节 神经系统
【解析】(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摇摇晃晃几乎站立不稳,这是因为饮酒过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小脑。
(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武松看见老虎时,老虎的反射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武松见到老虎,感到害怕,纵身一跃,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武松抡起拳头打虎的动作,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考点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析】“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选项D符合题意。
17.(2024·重庆·中考真题)随着眼保健操音乐的响起,小军做起了眼保健操,该反射属于(  )
A.简单(非条件)反射 B.复杂(条件)反射
C.眨眼反射 D.缩手反射
【答案】B
【解析】AB.随着眼保健操音乐的响起,小军做起了眼保健操,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眨眼反射、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这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当迅速叩击一下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会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对于小腿的这种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属于简单的反射 B.不会受大脑控制
C.神经中枢在脊髓 D.没有反射弧参与
【答案】D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9.(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共享单车”已经遍布我市各县区,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时尚。骑车时需要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膜接受汽笛声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骑车时听到提示音“倒车,请注意”及时躲避,属于简单反射
C.当你骑车遇到红灯紧急刹车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
D.在骑行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答案】C
【解析】A.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耳蜗才是听觉感受器,A错误。
B.骑车时听到提示音“倒车,请注意”及时躲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B错误。
C.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当骑车遇到红灯紧急刹车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C正确。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在骑行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错误。
故选C。
20.(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州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预警声响起师生迅速来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模拟紧急避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都属于简单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答案】B
【解析】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故A正确。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都属于由大脑皮层参与的复杂反射,故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故C正确。
D.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故D正确。
故选B。
2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花花”。听到饲养员谭爷爷喊“花花,过来!”,就会摇摇晃晃跑过来。“花花”的这一反应(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D.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答案】B
【解析】AB.听到饲养员谭爷爷喊“花花,过来!”,大熊猫就会摇摇晃晃跑过来,“花花”的这一反应是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B正确。
C.条件反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错误。
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错误。
故选B。
22.(2024·福建·中考真题)麻辣小龙虾和蒜蓉小龙虾是广受欢迎的美食。
(1)小龙虾体表有 且定期蜕皮。
(2)看见麻辣小龙虾,朵朵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类型是 ,其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图1中的[ ]。
【答案】(1)外骨骼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④
【解析】(1)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防止水分的散失,但是外骨骼不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需要蜕皮。
(2)看见麻辣小龙虾,朵朵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类型是条件反射,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引起唾液的分泌其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图1中的④唾液腺。
23.(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根据记载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听到关于“大梅林”的描述过程中,声波会引起士卒 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内耳的 内对声波信息敏感的感觉细胞。
(2)从反射类型的角度来分析,“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 ,这一过程反射弧的结构模式为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建立后,如果士卒经常“闻之”,而未吃到“梅”,他们分泌唾液会不断减少,甚至不再分泌唾液,这说明 。
(4)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我们要爱惜自己的感官,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不要躺着看书,请你提出其他保护感官的具体措施 (至少写出2种)。
【答案】(1)鼓膜 耳蜗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
(4)不要长时间看电视;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看电脑(合理即可)
【解析】(1)在听到关于“大梅林”的描述过程中,声波首先会经过外耳道的传导,到达鼓膜。鼓膜是一个薄膜,当声波到达时,它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随后通过听小骨(三块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传递到内耳。在内耳中,声波的刺激会作用于耳蜗,耳蜗内含有对声波信息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会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随后这些神经冲动会沿着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在这个例子中,士卒在听到“大梅林”的描述后,由于之前的经验(可能是之前吃过梅子后口中有水的感觉),大脑皮层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导致口中分泌唾液。因此,“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这个例子中,感受器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是听觉神经,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和与唾液分泌相关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是控制唾液腺的神经,效应器是唾液腺。因此,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可以表示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建立后,如果士卒经常“闻之”,而未吃到“梅”,他们分泌唾液会不断减少,甚至不再分泌唾液。这是因为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在这个例子中,条件刺激是“大梅林”的描述,非条件刺激是实际吃到梅子后口中有水的感觉。如果士卒只是听到描述而没有实际吃到梅子,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4)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为了保护这些感觉器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和不要躺着看书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要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看电视会导致眼睛疲劳,甚至近视。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看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看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甚至影响视力。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睛和耳朵。
2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2024年4月27日上午8点,“天马杯”2024连云港全民健身嘉年华暨半程马拉松鸣笛开跑。来自全国2000余名路跑爱好者参与其中,共赴一场充满活力的人文之旅。跑步过程中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结合下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由于 (填序号)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到了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从而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叫作 (填反射的类型)。
(2)跑步时,人脑中的 (填序号)对协调全身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呼吸运动加快,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经由[ ] 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再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 ]内填序号,_____上填血管名称)。
【答案】(1)② 条件反射
(2)⑤
(3)⑨肺静脉
【解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因此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由于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到了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听到发令枪响时,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跑步时,人脑中的⑤小脑对协调全身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因此,来自肺泡的氧气经⑨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再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
考点4 激素调节
