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精讲(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讲 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精讲(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11:39:27

文档简介

第8讲 植物的光合作用
4.3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3.4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4.3.5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知识梳理
考点1 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经典实验
1.海尔蒙特实验
结论:柳树的增重主要来自水。土壤只减少不到100克的物质主要是① ,它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
2.普利斯特利实验
实验过程 对照实验1 对照实验2
实验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1)实验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2)实验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3)实验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考点2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① ,利用②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③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④ 的过程。
2.表达式
3.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4.意义:.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将⑤ 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⑥ (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⑦ 。夏季晴朗中午,由于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光合作用最强。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⑧ 。
(3)温度:植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⑨ ;超过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6.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照,还可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量。
(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气肥”“有机肥”等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重点实验攻关
实验4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色;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酒精。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目的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使天竺葵叶片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设置对照实验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 用黑纸片遮盖的目的: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②__。对照组为③__光部分,实验组为④__光部分
移到光下照射的目的:使得见光部分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脱色 光照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⑤____的小烧杯中,⑥________________加热(酒精沸点低且易燃,明火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直到叶片变为黄白色 将叶片中的⑦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察
.漂洗 用清水漂洗叶片 洗掉多余的酒精,排除酒精对后续实验操作的影响
.染色 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⑧____染色 检验光合作用是否有⑨____生成(遇碘变蓝的区域证明有淀粉产生)
.清洗并观察 用清水清洗叶片上的碘液并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清洗掉叶片上多余的碘液,避免碘液的颜色影响观察
【现象与结论】
部位 遮盖部位 未遮盖部位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叶片⑩________ 叶片 ____
实验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____; 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表达与交流】
1.实验中除探究因素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实验叶片的遮光部分有些变蓝,则该小组在遮光处理上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新情境实验
例1 下列四组实验装置中能证明“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的组合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例2 为全面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生长旺盛的,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把暗处理后的牵牛花按图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后取下、、、四片叶,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____,待叶片变成________后,取出叶片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叶和叶呈现的实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3) 若兴趣小组发现、、、四片叶均变蓝,请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解析】
(1) 植物在进行实验之前,叶片中储存有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并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绿叶的部分叶片进行遮光,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蓝,白斑部分不变蓝,说明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和叶的区别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叶不变蓝,叶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可采用施加气肥的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3) 若、、、四片叶均变蓝,可能是暗处理的时间太短,没有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
实验5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①____。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取甲、乙两套装置,在大烧杯中各放一株同样的植物,在甲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清水,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并在透明玻璃罩口涂一点凡士林,防止气体出入,如图所示:
3.把甲、乙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
4.几个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盛有③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去④________,然后用清水漂洗。
5.将叶片放在培养皿中,分别在叶片上各滴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
装置 甲 乙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叶片⑤________ 叶片⑥____
实验结论 ⑦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表达与交流】
1.本实验的变量⑧__________,对照组是装置⑨__。
2.为达到控制单一变量的目的,实验中应采取的措施有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装置 __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更好。
4.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测定甲、乙两套装置玻璃罩中的氧气情况,装置 __中的氧气含量更高。
5.若要用甲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培养皿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________________,并将该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情境实验
例 为探究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产量的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菠菜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请根据实验回答:
温室条件 甲 乙 丙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1) 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土坨,这是为了防止幼苗根的____区受到损伤,影响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2) 若选择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温室乙中的菠菜幼苗比温室甲中的菠菜幼苗长得快,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__(填“大”或“小”),菠菜的产量就越高。
(3) 要研究温度对菠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组别)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4) 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温度低,植物的____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实验6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氧气具有助燃作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更加剧烈。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在光照下试管内有①____产生。
2.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插入试管后,卫生香(或竹签)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②____。
【表达与交流】
1.实验小组将两组相同的实验装置均置于阳光下,其中一组用遮光器遮盖,该实验小组探究的变量是③____。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气泡的释放速度会逐渐④____,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⑤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建议同学们还应该进行⑥__________。
新情境实验
例 [2024聊城]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实验步骤:
①距离的灯泡、、处,分别安放一个相同的装置(如图一),并标记A组、B组、C组。
②向三组装置内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和清水。
③晚上,打开灯泡的开关,观察并记录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重复三次求平均值,绘制成柱形图(如图二)。
