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三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勒铭(lè) 徇私(xún)
卓卓(zhuó) 滞拙(zhuō)
B.潜遁(qián) 魁闳(hónɡ)
畜养(chù) 屯蹶(tún)
C.撰写(zhuàn) 牵挛(luán)
数帙(zhì) 幢幢(zhuànɡ)
D.湓江(pén) 槛猿(jiàn)
瞥然(piē) 提挈(qiè)
答案 D
解析 A项“徇”读“xùn”。B项“畜”读“xù”,“屯”读“zhūn”。C项“幢”读“chuá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县后勤官 勤官:勤勉的官员
B.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恻恻:伤心
C.白鸥矫翼 矫:举
D.而先生进之 进之:提携
答案 A
解析 勤官:勤于政事。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于通材达识
B.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C.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D.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答案 B
解析 A项“材”同“才”。C项“无”通“毋”。D项“畜”同“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僮仆静默 B.于众人则莫能辨焉
C.其所为何足惊骇 D.感激不避诛死
答案 C
解析 C项何足:怎么值得,哪里值得。A项静默:古义指已入睡,今义指寂静,没有声音或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B项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D项感激:古义指感动发愤,今义指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A.始谋陆赴夷陵 B.与山僧饭讫而去
C.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D.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皆为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动词,详加考证。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A.其将安近
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C.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D.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答案 C
解析 C项与例句皆为省略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被动句。D项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典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 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答案 B
解析 辱:谦词,表示承蒙。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荐举。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答案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解析 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4分)
译文: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6分)
译文:
答案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和判断句。第一句,“穷贱”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形容恳切的样子。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同时,要注意句子翻译的正确与通顺。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的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你的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已谋求进取才这样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来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的“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名列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为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望您明察。
三、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倚仗柴门外,______________。(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平芜尽处是春山,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__________,吠声如豹。________,复与疏钟相间。(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5)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牵挛乖隔,各欲白首。(白居易《与微之书》)
答案 (1)临风听暮蝉 (2)行人更在春山外 (3)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4)深巷寒犬 村墟夜舂
(5)进不得相合 退不能相忘
四、语言运用(12分)
13.先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两句话,内容保持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然后补写一个总括性的话。(6分)
看见别人兴奋,如果自己没有惊喜,那么不烦恼也是一种幸福;
看见别人成功,如果自己没有成绩,那么不失败也是一种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看见别人进步 如果自己没有提高 那么不退步也是一种幸福 看见别人挣钱 如果自己没有本事 那么不亏本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
14.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回答相应问题。(6分)
年龄
美国
中国
9~24
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
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
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服、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
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小就参与家务劳动或者从小就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更专注于学业和各种艺术培训,基本上不需要做家务。
(3)(示例)认可美国的教育方式。美国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一个人学会生存的基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五、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有关“清醒”的警句,根据要求作文。
(1)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和清醒的关系一样。(歌德)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4)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
(车尔尼雪夫斯基)
(5)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亚里士多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