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47分)
1.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12分)
思维的火花跨越了时空。孙膑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地为田忌 chū móu huà cè,只是调(diào tiáo)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便赢(yíng yín)得了胜利,并被引jiàn给了齐威王。那只猴子用后脚(钩 钓)住绳子,十分fàng si,还摘下帽子用爪子撕(shī sī),(扭 钮)着身子,龇(zī cī牙(裂 咧)嘴地做出怪样。船长从船cāng出来,本来是想打hǎi ōu的,却看见儿子在wéi gān 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用枪(描 瞄)准儿子,让儿子向海里跳。
(1)用“√”在文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根据拼音,写字词。(8分)
(3)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分)
2.选择题。(8分)
(1)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你看,专家在解释“赢”字时,说“赢”由五个字组成。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危机意识,“口”指 ,“月”指 ,“贝”指 ,“凡”指 。(填序号)
A.时间观念 B.平常心态 C.沟通能力 D.取财有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与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冀复得兔 重复 B.弗能应 呼应
C.溺而不返 返回 D.道旁李 地道
(3)阅读伴随人的一生。十三四岁( )、二十( ),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四十( ),以读书修身养性;七十( ),以读书共叙天伦之乐。
A.不惑 B.豆蔻年华 C.弱冠 D.古稀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物莫/能陷也
C.不可/同世而立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不要重复)。(7分)
①兴致( )( ) ②不动( )( ) ③摩( )擦( )
④( )( )欲试 ⑤心惊( )( ) ⑥( )( )不得
(1)新学期开学军训一周后,同学们 ,准备参加军训会操表演,
(2)同学们 地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直播的“天宫课堂”。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2分)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3分)
①通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和“一转眼”的对比,我感受到了 。
②你有过时间过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体验吗 选择一种写一写。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四处错误。(4分)
元旦那天,我们大家的班级举行了庆元旦文艺。同学们表演上台了许多节目,特别是我们小组表演的课本剧“草船借箭”,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11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3分)
①《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推销自己的产品。( )
②《田忌赛马》和《将相和》都是根据司马迁的作品改写的。( )
③《跳水》中多次描写了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2)同学们根据《田忌赛马》中孙膑的办法,制订了下面的对阵表,请你补充并回答问题。(4分)
田忌:齐威王
第一场 下等马(败):上等马(胜)
第二场 ( )等马( ):( )等马( )
第三场 ( )等马( ):( )等马( )
田忌能取胜,是因为
孙膑思考的依据是
。
(3)右图反映的是《 》这一故事,图片上的路人在说什么
(用课文原句回答) 听了路人的话,卖矛和盾的人神态、心理会是
怎样的 (4分)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跳水(节选)(10分)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
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
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
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
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
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第①段中用波浪线画出能反映孩子当时心理的语句,仿照文中的例子在框内作批注。(2分)
2.联系全文,危急关头,船长让孩子跳水,他考虑到的因素可能有( )(多选)(2分)
A.孩子无法往回走,掉到甲板上就会没命。
B.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入海中没有大危险。
C.跳到海里,孩子一定能够自己游上来。
D.甲板上的很多水手可以跳入海里救孩子。
3.根据上一题的思考,请你补充船长的心理。(2分)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想:
4.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 从最后简短的话语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说说你的理解。(4分)
(二) (13分)
①有一个巨商,为了躲避动荡,把家财置换成玉器。他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玉器小心地藏进了伞柄内,然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带上油纸伞准备归隐。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他打了一个盹儿,醒来之后,伞竟然不见了!巨商不露声色地仔细观察,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伞之人不是专业盗贼,估计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伞,此人应该就在附近。
②巨商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伞。但是巨商在修伞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的伞坏得不值得修的时候,就会买新的伞。巨商于是又改行“旧伞换新伞”,并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③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萦的那把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若无其事地给了那人一把新的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家当,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镇静出智慧。巨商的无言等待,是一种镇静之后的智慧。所以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巨商能够沉着应对,从而重获财物。
⑤对人生而言,学会镇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你懂得,一旦出现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镇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视频讲解
顺手牵羊:
络绎不绝:
2.巨商是怎样找回自己丢失的伞的 结合文章,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3.第③段中,当巨商看到自己要找的那把伞时,他会怎么想 请写一写。(3分)
4.巨商的伞失而复得,有人说这是他智慧的表现,有人则认为是侥幸。下面是两位同学的感受,请你读一读。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说法 请说明理由。(4分)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下面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2分)
A.一把伞 B.意外的收获 C.等待丢失的伞 D.“失而复得”的伞
三、习作表达。(30分)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顺境,也有逆境,请以《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动人心魄的过程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
一、1.(1)正确的:diào yíng sī zī (2)胸有成竹 出谋划策 荐 放肆 舱 海鸥
桅杆 (3)画去的:钓 钮 裂 描
2.(1)C A D B (2)D (3)B C A D (4)B
3.①勃勃 ②声色 ③拳 掌 ④跃跃 ⑤胆战⑥哭笑 (1)③(或:④) (2)①
4.(1)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2)①时间流逝之快②示例:我还能想起刚上小学时妈妈送我去学校的情景,一转眼,我都快要小学毕业了。(3)略
5.(1)①X ②√ ③√ (2)上 胜 中 败 中 胜 下 败 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双方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改变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得到三局两胜的结果,确保田忌最终赢得比赛
(3)自相矛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示例:那个人满脸通红,张口结舌,心里想:“我今天可出丑了,以后不能再不切实际地自吹自擂,言过其实地夸耀了!”
二、(一)1.画出的: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批注:可以
看出孩子害怕到了极点。
2.ABD
3.示例:不好,孩子站的位置无法往回走,掉到甲板上就会没命,现在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只有让他跳进海里才有可能获救。
4.作者没有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当时情况紧急,船长没有时间考虑。从最后简短的话中,我看到了一位临危不乱、智慧超群的船长。
(二)1.指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文中指巨商的伞被过路人顺手拿走了。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接连不断。文中指前来找巨商换伞的人接连不断。
2.干起修伞的营生 改行“旧伞换新伞”
3.示例:这正是我丢失的那把伞,虽然伞旧了,但伞柄完好,我的玉器应该还在里面。我要掩饰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让这个来换伞的人看出来。
4.示例:我赞同小强的说法。伞丢后巨商认真观察,断定拿伞的人就在附近,于是在当地住下,借机寻找伞。之后又在修伞过程中了解到,伞坏得不值得修的时候人们会买新伞。于是巨商抓住人们的这个心理,用以旧换新的方式找回了伞。从中可以看出巨商沉着镇静、善于观察与分析。所以巨商找回伞是他智慧的表现,而不是侥幸。
5.D
三、[习作指导]首先,审清习作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写自己经历的难忘的一件事,要写清楚经历了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如何。
然后,设计情节。动笔之前要设计一条清晰的线索,想好事情是如何发展的,要突出经历的不同寻常,体现出情节的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最后,突出“难忘”。要把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以及这个故事“难忘”在哪里写清楚。注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认识:或给人智慧,增长见识;或给人启迪,明白道理;或给人教训,发人深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