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16: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4月22日初中历史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项羽破釜沉舟率领两万人迎战秦军主力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2.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的地点是( )
A.大泽乡 B.巨鹿 C.长安 D.洛阳
3.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建立张楚政权。其建立者是( )
A.陈胜 B.项羽 C.刘邦 D.嬴政
4.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解释。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内容。属于解释的是( )
A.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
C.公元前209年起义在大泽乡爆发 D.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6.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秦灭六国 B.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
C.推恩令——文景之治 D.昭君出塞——丝绸之路开通
7.安徽省宿州市西寺坡镇是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地,有关这次农民起义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B.陈胜与吴广是起义的领袖
C.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8.据《史记》记载,秦朝人民摇手触禁,动辄陷刑。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导致“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这反映出秦朝( )
A.赋税沉重 B.战争频繁 C.徭役繁重 D.刑法严酷
9.下列漫画图片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是 ( )
A. B.
C. D.
10.《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破釜沉舟的典故。与该典故相关的战役是( )
A.楚汉之争 B.垓下战役 C.巨鹿战役 D.涿鹿之战
11.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12.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炎黄大战蚩尤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历代国君对人才都极为重视。秦国开放的招人用人政策也是值得赞赏的……不问出身,不管国籍使得关东诸国的人才流向了秦国。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受到重用,也往往能竭尽所能的为秦国国君出谋划策。
——摘编自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代的“书同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一次文字整理规范活动。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字样结构得以定型,这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地广人多,各地方言迥异,后来历史上又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而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
——摘编自黄德宽《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 秦始皇为了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 70 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 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在秦朝,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能够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指的是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哪一项措施 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所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暴政导致秦朝的速亡给你怎样的启示。
三、综合题
14.【秦朝的统治】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①②③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维导图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朝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秦朝的刑罚极其残酷,民众稍有不慎就要受到刑法处罚。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根据材料一中的思维导图,分析出秦朝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
(4)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对其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秦始皇的功与过”为题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评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4月22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D B A D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D
2.A
3.A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B
12.C
13.(1)历代国君重视人才,开放的招人用人政策。
(2)统一文字。影响:字样结构定型,贯彻法令、传播文化;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
(3)表现:繁重的徭役、残酷的法律、严苛的刑罚。启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注民生。
14.(1)①皇帝②丞相③地方政府
(2)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15.(1)显著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车轨,统一文字。
(3)秦朝的暴政。
(4)示例: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车辆、道路,开凿灵渠,沟通南北水运交通;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防。但他实行“焚书坑儒”,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苟的刑法,使得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等。我们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