2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青年在体检中检测出了尿糖,进一步多次测定尿糖和血糖,均比正常值高。据此推测,该青年体内分泌不足的激素最可能是( )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答案】D
【解析】A.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身体的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A不符合题意。
B.性激素主要影响性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以及生殖功能。它们与血糖调节的关系并不直接,B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和发育,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它并不直接参与血糖的调节,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因此,该青年体内分泌不足的激素最可能是胰岛素,D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腺和胰岛都是内分泌腺 B.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激素调节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D.激素调节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答案】D
【解析】A.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分泌胰液,A错误。
B.人体内的腺体根据有无导管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汗液、唾液、胆汁等,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有导管),B错误。
C.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错误。
D.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D。
27.(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答案】C
【解析】A.胰岛素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水平。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但胰岛素的缺乏或分泌过多与甲亢的症状(如心跳快、情绪易激动)并不直接相关,A不符合题意。
B.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雄激素,主要由性腺(卵巢和睾丸)分泌。性激素主要调节性发育、性征维持和生殖功能。虽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情绪和行为,但它们不是导致甲亢的直接原因,也不直接引起心跳加快或消瘦等症状,B不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主要调节人体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跳加快、食欲亢进、体重减轻、情绪易激动等症状。这与题干中描述的症状完全一致,C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主要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而分泌不足则会导致侏儒症。生长激素的异常分泌与甲亢的症状(如心跳快、情绪易激动)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4·湖南·中考真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青少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垂体分泌更多生长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血糖 B.促进生长发育 C.维持第二性征 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答案】B
【解析】A.血糖的调节主要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完成,A不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显著促进生长发育,这包括身高发育、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发育、语言发育,以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等。生长激素通过刺激骨骼生长板和肌肉组织的生长,帮助青少年实现身高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B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在青春期性发育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并不直接维持第二性征。第二性征的维持主要是由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来负责的。生长激素可能通过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和释放来间接影响第二性征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并不直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来调节,与生长激素的功能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下图为正常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B.BC段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含量
C.CD段下降是因为人体运动消耗部分葡萄糖
D.E点后血糖相对稳定,不需要激素参与调节
【答案】D
【解析】A.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A点摄入大量葡萄糖,被人体消化道吸收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会升高,AB段上升,A不符合题意。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因此,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1--2小时后血糖浓度会下降至正常水平,BC段下降,B不符合题意。
C.C点左右开始运动,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因此运动时血糖浓度下降,CD段下降,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激素调节,E点后血糖相对稳定,需要激素参与调节,D符合题意。
故选D。
30.(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与第二性征相关 B.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代谢
C.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 D.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A.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是由睾分泌的,雌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会促进男、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C正确。
D.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故选B。
3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近些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患者可以通过注射 进行治疗,该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答案】 胰岛素 糖
【解析】近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青年患病人数在增加;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该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同学们在上课时,能看清课桌上的书和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较近或较远物体的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睫状体调节(  )
A.瞳孔的大小 B.晶状体曲度 C.视网膜位置 D.眼球前后径
2.(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同学在窗前远眺时,一只昆虫突然飞到眼前;经眼的一系列调节后,他看清了眼前的昆虫。能表示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2024·云南·中考真题)远处声音微弱时,用手掌托在耳后,听到的声音会变大,此时手掌发挥的功能类似于(  )
A.耳郭(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长时间看手机、打游戏等,易导致眼睛近视。患近视眼后可能( )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物像成于视网膜后方
D.佩戴凸透镜矫正
5.(2024·湖南·中考真题)为保护视力,需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用眼习惯科学的是( )
A.躺卧看书 B.长时间看电子屏幕
C.边走路边看书 D.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6.(2024·福建·中考真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行为有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躺在床上看书 B.趴在桌上写字
C.长时间刷视频 D.做好眼保健操
7.(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如图,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是__;骨传导耳机可以减小声音对鼓膜的损伤,戴上耳机听音乐时,感受声音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__。( )

A.凸透镜;大脑皮层 B.凸透镜;耳蜗
C.凹透镜;大脑皮层 D.凹透镜;耳蜗
8.(2024·甘肃天水·中考真题)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下列关于近视及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不会引起近视
B.近视的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D.适时远眺有利于晶状体曲度恢复原状
9.(2024·河南·中考真题)琴声悠远,笔健墨香,音乐、书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受琴声的感受器在耳蜗内
B.产生听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C.挥笔写字需要神经系统调节
D.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上
10.(2024·江西·中考真题)虹膜通过改变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强弱。下列显微镜操作中,能起类似作用的是( )
A.旋转目镜 B.移动玻片
C.调遮光器 D.升降镜筒
11.(2024·山西·中考真题)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健委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眼健康。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中填图中标号)
(1)当一棵小树映入眼帘时,你的视网膜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请将其画在眼球结构图中的相应位置。真正让你“看”到小树的部位是[②] 。
(2)为眼球提供营养物质和氧的血管a属于 (选填:动脉;静脉),其中流动着颜色鲜红的 血。眼部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血管b,先流回心脏的[⑤] ,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走。
(3)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白内障往往与[①] 的病变有关。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的眼病是近视,下图中,表示近视的是 。请你从眼球结构及成像情况的角度解释近视的成因: 。
(4)病毒性结膜炎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眼病,有些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该病毒的主要结构特点是 。
(5)“强身健体防近视,体魄强壮眼明亮”是今年“爱眼日”的宣传口号之一。你是怎样理解体育锻炼对眼部健康的促进作用的?
