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游山西村
陆 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九千多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强烈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作者简介
本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jùn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于伪诈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背景链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陆 游
[诵读指导]本诗节奏欢快,朗读时语气轻松自然,读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tún
kòu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译 文
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译 文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
游
诗题中的“游”字精妙,是整首诗歌的诗眼。整首诗从首联到尾联都紧扣住这个字而展开。描写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
颔联:山间水畔景色
颈联:乡村民风古朴
尾联:渴望再来农家做客
入诗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
陆 游
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以劝说的口吻,描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农家做客时的感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
游村情事
(记叙)
全篇围绕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七言律诗、记游抒情诗
诗歌精讲
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充足,生动形象地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写出农家的盛情款待,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好客民风的赞美。(记笔记)
人情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路疑无而似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写景中寓含哲理。
境地之幽
(描写)
·
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默写常考
山水美
颔联赏读
所绘 画面
所含 哲理
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扶疏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或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修辞: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疑无路”“又一村”两两相对,生动地写出山西村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秀丽山村风光的喜爱和喜悦之情。
炼字:“疑”,怀疑,写出山西村山水的无穷变化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又一村”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秀丽山村风光的喜爱。(记笔记)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联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诗人对古朴风俗的赞美。
风俗之美
(描写)
··
“春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既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之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主人热情、客人留恋。此联与颈联写出了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频来之约
(贺州中考)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考点
品析诗词炼字
[答题支架]
①释含义
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
②明手法
修辞手法角度
分析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偶……)及其作用
表现手法角度
分析表现手法(对比、烘托、象征……)及其作用
词性角度
叠词:增强语言的音韵美;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动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使语言生动形象,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描绘意象的性质、状态
数词:表现数量,巧用夸张,凸显表达效果
③析情感
分析字词表达的情感
拟声词:惟妙惟肖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等
[参考答案]“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
(襄阳中考)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答题支架]
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
由浅及深
由此及彼
哲理解读
艺术形象
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
[参考答案]【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可能会出现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资阳中考)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①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可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②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诗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以及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③从“箫鼓追随”可看出诗人对古朴民俗的赞美;④从“拄杖无时夜叩门”可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考点
分析诗人情感
分析诗人情感
梳理
借助关键点理解,如诗(词)的题目或体裁、诗(词)眼、意象、注、序、诗人生平等。
分析
概括
结合具体诗(词)句或意象分析情感,可重点关注尾句。
用简明话语阐述情感或主旨,如忧国忧民、孤寂、、恬淡等。
游山西村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出游农家——热情好客
村外之景——山环水绕
村中之事——民风淳朴
希望之事——随时做客
喜庆欢悦
无限向往
结构图解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围绕一个“游”字铺开。
这首诗寓情于景,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表达了诗人对秀丽山村风光的喜爱,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记笔记)
主旨归纳
下面两首诗均描写了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拓展延伸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都写了农家(田家)富有特色的丰盛菜肴和主人的热情款待。②情感上都表现了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写于陆游第二次罢职回到家乡山阴三山村的次年即1167年的初春。从小受父亲爱国思想的耳濡目染,家学渊源的经年熏陶,十二岁就能为诗作文,萌发忧国忧民之思;二十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凌云报国之志;他的一生都在以此为奋斗目标。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置国家命运于不顾。1153年,因秦桧弄权,29岁的陆游考试被黜,第一次受挫。至到1157年秦桧死后才被任用为福州宁德县主簿,1161年又因改授敕令所罢归故里。孝宗即位后,陆游再次被启用,他又提出许多抗敌救国的军事策略和措施,并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但由于南宋军队战斗力丧失,统治的腐败,北伐失利。1162年这位曾大力支持北伐的陆游也受到罢黜,此时诗人才42岁,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思想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只好“蹭蹬乃去作诗人”。
诗人真的愿意过这样“闲适”的生活吗?
深入探究
陆游一生被“闲”时,写下的报国篇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比照诗人同时期所作的诗歌:
《闻雨》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陆游曾说: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读陆游的山水田园诗歌,能够读到倚门望月的“闲”身,但那后面隐藏的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悲怆,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热忱,是耿耿报国的痴念。是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的家国流离的感伤;是粉尘灰、孤鹤伤、拂颓墙的断云幽梦的苍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唐·殷尧潘《端午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中的
民俗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实景实感,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热闹景象,表现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典型考题
2.(益阳中考)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B
颈联写淳朴的乡俗民事,既表现了诗人对古朴风俗的赞美,又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