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16: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汉政权建立于( )
A.公元前25年 B.公元25年 C.公元9年 D.公元前202年
2.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根据你所学习历史知识指出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3.西汉初年经过统治者长期与民“休养生息”,从而迎来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治世局面( )
A.康乾盛世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4.西汉某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日益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一时期史称( )
A.“国人暴动” B.“战国七雄”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
5.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平抑物价 D.“文景之治”的出现
6.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
A.增加赋税徭役 B.建立汉朝
C.统一全国 D.倡导勤俭治国
7.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谜底应是( )
A.史前时期特征 B.商周时期特征
C.秦汉时期特征 D.隋唐时期特征
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兴修水利 C.盐铁官营 D.休养生息
9.“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该词条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 )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 B.争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反抗项羽残暴统治的正义战争 D.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0.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1.《汉书·货殖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材料主要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多 B.从事手工业生产的越来越多
C.从事商业致富的越来越多 D.从事纺织刺绣的越来越多
二、材料题
112.我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古代农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的房屋类型是什么?图二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以铜乃至石、骨、蚌等原料所制的生产工具仍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农具已经逐步投入使用。铁农具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便于深耕、松土、平田除草和收割,从而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改编自《历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农业“耕作效率”提高的原因。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
(3)材料三中“商君”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商君改革中的哪项措施使秦国在军事方面“无敌于天下”?
材料四: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雨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一水利工程。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4)请写出材料四中“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它建成后,哪一地区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材料五:“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 食货志》
(5)据材料五分析汉初面临怎样的社会境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三、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所学,说说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西汉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西汉刚建立时社会残破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初统治者们采取了什么政策?
14.《礼记·大学》: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结合所学,解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雄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一方面,诸侯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另一方面,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盼着重新统一。更重要的是,由于思想的开放,整个中国酝酿出一个千年不遇的……时代。
——《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头桶权衡丈尺……秦人富强,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五 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1)材料中“东周的另一个时代……即将到来”指的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分析战乱中的民众最重要的渴盼是什么?
(2)材料反映的这一变革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3)观察上图,秦始皇为适应民生需求,分别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4)材料中汉初统治者的措施促使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
(5)据材料回答,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王朝兴替对你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C C D D C D B
题号 10 11
答案 C C
12.(1)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
(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3)商鞅,奖励军功
(4)都江堰,成都平原
(5)社会残破荒凉,经济萧条,休养生息政策
13.(1)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14.(1)时期:战国时期;渴盼:重新统一。
(2)影响: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4)文景之治。
(5)标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