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5 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5.5.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5.5.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5.5.4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
5.5.5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激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材知识梳理
考点1 眼和视觉 耳和听觉
1.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识图要点】
结构 功能
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脉络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虹膜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③
睫状体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④ 作为视觉感受器,含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⑤ 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2)眼球的调节功能
.瞳孔的调节:光线强时,瞳孔⑥ ,减少光线的进入量,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光线弱时,瞳孔⑦ ,增加光线的进入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光刺激。
.晶状体曲度的调节: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变化,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均可在⑧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⑨ ;看远处的物体,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⑩ 。
(3)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晶状体(折射光线) 玻璃体 (形成物像) 视神经 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近视及其预防
Ⅰ.近视的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其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导致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 方。近视眼的矫正如图乙所示,通过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甲 乙
Ⅱ.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2.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结构 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送声波
中耳 鼓膜 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给听小骨
听小骨 将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鼓室 与咽相通,使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内耳 耳蜗 含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前庭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 外耳道 (产生振动) 听小骨 (产生兴奋) 听觉神经(传导兴奋) 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耳的保护
.减少、消除噪声;避免长时间戴耳机。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 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考点2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1)脑
脑的结构图
【识图要点】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④ 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⑤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元
(1)⑥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2)神经元的组成: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分为树突(短而分支多)和轴突(长而分支少)。
神经元的结构及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
(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⑨ ,产生并传导⑩ 。
(4)在一个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细胞体 。
(5)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考点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①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实验: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示意图
(1)现象:当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被快速叩击时,上面那条腿的小腿会不自主地② 。
(2)结论:膝跳反射属于③ 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④ 。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
【识图要点】
结构 功能
⑨ 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将⑩ 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 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
(3)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顺利完成一个反射活动。反射弧某部位受损的症状如下表:
受损部位 症状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 感觉,无反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感觉,无反应
4.反射的类型
项目 反射 反射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
神经中枢 脑干和脊髓
时效性 永久、固定的 暂时、易变的
适应性 适应范围小 适应范围广
举例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谈虎色变等
5.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与 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考点4 激素调节
1.分泌腺的类型
类型 有无导管 分泌物的输送方式 举例
内分泌腺 无 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
外分泌腺 有 由导管排出 唾液腺、肝脏、泪腺、汗腺等
2.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人体主要内分泌及其分泌的激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异常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生长激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⑦ (幼年) 巨人症(幼年);肢端肥大症(成年)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幼年);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 甲亢
胰岛素 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⑧ 低血糖
肾上腺素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心跳加快 / 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⑨ 的调节,但也受到⑩ 调节的影响。
考点5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1)有害:森林的乱砍滥伐、动物的乱捕滥杀、排放污水、生物入侵等。
(2)有益: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小于① 的雨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严重时会使植物成片死亡。可以通过净化装置来减少煤、石油等物质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控制酸雨。
(2)白色污染: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不仅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对水体、空气等造成污染。
(3)其他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保护生物圈的措施
(1)个人方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袋;步行或骑车出行。
(2)家庭方面: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分类分装;使用不含氟利昂的冰箱;回收废纸;使用环保电池;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等。
(3)社会方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污染;加强对物种引入或物种入侵的监测;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加强环保宣传和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等。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眼和视觉
1.[2024新疆]如图为眼球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可以调节瞳孔大小 B. ②的曲度不发生变化
