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

文档属性

名称 香菱学诗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06 13: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香菱学诗老道寺中学 宁静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红楼梦》之
金陵十二钗副册 香菱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读者应该慢慢去品味。金陵十二钗香菱身世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香菱从小遭受灾难,三岁那年元宵节被骗子拐走,长大后又被拐卖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最后受夏金桂凌辱和折磨而死。   和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zè)声 应瑒(yáng) 庾(yú)信 蘅(héng)芜苑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妹 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guān)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香菱学诗三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从文中这些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中,可见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明确: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兴趣浓厚,
勇于尝试。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分析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哪些启示?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虚心求教;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课题作业:曹雪芹为什么要津津乐道地描写香菱学诗? 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喜幽静,有才学,诗作水平最高,有同情心;但又显得心高气傲,多愁善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