考点2 神经系统的组成
1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细胞体(胞体)是(  )
A.a B.b C.c D.d
13.(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复旦大学开发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能自主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它模拟了大脑皮层中的什么功能区?( )
A.运动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视觉中枢
15.(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水浒传》中有一段“武松打虎”的经典桥段,描写的是好汉武松喝完十八碗酒后,在景阳冈战胜猛虎的故事。下图是人眼球结构以及人脑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内填序号,________填文字)。
(1)书中写到,武松在喝完十八碗酒后,摇摇晃晃几乎站立不稳,这是因为饮酒过度,酒精麻痹了武松的[ ] 。
(2)当武松看见老虎时,他的[ ] 上会形成老虎的物像。
(3)武松见到老虎,感到害怕,纵身一跃,这是一种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4)武松抡起拳头打虎的动作,是由骨、骨骼肌和 三者协调配合,在 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考点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17.(2024·重庆·中考真题)随着眼保健操音乐的响起,小军做起了眼保健操,该反射属于(  )
A.简单(非条件)反射 B.复杂(条件)反射
C.眨眼反射 D.缩手反射
18.(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当迅速叩击一下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会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对于小腿的这种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属于简单的反射 B.不会受大脑控制
C.神经中枢在脊髓 D.没有反射弧参与
19.(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共享单车”已经遍布我市各县区,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时尚。骑车时需要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膜接受汽笛声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骑车时听到提示音“倒车,请注意”及时躲避,属于简单反射
C.当你骑车遇到红灯紧急刹车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
D.在骑行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20.(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州中小学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预警声响起师生迅速来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模拟紧急避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听到防震减灾演练警报声时,撤离行为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B.听到口令,学生一系列的撤离行为,都属于简单反射
C.快速奔跑到操场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
D.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
2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花花”。听到饲养员谭爷爷喊“花花,过来!”,就会摇摇晃晃跑过来。“花花”的这一反应(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一旦建立就不会消失
D.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22.(2024·福建·中考真题)麻辣小龙虾和蒜蓉小龙虾是广受欢迎的美食。
(1)小龙虾体表有 且定期蜕皮。
(2)看见麻辣小龙虾,朵朵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类型是 ,其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图1中的[ ]。
23.(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根据记载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听到关于“大梅林”的描述过程中,声波会引起士卒 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内耳的 内对声波信息敏感的感觉细胞。
(2)从反射类型的角度来分析,“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类型属于 ,这一过程反射弧的结构模式为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士卒闻之,口皆出水”的反射建立后,如果士卒经常“闻之”,而未吃到“梅”,他们分泌唾液会不断减少,甚至不再分泌唾液,这说明 。
(4)人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节生命活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我们要爱惜自己的感官,如不要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不要躺着看书,请你提出其他保护感官的具体措施 (至少写出2种)。
2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2024年4月27日上午8点,“天马杯”2024连云港全民健身嘉年华暨半程马拉松鸣笛开跑。来自全国2000余名路跑爱好者参与其中,共赴一场充满活力的人文之旅。跑步过程中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结合下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发令枪响时,运动员由于 (填序号)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到了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从而迅速起跑。这种反射叫作 (填反射的类型)。
(2)跑步时,人脑中的 (填序号)对协调全身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3)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呼吸运动加快,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外界气体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经由[ ] 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再输送到全身各处细胞([ ]内填序号,_____上填血管名称)。
考点4 激素调节
2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青年在体检中检测出了尿糖,进一步多次测定尿糖和血糖,均比正常值高。据此推测,该青年体内分泌不足的激素最可能是( )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2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腺和胰岛都是内分泌腺 B.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C.激素调节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D.激素调节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27.(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28.(2024·湖南·中考真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青少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垂体分泌更多生长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血糖 B.促进生长发育 C.维持第二性征 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29.(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下图为正常人饭后一段时间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消化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
B.BC段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含量
C.CD段下降是因为人体运动消耗部分葡萄糖
D.E点后血糖相对稳定,不需要激素参与调节
30.(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与第二性征相关 B.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代谢
C.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 D.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3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近些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患者可以通过注射 进行治疗,该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