(1) 实验中气泡内气体是____,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表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越__。
(2)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3)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数据,重复三次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
(5) 根据实验分析,遇到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__________以保产增产。
(6) 若继续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兴趣小组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D组,你认为D组应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2024新疆]温室大棚里增施“气肥”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图中表示“气肥”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024 教材新增习题]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与这株柳树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土壤中的水 B. 空气中的氧气
C. 土壤中的无机盐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命题点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养金鱼时在鱼缸中放入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食物 B. 美化鱼缸
C. 增加水中的氧气 D. 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4.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沉水植物箦藻放入实验装置(图1)中,分别用光照强度不同的6瓦、12瓦和24瓦的冷光灯等距离照射实验装置,观察有色液滴在玻璃管中的移动情况,实验结果见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瓶中溶液可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
A. 应提前将箦藻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以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B. 箦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玻璃管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
C. 在24瓦台灯照射下,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速率最快
D. 本实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命题点3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应用
5.[2024北京昌平区]香甜的红薯是植株的块根,关于其中糖类物质主要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叶片光合作用制造 B. 由气孔从空气中吸收
C. 由导管从叶运输而来 D. 由根直接从土壤吸收
6.[2023江西]下列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给菜地适时松土 B. 延长光照时间
C. 注意合理密植 D.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7.[2024河北]为研究施肥深度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三个地块施肥、播种,长出植株后进行检测,实验数据(单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生理指标 浅施 中施 深施
叶绿素含量 1.8 2.1 2.5
气孔导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气孔导度数值越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A. 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施肥深度
B. 随着施肥深度增加,小麦蒸腾作用减弱
C. 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叶绿素含量有关
D. 干旱条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
8.[2024遂宁]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利用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时间,开展了“利用光合作用绘制小熊画”的趣味实验,部分操作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操作②~④的正确顺序是____。
(2) 操作③暗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④碘液染色之前,要用酒精做____处理。
(3) 若该实验成功绘制出小熊画,则其同时也验证了绿叶在光下合成____,光是光合作用的____条件。
(4) 操作④染色后,叶片部分区域呈浅色,构建出小熊轮廓,完成小熊画绘制,这些浅色区域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讲 植物的光合作用
4.3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4.3.4植物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4.3.5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知识梳理
考点1 光合作用发现史的经典实验
1.海尔蒙特实验
结论:柳树的增重主要来自水。土壤只减少不到100克的物质主要是①无机盐,它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
2.普利斯特利实验
实验过程 对照实验1 对照实验2
实验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1)实验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2)实验2: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3)实验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详见P32“重点实验攻关”)
考点2 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①叶绿体,利用②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③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④氧气的过程。
2.表达式
3.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4.意义:.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将⑤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⑥有机物(能量来源);.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⑦增强。夏季晴朗中午,由于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进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光合作用最强。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⑧越强。
(3)温度:植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⑨越强;超过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6.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照,还可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量。
(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气肥”“有机肥”等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重点实验攻关
实验4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探究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变蓝色;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酒精。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目的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使天竺葵叶片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设置对照实验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 用黑纸片遮盖的目的: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②__。对照组为③__光部分,实验组为④__光部分
移到光下照射的目的:使得见光部分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脱色 光照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⑤____的小烧杯中,⑥________________加热(酒精沸点低且易燃,明火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直到叶片变为黄白色 将叶片中的⑦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便于观察
.漂洗 用清水漂洗叶片 洗掉多余的酒精,排除酒精对后续实验操作的影响
.染色 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⑧____染色 检验光合作用是否有⑨____生成(遇碘变蓝的区域证明有淀粉产生)
.清洗并观察 用清水清洗叶片上的碘液并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清洗掉叶片上多余的碘液,避免碘液的颜色影响观察
【现象与结论】
部位 遮盖部位 未遮盖部位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叶片⑩________ 叶片 ____
实验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____; 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表达与交流】
1.实验中除探究因素不同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在观察实验结果时发现实验叶片的遮光部分有些变蓝,则该小组在遮光处理上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原有的有机物(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光;见;遮;酒精;水浴(或隔水);叶绿素;碘液;淀粉
【现象与结论】 不变蓝;变蓝;淀粉;光
【表达与交流】 1.控制单一变量
2.使用的纸片遮光效果不好或曲别针没有夹紧,导致光线从侧面进入
新情境实验
例1 下列四组实验装置中能证明“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的组合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例2 为全面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生长旺盛的,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小组同学把暗处理后的牵牛花按图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后取下、、、四片叶,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____,待叶片变成________后,取出叶片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叶和叶呈现的实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3) 若兴趣小组发现、、、四片叶均变蓝,请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1) 运走并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隔水加热;黄白色;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施加气肥
(3) 暗处理的时间太短,没有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
【解析】