C. ③是物像形成的部位 D. ④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命题点2 耳和听觉
2.人感受外界声波的刺激形成听觉,听觉产生于( )
A. 大脑 B. 听神经 C. 耳蜗 D. 鼓膜
3.[2024宁夏]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防震减灾日,学校组织了防震演练,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后立即做出避震反应。人耳中接收警报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鼓膜 B. 听小骨 C. 半规管 D. 耳蜗
4.[2023河南改编]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和听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B. 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C. 晕车现象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D. 遇巨大声响时应闭嘴堵耳
命题点3 神经系统的组成
5.[2024湖北]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2024长沙]某人摔伤腰部造成下肢失去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形成截瘫。推测该病人损伤的是( )
A. 脊髓 B. 小脑 C. 脑干 D. 大脑
7.[2024苏州]在膝跳反射实验中,某同学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学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被测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测者这种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大脑 C. 小脑 D. 脑干
8.[2024云南]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细胞体(胞体)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命题点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9.[2024重庆]随着眼保健操音乐的响起,小军做起了眼保健操,该反射属于( )
A. 简单反射 B. 复杂反射 C. 眨眼反射 D. 缩手反射
10.[2024乐山]如图所示,当迅速叩击一下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会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对于小腿的这种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属于简单的反射 B. 不会受大脑控制
C. 神经中枢在脊髓 D. 没有反射弧参与
11.如图所示,人在碰到高温物品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复杂反射 B.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①②③④⑤构成反射弧 D. 若④受损,则不会感到烫
命题点5 激素调节
12.[2024上海]健康人用餐后,体内血糖浓度会先上升再下降,然后趋于平稳。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13.[2024河北]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
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14.[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字母或序号)。
(1) 桨手听到鼓手击鼓的一瞬间,会奋力挥桨开始比赛,该反射属于 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其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上肢等处的相关肌肉。
(2) 在划桨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速度,还需维持身体平衡,这主要是依靠图中[__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
(3) 比赛进程中,桨手呼吸深度和心跳频率逐渐增大,这主要与图中[________]____的调节有关。
(4) 赛龙舟时,所有桨手动作整齐划一,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桨手情绪高涨,反应灵敏,这是 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5) 赛龙舟的盛景在眼球的 ________上形成物像,经由视觉神经传递到 __________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赛龙舟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和力量。第6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5 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5.5.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5.5.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5.5.4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
5.5.5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激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材知识梳理
考点1 眼和视觉 耳和听觉
1.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眼球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识图要点】
结构 功能
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 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脉络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
虹膜 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③瞳孔
睫状体 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④视网膜 作为视觉感受器,含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⑤晶状体 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
(2)眼球的调节功能
.瞳孔的调节:光线强时,瞳孔⑥缩小,减少光线的进入量,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光线弱时,瞳孔⑦放大,增加光线的进入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光刺激。
.晶状体曲度的调节: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变化,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均可在⑧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⑨变大;看远处的物体,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⑩变小。
(3)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折射光线) 玻璃体 视网膜(形成物像)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近视及其预防
Ⅰ.近视的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其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导致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 前方。近视眼的矫正如图乙所示,通过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甲 乙
Ⅱ.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2.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结构 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声波
外耳道 传送声波
中耳 鼓膜 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给听小骨
听小骨 将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鼓室 与咽相通,使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内耳 耳蜗 含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
前庭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 耳蜗(产生兴奋) 听觉神经(传导兴奋)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耳的保护
.减少、消除噪声;避免长时间戴耳机。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 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菌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考点2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1)脑
脑的结构图
【识图要点】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⑤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神经元
(1)⑥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
(2)神经元的组成: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分为树突(短而分支多)和轴突(长而分支少)。
神经元的结构及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
(3)神经元的功能:接受⑨刺激,产生并传导⑩神经冲动。
(4)在一个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5)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考点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①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实验: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示意图
