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远古时代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的居民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能吃上粟的原始居民是( )
A.半坡居民 B.河姆渡居民 C.元谋人 D.北京人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下列什么植物的国家?( )
A.水稻、粟 B.玉米、小麦
C.高粱、大豆 D.棉花、甘薯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出土的文物、遗址可以共同印证这一时期我国原始居民( )
A.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能够制作简单的陶器
C.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5.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建造半地穴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半坡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6.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郧县人 D.河姆渡人
7.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 )
A.黄河流域 B.辽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8.“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一系列有力举措和明确要求彰显端稳饭碗的决心。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居民
9.半坡原始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半坡陶器底部有麻布印痕。据此判断半坡社会已出现了( )
A.原始畜牧业 B.原始纺织业 C.原始制陶业 D.青铜制造业
10.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石磨盘和石磨棒
A.原始农业发展 B.铁器时代来临 C.磨制工具出现 D.制陶技术进步
11.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格局。它是( )
A.以水稻为主 B.以小麦为主 C.以粟为主 D.南稻北粟
12.文物是历史的痕迹,蕴含着历史信息。运用如下图中的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部落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二、材料题
13.古为今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距今(2019年)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 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2)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材料四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3)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材料四图片几反映了该住房的结构特点?
(4)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结合材料,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大汶口文化同黄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一样,主要种植的是粟……各遗址出土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发现用狗和猪随葬的。一些遗址还发现了渔猎工具有尾部带孔的双倒刺或三倒刺的骨、角质鱼鳔、鱼钩以及各种骨镞、角镞、牙镞……有的墓葬随葬品很多,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等。而有的墓葬中随葬品很贫乏。
——摘编自《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经济》等
(1)长江中下游和 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材料一图A是河姆渡人 建筑复原想象图。图B是 人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该古人类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一处重要的 (文化类型)遗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获取食物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区别反映出哪一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中,你有什么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D A D D B B A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3.(1)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2)半地穴式房屋,图片一
(3)干栏式房屋;图片二
(4)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长江流域气候潮湿多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等。
14.农作物:稻、粟、黍。
15.(1) 淮河 干栏式 半坡 仰韶文化
(2)方式:农业种植;家畜饲养;渔猎采集。
现象:大汶口文化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3)认识: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农业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