(1) 植物在进行实验之前,叶片中储存有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并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绿叶的部分叶片进行遮光,滴加碘液后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蓝,白斑部分不变蓝,说明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和叶的区别是二氧化碳的有无,叶不变蓝,叶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可采用施加气肥的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3) 若、、、四片叶均变蓝,可能是暗处理的时间太短,没有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
实验5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①____。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实验原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2.取甲、乙两套装置,在大烧杯中各放一株同样的植物,在甲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清水,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并在透明玻璃罩口涂一点凡士林,防止气体出入,如图所示:
3.把甲、乙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
4.几个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放在盛有③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去④________,然后用清水漂洗。
5.将叶片放在培养皿中,分别在叶片上各滴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
装置 甲 乙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 叶片⑤________ 叶片⑥____
实验结论 ⑦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表达与交流】
1.本实验的变量⑧__________,对照组是装置⑨__。
2.为达到控制单一变量的目的,实验中应采取的措施有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装置 __中的植物生长状况更好。
4.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测定甲、乙两套装置玻璃罩中的氧气情况,装置 __中的氧气含量更高。
5.若要用甲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将培养皿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________________,并将该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 原料
【制订并实施计划】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酒精;叶绿素
【得出结论】 不变蓝;变蓝;二氧化碳
【表达与交流】 1.二氧化碳;乙
2.甲乙装置中溶液的量相等;装置的选取和绿色植物的种类、大小、生长状况尽量保持一致
3.乙
4.乙
5.澄清的石灰水;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遮盖起来)
新情境实验
例 为探究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产量的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菠菜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请根据实验回答:
温室条件 甲 乙 丙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1) 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土坨,这是为了防止幼苗根的____区受到损伤,影响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2) 若选择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温室乙中的菠菜幼苗比温室甲中的菠菜幼苗长得快,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__(填“大”或“小”),菠菜的产量就越高。
(3) 要研究温度对菠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组别)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4) 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温度低,植物的____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1) 成熟
(2)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大
(3) 乙、丙
(4) 呼吸
实验6 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氧气具有助燃作用。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更加剧烈。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在光照下试管内有①____产生。
2.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插入试管后,卫生香(或竹签)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②____。
【表达与交流】
1.实验小组将两组相同的实验装置均置于阳光下,其中一组用遮光器遮盖,该实验小组探究的变量是③____。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气泡的释放速度会逐渐④____,说明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⑤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建议同学们还应该进行⑥__________。
【实验现象】 气体
【实验结论】 氧气
【表达与交流】 1.光照
2.增大;增强
3.重复实验
新情境实验
例 [2024聊城]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如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实验步骤:
①距离的灯泡、、处,分别安放一个相同的装置(如图一),并标记A组、B组、C组。
②向三组装置内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和清水。
③晚上,打开灯泡的开关,观察并记录试管中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目,重复三次求平均值,绘制成柱形图(如图二)。
(1) 实验中气泡内气体是____,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表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越__。
(2)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3)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数据,重复三次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
(5) 根据实验分析,遇到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__________以保产增产。
(6) 若继续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兴趣小组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D组,你认为D组应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氧气;强
(2) 光照强度
(3) 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有影响,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4) 减小误差
(5) 增强光照强度
(6) 组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2024新疆]温室大棚里增施“气肥”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图中表示“气肥”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2.[2024 教材新增习题]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苗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千克。与这株柳树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土壤中的水 B. 空气中的氧气
C. 土壤中的无机盐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
命题点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养金鱼时在鱼缸中放入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食物 B. 美化鱼缸
C. 增加水中的氧气 D. 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C
4.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沉水植物箦藻放入实验装置(图1)中,分别用光照强度不同的6瓦、12瓦和24瓦的冷光灯等距离照射实验装置,观察有色液滴在玻璃管中的移动情况,实验结果见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瓶中溶液可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恒定
A. 应提前将箦藻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以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B. 箦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玻璃管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
C. 在24瓦台灯照射下,玻璃管中有色液滴移动速率最快
D. 本实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答案】A
命题点3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应用
5.[2024北京昌平区]香甜的红薯是植株的块根,关于其中糖类物质主要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叶片光合作用制造 B. 由气孔从空气中吸收
C. 由导管从叶运输而来 D. 由根直接从土壤吸收
【答案】A
6.[2023江西]下列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不是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 给菜地适时松土 B. 延长光照时间
C. 注意合理密植 D.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A
7.[2024河北]为研究施肥深度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三个地块施肥、播种,长出植株后进行检测,实验数据(单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生理指标 浅施 中施 深施
叶绿素含量 1.8 2.1 2.5
气孔导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气孔导度数值越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A. 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施肥深度
B. 随着施肥深度增加,小麦蒸腾作用减弱
C. 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叶绿素含量有关
D. 干旱条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B
8.[2024遂宁]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利用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时间,开展了“利用光合作用绘制小熊画”的趣味实验,部分操作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操作②~④的正确顺序是____。
(2) 操作③暗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④碘液染色之前,要用酒精做____处理。
(3) 若该实验成功绘制出小熊画,则其同时也验证了绿叶在光下合成____,光是光合作用的____条件。
(4) 操作④染色后,叶片部分区域呈浅色,构建出小熊轮廓,完成小熊画绘制,这些浅色区域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③②④
(2)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全部转运或耗尽;脱色
(3) 淀粉;必备
(4) 缺少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