(1)现象:当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被快速叩击时,上面那条腿的小腿会不自主地②突然抬起。
(2)结论:膝跳反射属于③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④脊髓。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结构
【识图要点】
结构 功能
⑨感受器 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将⑩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传出神经 将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 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才能顺利完成一个反射活动。反射弧某部位受损的症状如下表:
受损部位 症状
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 无感觉,无反应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有感觉,无反应
4.反射的类型
项目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后天形成
神经中枢 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
时效性 永久、固定的 暂时、易变的
适应性 适应范围小 适应范围广
举例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 谈虎色变等
5.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与 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考点4 激素调节
1.分泌腺的类型
类型 有无导管 分泌物的输送方式 举例
内分泌腺 无 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
外分泌腺 有 由导管排出 唾液腺、肝脏、泪腺、汗腺等
2.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人体主要内分泌及其分泌的激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分泌异常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生长激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⑦侏儒症(幼年) 巨人症(幼年);肢端肥大症(成年)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幼年);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 甲亢
胰岛素 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⑧糖尿病 低血糖
肾上腺素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心跳加快 / 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⑨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⑩激素调节的影响。
考点5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1)有害:森林的乱砍滥伐、动物的乱捕滥杀、排放污水、生物入侵等。
(2)有益: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小于① 的雨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严重时会使植物成片死亡。可以通过净化装置来减少煤、石油等物质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控制酸雨。
(2)白色污染: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不仅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对水体、空气等造成污染。
(3)其他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保护生物圈的措施
(1)个人方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袋;步行或骑车出行。
(2)家庭方面: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分类分装;使用不含氟利昂的冰箱;回收废纸;使用环保电池;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等。
(3)社会方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污染;加强对物种引入或物种入侵的监测;开发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加强环保宣传和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等。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眼和视觉
1.[2024新疆]如图为眼球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可以调节瞳孔大小 B. ②的曲度不发生变化
C. ③是物像形成的部位 D. ④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答案】C
命题点2 耳和听觉
2.人感受外界声波的刺激形成听觉,听觉产生于( )
A. 大脑 B. 听神经 C. 耳蜗 D. 鼓膜
【答案】A
3.[2024宁夏]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防震减灾日,学校组织了防震演练,同学们听到警报声后立即做出避震反应。人耳中接收警报声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鼓膜 B. 听小骨 C. 半规管 D. 耳蜗
【答案】D
4.[2023河南改编]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和听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B. 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C. 晕车现象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 D. 遇巨大声响时应闭嘴堵耳
【答案】A
【解析】视网膜是形成物像的部位,大脑皮层才是形成视觉的部位。故选A。
命题点3 神经系统的组成
5.[2024湖北]宋代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中写道:“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品读这句诗顿时让人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6.[2024长沙]某人摔伤腰部造成下肢失去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形成截瘫。推测该病人损伤的是( )
A. 脊髓 B. 小脑 C. 脑干 D. 大脑
【答案】A
7.[2024苏州]在膝跳反射实验中,某同学用小槌敲打另一位同学膝盖下部的韧带,会使被测者的小腿前伸。控制被测者这种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大脑 C. 小脑 D. 脑干
【答案】A
8.[2024云南]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细胞体(胞体)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命题点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9.[2024重庆]随着眼保健操音乐的响起,小军做起了眼保健操,该反射属于( )
A. 简单反射 B. 复杂反射 C. 眨眼反射 D. 缩手反射
【答案】B
10.[2024乐山]如图所示,当迅速叩击一下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会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对于小腿的这种反应,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属于简单的反射 B. 不会受大脑控制
C. 神经中枢在脊髓 D. 没有反射弧参与
【答案】D
11.如图所示,人在碰到高温物品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复杂反射 B.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①②③④⑤构成反射弧 D. 若④受损,则不会感到烫
【答案】C
命题点5 激素调节
12.[2024上海]健康人用餐后,体内血糖浓度会先上升再下降,然后趋于平稳。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答案】D
13.[2024河北]某人出现食量大、消瘦、心跳快、情绪易激动等症状。经化验,发现他的体内
某种激素水平偏高,医生诊断其患甲亢。该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性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C
14.[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赛龙舟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字母或序号)。
(1) 桨手听到鼓手击鼓的一瞬间,会奋力挥桨开始比赛,该反射属于 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__,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其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上肢等处的相关肌肉。
(2) 在划桨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速度,还需维持身体平衡,这主要是依靠图中[__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
(3) 比赛进程中,桨手呼吸深度和心跳频率逐渐增大,这主要与图中[________]____的调节有关。
(4) 赛龙舟时,所有桨手动作整齐划一,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桨手情绪高涨,反应灵敏,这是 ____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5) 赛龙舟的盛景在眼球的 ________上形成物像,经由视觉神经传递到 __________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赛龙舟的视觉冲击让观众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和力量。
【答案】(1) 复杂;反射弧;;耳蜗; (2) ;小脑 (3) ;脑干
(4) 肾上腺素;神经
(5) 视网膜;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