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1.山地回忆
孙
犁
导入:
"如果让你描写战争,你会聚焦哪些场景?
作者介绍
生平概况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的创始人。他亲历抗日战争,长期在晋察冀边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作品多反映战争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文学地位
重要乡土文学流派代表。
风格清新质朴,擅长以诗意的笔触描写战争中的平凡人性,被称为"诗化小说"。
荷花淀派简介
孙犁作品风格
创作特色
主题:
战争中的普通人(尤其农村妇女)
华北乡村的风土人情
风格:
语言:清新质朴,善用方言口语
手法:白描+诗意化,淡化情节
意象:芦苇、纺车、河水等乡土符号
“
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有关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请你结合内容梳理回忆中的事件。
“
“我”与妞儿的初相识
“
妞儿给我做袜子
“我”和妞儿父亲一起贩枣,买织布机
“
交代袜子的下落
任务一:
文中与“一双袜子”相关的片段,不少于10处,找出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做袜子的原因、条件和过程。
任务二:
示例:
原因:天冷,八路军因为物资匮乏,还没有发袜子,没有袜子穿。妞儿见到“我”没有袜子,主动提出给“我”做一双。
条件:做一双袜子的材料粗白布是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是给大娘做棉裤剩下的,本来准备给她爹做一双袜子的。
过程: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去,已经纳底子了;不到五天,儿就给“我做好了非常结实的保穿三年的袜子。
任务三:
探究一双袜子在整篇小说中的作用。
(1)“一双袜子”是贯串主体部分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主体部分围绕关于“袜子”的回忆展开,且与后文做国旗等事件紧密关联。
(2)“一双袜子”凝聚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妞儿从八路军女同志那里学得防线技术,又用技术帮我做袜子,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
(3)“一双袜子”体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做袜子体现了妞儿及家人耿直热情、淳朴善良的性格,也是根据地人民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和真实缩影。
任务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分小组概括、提炼人物形象。
分组任务:
组1:找写妞儿外貌的语句、概括特点
组2:摘录妞儿的典型语言、分析形象
组3:分析妞儿的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组4:找到"我"的描写,概括我的形象
语句 形象特点
外貌 风吹红了她的脸, 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生活困苦。
语言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 心直口快、泼辣,甚至有点儿野蛮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 既包含对战士生活习惯的不理解,也显示了女孩子的顽皮可爱,爱开玩笑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热心肠 、乐于助人
语句 形象分析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
看似责问,实则希望“我”不要客气,因为她不把“我”当外人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天真可爱,对胜利充满期盼
表现了妞儿对新鲜事物充满渴望,也说明了她的聪慧勤劳、善于理财、精打细算。
语句 形象特点
动作描写 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和干活儿麻利。
侧面描写
......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
聪明好学
本文写了一个穿着简朴、生活贫困、伶牙俐齿而内心火热、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妞儿,揭示了她说话粗野、心直口快、质朴善良、热情慷慨的性格特点,同时通过其他人物(如老大娘、母亲、父亲、“我”)对女孩的评价,以及女同志教她纺线的细节,表现了妞儿勤劳能干、朴实诚恳、好学要强的人物形象,赞扬了妞儿乐观开朗、深明大义、拥军爱国的精神品质。
“我”的形象分析:
描写角度 文本证据 性格品质 象征意义
生活习惯
待人态度
情感表达
身份特征
寒冬坚持冰水洗脸
与妞儿平等争辩,不摆干部架子
珍藏袜子、多年后仍记得细节
褪色军装、长途行军
吃苦耐劳/纪律性
平易近人/尊重百姓
重情重义/念旧
朴素务实/战斗意志坚定
八路军坚韧精神的缩影
革命军民鱼水情的体现
对人民情谊的永恒铭记
抗日军人的典型形象
袜子:象征军民鱼水情,既是妞儿的劳动成果,也是"我"的情感寄托。
妞儿:泼辣直率的农村少女,嘴硬心软,用行动支援抗战,代表觉醒的民众力量。
"我":平易近人的八路军战士,重情义、守纪律,体现革命军人的朴素情怀。
孙犁匠心:通过一双袜子串联起抗战岁月中的温情记忆,歌颂平凡人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与革命信念。孙犁以诗意笔触,将宏大历史融入日常细节,展现战争中的人情之美。
本文描绘了不少生活化的场景,并且大量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清新质朴,有着浓厚的泥土气息。试找出相关词句或段落,加以体会。
任务五:
提示:
乡土语言包括词汇、生活化比喻等。
例:"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乡土味:直白的"洗屁股"用语,展现农村人讲实际的性格。
场景感:通过洗菜/洗脸的空间冲突,活化北方河边生活。
"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这句话通过"炕台""锅台"等农家日常物件作比(生活化比喻),生动呈现阜平土地的零碎贫瘠。"没有见过大的地块"的直白口语(乡土语言),既道出山区农民的生存困境,又以小见大展现其坚韧。孙犁用最朴素的农家意象,传递最深沉的土地情感,体现"泥土里长出的文学"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