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测评】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基础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测评】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基础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21:3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素养测评】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知识广场(每空 1 分,共 10 分)
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通常从______开始,到______结束。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______资源,而太阳能、风能属于______资源。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是建立______。
声音具有的能量叫______,食物中的能量属于______能。
生物生存所依赖的环境称为______。
二、判断大厅(每题 2 分,共 20 分)
能量可以被创造或消灭。( )
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能量的传递方向。( )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可以无限使用。( )
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
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
垃圾分类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 )
人类活动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方法。( )
三、选择乐园(每题 2 分,共 30 分)
属于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是( )。
A. 摩擦生热 B. 电灯发光
C. 植物光合作用 D. 太阳能热水器
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草→兔→狼 B. 阳光→草→兔
C. 狼→兔→草 D. 草→狼→兔
( )是不可再生资源。
A. 森林资源 B.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太阳能
下面室外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兔子 B. 草
C. 细菌 D. 鹰
四种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风能 B. 核能
C. 天然气 D. 地热能
北极熊的毛色是白色,这是为了( )。
A. 美观 B. 吸收热量
C. 伪装 D. 吓退天敌
( )行为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A. 焚烧垃圾 B. 植树造林
C. 工业废气排放 D. 汽车尾气排放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 过度放牧 B. 大量使用农药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围湖造田
在生活中我们要节约资源。( )做法不属于节约资源。
A. 一水多用 B. 使用节能电器
C. 垃圾分类回收 D. 浪费粮食
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 增加绿化面积
C. 推广新能源汽车 D. 焚烧秸秆
( )属于机械能。
A. 电能 B. 光能
C. 动能 D. 化学能
栖息地在沙漠的生物是( )。
A. 企鹅 B. 骆驼
C. 鲸鱼 D. 北极熊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鹰的减少会导致( )。
A. 兔子数量增加 B. 草的数量增加
C. 狼的数量减少 D. 生态平衡不受影响
下列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太阳能 D. 矿产资源
在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以上都是
四、问题城堡(每题 4 分,共 20 分)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两个例子。
什么是生态系统?请列举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请提出两条保护措施。
请解释仙人掌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如何减少水污染?请提出两条建议。
五、科学探究(8 分)
实验目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实验材料:电池、铁钉、导线、回形针。
实验步骤:
用导线在铁钉上绕 10 圈,连接电池,测试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
增加线圈匝数到 20 圈,重复测试。
继续增加线圈匝数到 30 圈,再次测试。
实验记录:
线圈匝数 吸引回形针数量
10 5
20 8
30 12
问题:
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 分)
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分)
如果要增强电磁铁的磁力,还可以改变哪些因素?(3 分)
六、拓展长廊(每题 6 分,共 12 分)
请结合《自然资源》单元知识,谈谈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请设计一个 “绿色校园” 方案,至少包含三项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一、知识广场

生产者,消费者
不可再生,可再生
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
声能,化学
栖息地
二、判断大厅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

