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时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小梦给鲁迅笔下的人物写了一段介绍,下面是部分内容,请你帮她完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不仅迷信,而且还有烦suǒ的礼节。她有许多鲁迅并不喜欢的习惯,当鲁迅知道是她“谋害”了自己的隐鼠,对她不仅仅是严重地诘问,还有憎恶!直至后来,长妈妈帮鲁迅买了他在书zhāi里听到的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鲁迅对长妈妈又产生了新的敬意。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诘( )问 憎( )恶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烦suǒ( ) 书zhāi( )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B.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C.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D.康熙皇帝说:“这里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才题了这个殿名。
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主线,把全文有机地贯串起来,成为完整的统一体。随着“我”的感情变化,层层推进,丝丝入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帮助别人。
C.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以下几件事:“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
D.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生活条件艰苦的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综合性学习
6.学完这一课后,班级开展了阅读《山海经》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根据书中内容,给下面的图片配文。
A.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qú)如,其鸣自号也。
B.蠃(luǒ)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C.其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kuí)。
(2)填写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简介:《山海经》是中国 名著。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内容:《山海经》全书18卷,大致可分为 、 两大部分。其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诸如 、 等。 感悟: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古人 的想象力和对 的向往。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①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
②“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③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④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⑤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 《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⑥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⑦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⑧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⑨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⑩“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根据拼音写汉字。guī ju( )
8.选文⑤- 节中作者的回忆可依次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
第一部分:“我”渴慕绘图的《山海经》。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4节中,“当面叫她阿长”表达“我”对她的极度憎恶,此处“抑”是为后文“扬”蓄势。
B.11节中“霹雳”和“震悚”表现程度夸张,大词小用,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敬意。
C.17节中,由于阿长曾经给予了自己温柔慈爱,所以作者也深情祝祷她的灵魂能得到永安。
D.选文细致刻画阿长为“我”寻购《山海经》的过程,详略有致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10.第③节写道“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请从叙述视角的角度谈一谈,作者真的认为“倒应该我退让”吗?
(1)
(2)
11.选文第 节与《山海经》并无关系,可否删去?
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B.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文章开篇先写“我”对阿长的厌恶和不大佩服,后文写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我”敬佩,欲抑先扬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真实。
D.文中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阿长称《山海经》为“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14.针对“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请自选角度做简要赏析。
15.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语言表达
16.小语准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一路同行的朋友表达感谢,请你结合文字材料帮她从下面两幅配图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幅进行分享,并说明理由。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遇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朋友,何其幸运。奋斗时,我们互相鼓励,共同前行;成功时,我们互相祝贺,共享喜悦。愿我们的友谊如初见般纯粹,永不散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1.(1) jié zēng
(2) 琐 斋
2.A
3.C
4.C
5.C
6.(1) C A B
(2) 古代地理 《山经》 《海经》 示例:精卫填海 示例:大禹治水 丰富 征服大自然
7.规矩 8. 阿长问书并买书送“我”,“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情感发生变化。 这部《山海经》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对它视如珍宝)及它带给“我”的影响。 9.D 10. 从童年(以前的)“我”的角度看, “我”对阿长讲的“长毛”故事信以为真,敬佩她具有抵挡大炮的“神力”,所以是真心这样认为的。 从成年(现在的)“我”的角度看,这只是一种诙谐幽默的调侃,作者不是真的这样认为的。 11.不能删。 节补充交代了阿长不幸的身世和卑微的身份地位,与前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形成鲜明对比。 “我终于不知道”“仅知道”“大约”都强调“我”对阿长了解甚少,与她视“我”为亲人、不计回报地满足“我”的心愿、全心全意爱“我”形成对比,蕴含作者歉疚愧怍、同情悲悯之情。“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饱含作者的思念、敬意、感激。
12.C 13.这一称呼生动地表现出阿长的不识字、没文化,她连《山海经》的书名都叫不准确,但正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却为“我”买到了朝思暮想的书,更突出了阿长对“我”的关心和她的善良、热心,从侧面烘托出阿长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她淳朴可爱。 1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听到阿长买来《山海经》时的震惊感受比作遇到霹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表现出“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意外、惊喜和激动之情,从侧面衬托出阿长给“我”带来这本书的行为对“我”影响之大。 15.示例: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我们小区的门卫爷爷。他总是穿着一身整洁的保安制服,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十分和蔼。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钥匙弄丢了,父母又还没下班,我急得在小区门口直哭。门卫爷爷看到后,不仅安慰我,还让我在他的值班室里写作业,一直等到我父母回来。他就像阿长一样,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却用自己的善良和热心,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帮助。我觉得这些普通人虽然平凡,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却如同星星一般,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感激的人。
16.示例一:选择图A。图A由三个牵着手同时跳跃的人构成,他们高举的双手和同频的动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同频共振。与材料中“同频共振的朋友”和“共享喜悦”相契合,可作为配图补充展示。
示例二:选择图B。图B由两个面带微笑、在田野里向前奔跑的小女孩构成,她们脸上的笑容体现了友谊最真挚、美好的样子,一起向前奔跑的动作与材料中“同频共振的朋友”“共同前行”相契合,可作为配图补充展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