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
2.通过品味细节、抓住意象,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通过细节赏析,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大堰河( ) 檐头( ) 瓦菲( ) 灶火( ) 荆棘( ) 掐死( )
匾( ) 火钵( ) 碾( ) 忸怩( ) 冰屑( ) 团箕( )
凌侮( ) 叱骂( ) 咒语( )
答案:yàn yán fēi zào jīng qiā
biǎn bō niǎn ní xiè jī wǔ chì zhòu
2.理解词语
(1)火钵:
(2)团箕:
(3)忸怩不安:
答案:(1)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2)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3)形容人在某些情况下感到不大方、羞惭或不好意思,心里感到慌乱。
3.词语辨析
(1)忸怩·扭捏
辨析:二者都有不自然、不大方的意思。“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扭捏”形容言谈、举止不大方;走路时身体故意左右摇摆。“扭扭捏捏”常指身体摆动的样子,多形容羞羞答答或装腔作势。
运用:我因为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而 不安,是因为我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并不是我有意 着不肯回家。
(2)凌侮·欺负
辨析:二者都有欺辱的意思。“凌侮”指欺侮,侮辱,常用于书面语。“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范围比“凌侮”大。
运用:(1)一个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拥有强大的国力,才有能力抗御外敌的侵扰和 ,捍卫国家的主权不被侵犯。
(2)家长们对孩子的告状很为难: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 。
答案:(1)忸怩 扭捏 (2)凌侮 欺负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从事创作活动,其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抗战时期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2.探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3.知常识
(1)自由诗
自由诗是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 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他的《草叶集》就是用自由诗体的形式写的。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艾青的许多诗歌,长短不拘,形式不论,属于自由诗的范畴。
(2)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0年7月,该组织在上海创立,简称“美联”。该联盟以时代美术社为基础,联合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中华艺大等校及白鹅绘画研究所的进步艺术青年组成,主任许幸之,副主任沈西苓,总干事于海,选许幸之、沈西苓、于海、胡以撰等9人为执行委员,接受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通过飞行集会、散发传单、秘密印刷画报及宣传画等方式进行革命宣传。1936年春,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停止活动,不久“美联”解散。
4.解题目
“大堰河”,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艾青的奶妈是大叶荷村人,她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表明了写作的内容,表达了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展现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的_______,控诉了社会的_______。
答案:赞美 黑暗与不公
(二)文脉梳理
答案:①宽厚善良 ②悲惨写照
(三)文本探究
1.作者刻画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在此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四十几岁就“含泪地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三句对表达主题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这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加广泛了,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3.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一些意象,写出了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诗人是如何运用联想的?
答案: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开头写道“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另外“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4.倒数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5.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答案: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统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十二节,少则三四行一节,多则十几行一节;少则一行两个字,多则一行二十几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多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四、鉴赏技法
细节描写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巧妙地运用触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抒情效果。例如本诗第四节“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等8个感人细节为读者真实地展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第七节连用6个“她含着笑”的感人细节具体描写了大堰河做帮佣的劳动情景,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也写出了她为养家而付出的艰辛。正是有了这些动人情景和精彩的细节描写,大堰河的形象才愈发鲜明,呼之欲出,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所以我们要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对标高考】
课文中,作者深情怀念他的乳母“大堰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一)我仰着头,凝视着您山花般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着您山泉般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着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示例二)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导像一场春雨,细细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默默保护着我。
[分析]本题属图文转换题。审清题干,“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表现对妈妈(或老师)的感恩之情,也可以从妈妈(或老师)的角度描写对孩子的殷殷期盼与关爱之情。如果从妈妈或老师的角度,注意弯腰的细节;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注意踮起脚跟、仰头的细节。《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
2.通过品味细节、抓住意象,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1.通过细节赏析,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大堰河( ) 檐头( ) 瓦菲( ) 灶火( ) 荆棘( ) 掐死( )
匾( ) 火钵( ) 碾( ) 忸怩( ) 冰屑( ) 团箕( )
凌侮( ) 叱骂( ) 咒语( )
2.理解词语
(1)火钵:
(2)团箕:
(3)忸怩不安:
3.词语辨析
(1)忸怩·扭捏
辨析:二者都有不自然、不大方的意思。“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扭捏”形容言谈、举止不大方;走路时身体故意左右摇摆。“扭扭捏捏”常指身体摆动的样子,多形容羞羞答答或装腔作势。
运用:我因为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而 不安,是因为我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并不是我有意 着不肯回家。
(2)凌侮·欺负
辨析:二者都有欺辱的意思。“凌侮”指欺侮,侮辱,常用于书面语。“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范围比“凌侮”大。
运用:(1)一个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拥有强大的国力,才有能力抗御外敌的侵扰和 ,捍卫国家的主权不被侵犯。
(2)家长们对孩子的告状很为难: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 。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从事创作活动,其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抗战时期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2.探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3.知常识
(1)自由诗
自由诗是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 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他的《草叶集》就是用自由诗体的形式写的。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艾青的许多诗歌,长短不拘,形式不论,属于自由诗的范畴。
(2)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0年7月,该组织在上海创立,简称“美联”。该联盟以时代美术社为基础,联合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中华艺大等校及白鹅绘画研究所的进步艺术青年组成,主任许幸之,副主任沈西苓,总干事于海,选许幸之、沈西苓、于海、胡以撰等9人为执行委员,接受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领导。通过飞行集会、散发传单、秘密印刷画报及宣传画等方式进行革命宣传。1936年春,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停止活动,不久“美联”解散。
4.解题目
“大堰河”,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艾青的奶妈是大叶荷村人,她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堰河”。《大堰河——我的保姆》表明了写作的内容,表达了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保姆“大堰河”的怀念,展现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追忆、对劳动人民品质的_______,控诉了社会的_______。
(二)文脉梳理
(三)文本探究
1.作者刻画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在此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2.“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三句对表达主题起到什么作用?
3.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一些意象,写出了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诗人是如何运用联想的?
4.倒数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四、鉴赏技法
细节描写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巧妙地运用触动人心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抒情效果。例如本诗第四节“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等8个感人细节为读者真实地展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第七节连用6个“她含着笑”的感人细节具体描写了大堰河做帮佣的劳动情景,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也写出了她为养家而付出的艰辛。正是有了这些动人情景和精彩的细节描写,大堰河的形象才愈发鲜明,呼之欲出,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所以我们要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对标高考】
课文中,作者深情怀念他的乳母“大堰河”,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