×(水资源可再生但需合理利用)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

×(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有效方法之一)
三、选择乐园
B
A
C
B
C
C
B
C
D
D
C
B
A
C
B
四、问题城堡
示例:
电风扇:电能→机械能。
电水壶:电能→热能。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由树木、动物、土壤、水等组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部分资源不可再生。
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电器。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叶子退化为刺,减少水分蒸发。
茎肥厚多汁,储存水分。
根系发达,吸收深层地下水。
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河流。
五、科学探究
变量:线圈匝数。
结论: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其他因素:
增加电池数量(增大电流)。
使用铁芯更粗的铁钉。
六、拓展长廊
1.
(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依据《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中水回用系统。例如在学校、小区和工厂,将经过处理达标的中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绿地、道路喷洒等非饮用水用途。这样能有效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取用量,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像一些大型工业园区,通过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等经过处理后重新用于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生产环节,大大降低了对外部新鲜水资源的依赖。
在农业灌溉方面,推广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能根据农作物的需水情况,精确地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损失,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可节水 30% - 50%。如在干旱地区的果园,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保证果树得到充足的水分,还能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2). 推广节水器具:
在日常生活中,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是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关键举措。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安装节水型水龙头,如感应式水龙头,它能根据使用者的手部动作自动控制水流,避免长流水现象,相比普通水龙头,可节水 30%左右。还有节水马桶,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双档冲水等功能,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每次冲水量可减少 2 - 3 升。据统计,如果一个城市的居民家庭全部更换为节水马桶,一年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在工业领域,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型生产设备和工艺。例如,纺织印染企业采用新型的节水型染色设备,能大幅减少染色过程中的用水量,同时提高染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废水排放。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
根据《自然资源》中对土地资源不同功能的阐述,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要明确划分居住、商业工业、农业和公共绿地等不同功能区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浪费。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方向,既减少工业生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又便于集中建设基础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同时,预留足够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农村地区,要合理规划农田和农村建设用地。一方面,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对可耕地采用轮作、休耕等可持续的农业种植方式,避免过度开垦和滥用化肥农药,保护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避免农村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2). 保护土壤肥力:
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是保护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如农家肥、绿肥等,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透气性。例如,在果园中,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并适时翻压入土,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抑制杂草生长。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还会破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生态平衡。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性信息素等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维持土壤肥力的长期稳定。
(三)、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根据《神奇的能量》中对太阳能的介绍,在建筑领域,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上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为建筑物提供部分电力,满足照明、电器设备等用电需求;太阳能热水系统则可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如在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热水,既节能环保,又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风能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厂。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供人们使用。同时,对于一些小型社区或偏远地区,可建设小型风力发电站。
2. “绿色校园”方案
一、方案背景
依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自然资源》《生物和栖息地》等章节知识,我们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打造“绿色校园”旨在培养师生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师生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具体措施
(一)能源利用与节约
1. 太阳能利用:在校园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板。根据《神奇的能量》中太阳能相关知识,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校园内的路灯、部分教室和办公室的用电设备供电。例如,为教学楼走廊的照明系统提供电力,减少对传统电网电力的依赖,降低学校的能源成本,同时减少因传统能源发电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2. 能源管理系统: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校园内的电力、水等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能源使用的高峰和低谷时段,以及不同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依据《自然资源》中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策略。比如,在非教学时段自动关闭部分区域不必要的电器设备,如午休时关闭无人教室的照明和多媒体设备;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 26℃,冬季不高于 20℃,培养师生节约能源的习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
1. 雨水收集系统:在校园操场、停车场等空旷区域周边设置雨水收集池,并在屋顶安装雨水收集管道。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到雨水收集池中,经过简单的过滤沉淀处理后,可用于校园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和厕所冲厕等。这一举措符合《自然资源》中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既减轻了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又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干旱季节,收集的雨水可确保校园内植物得到充足的灌溉,维持校园绿化景观。
2. 节水器具推广:在校园内的卫生间、洗手池等场所更换为节水器具,如感应式水龙头、节水马桶等。感应式水龙头可根据使用者的手部动作自动控制水流,避免长流水现象;节水马桶通过优化设计,在保证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每次冲厕的用水量。通过这些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培养师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1. 绿色植物种植与生物栖息地营造:根据《生物和栖息地》知识,在校园内合理规划种植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形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除了常见的观赏花卉和树木外,增加一些本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为本地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例如,在校园角落打造一片小型的生态湿地,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吸引青蛙、蜻蜓等生物栖息繁衍,构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让师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在校园内设置分类垃圾桶,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加强对师生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师生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引导师生正确投放垃圾。对于可回收物,联系相关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交由专业处理机构处理;厨余垃圾可考虑进行堆肥处理,用于校园绿化施肥;其他垃圾则按规定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通过垃圾分类与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四)、宣传与教育
1. 开设环保课程与讲座:将环保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与《自然资源》《生物和栖息地》等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环保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等知识。邀请环保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介绍当前全球和本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拓宽学生的环保视野。
2. 主题活动与实践:围绕“绿色校园”主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环保绘画比赛、征文比赛、环保科技小制作等。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监测、植物养护、垃圾分类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监督与评估
成立“绿色校园”监督小组,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志愿者组成,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