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青少年正站在时代的浪尖,以创造创新为qí zhì,勇于挑战,不甘墨守,敢于异想天开,A(持之以恒/埋头苦干)地追求进步。我们深知,创新如喷薄而出的朝阳,充满无限可能。我们将jià yù时代的浪潮,不盲从,不畏惧B用智慧和勇气开创未来。期待在创新的道路上,赢得沉甸甸的赞誉,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
3.在横线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B.央视《朗读者》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5. 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②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⑤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⑤②①④② B.④③①⑤②
C.⑤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⑤①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7.名著阅读
有人说,《水浒传》写的是“义”,《儒林外史》写的是“病”。请参照《水浒传》的示例,写出你对《儒林外史》“病”的理解。
【示例】《水浒传》写的是“义”,叙写了梁山好汉斗贪官、报朝廷的忠义。例如宋江等人上梁山前,扶危济困,行侠仗义;上梁山后,不断壮大,最后接受招安,保家卫国。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2)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 。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巧妙地运用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表明自己为国事和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叹的句子是: ,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名句是: , 。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 ”的好局面。
9.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参照表格中示例,再设计一个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与目的
系列活动一:“光影留痕” 观看红色电影,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系列活动二:“书信追思” 品读红色家书,触摸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系列活动三:“”
系列活动三: “ ”
活动内容与目的;
(2)在“书信追思”系列活动中,小语作为推介者需要上台讲述关于革命先辈家书的故事。为了确保讲述效果,请你给小语提三点建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0、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
11、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二)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④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句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选自《刘恕传》)
[注]①刘恕:与司马光一起编纂《资治通鉴》。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饭食。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
B. 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
C. 家素贫/可以调素琴
D. 司马光遗以衣袜/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3. 翻译。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 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和刘恕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根据提示填空。
困难 解决办法 人物性格
① 宋濂: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
刘恕: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
生活之苦 宋濂:以衾拥覆,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 安贫乐道清贫自守
刘恕:毫妄取于人,悉封还之。
15. 读了[甲]文,很多人并不赞成这种师生关系,认为先达的态度倨傲粗暴,而作者又过于谦卑恭敬,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的利与弊
①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②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视频行业逐渐崛起一批优质的内容制作者,抖音、微博、秒拍、快手、今日头条纷纷入局短视频行业,募集一批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入驻。到了2017年,短视频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内容制作者也偏向专业化运作。
③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占网民整体的95%,短视频领域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
④没事“刷一刷”、闲时“看一看”、随手“拍一拍”……短视频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短视频何以令人沉迷?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其次,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再者,短视频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另外,短视频内容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⑤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短视频覆盖人群广,获取门槛低,其丰富的内容极大地拓展着青少年的视野,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青少年群体还可在短视频的浸润与比较中获得审美发展,在欣赏与参与中获得艺术发展,找到自己的爱好,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短视频又以其原创、新颖、丰富和鲜活的形式,讲述人们喜闻乐见的平民化的小故事,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信息载体。
⑥一项对1974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材料二】
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对此,有专家认为,防沉迷系统更多是技术上的优化,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短视频,不能只依赖技术,而应注重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的提升。平台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家长以身作则,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监管部门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多方携手努力、相向而行,帮助青少年学会分辨、加强自律,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善用短视频助力学习和生活。
【材料三】
①2023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对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②在被问到如何加强短视频内容导向治理、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时,网信办副主任说,短视频已经成为广大网民获取信息、获取服务、互动交流、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但是有的短视频内容真假难辨、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有的平台重流量、轻管理,放任导向不良信息传播,严重误导公众,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6.下列说法与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短视频也叫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视频时长一般在5分钟内。
B.短视频之所以会令人沉迷,只因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易被视觉信息吸引。
C.专家认为,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短视频,应注重提升青少年数字能力和网络素养。
D.国家网信办副主任说,短视频是网民获取信息和服务、互动交流以及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
1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按逻辑顺序,从短视频的兴起、发展现状、易令人沉迷的原因及利弊等进行说明。
B.材料一第④段采用分点表述的方法进行说明,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让读者容易抓住要点。
C.材料一第⑥段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短视频对大多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会有不良影响。
D.材料三加点词“有的”表明不是所有的短视频内容都存在问题,体现说明语言的严谨性。
18.结合自身实际,请你谈谈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让青少年正确对待短视频,家长、学校和监管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古籍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
许民彤
①据报道,有媒体对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常接触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仅占27%,偶尔接触的占60%,大学阶段的古典人文整体阅读量大大下降,可以说大学生与古典人文教育渐行渐远……
②当今社会阅读心理浮躁,人们更多的是被畅销、流行、时尚、网络书籍所吸引,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经典尚且乏人问津,更不必说那些古籍经典了。但是,古老的作品,与现在的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人如要更好地阅读文化古籍,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层次和境界。
③大学生接受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莫大的好处。从阅读审美的情感体验角度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原著、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④阅读经典古籍,是与古人的对话,是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古籍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如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经典文化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或得到新的启示。
⑤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谈到阅读《论语》时说,“以前读《论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那四分的诗词名句填空,而现在,我能多多少少汲取到精神养料。孔子也不再是一个给万千学生带来苦难的‘老头子’,而是一个真正能启迪人心灵的老先生”。还有的大学生说,“感动于司马迁,感动于他年少时的贫寒刻苦,感动于他年轻时的勇于探索,感动于他不惑时的坚强意志,或许也是感动于他懂得自己,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并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我看不清楚自己,或许只有更多的经历才能打开前方的微弱灯光。愿借司马迁来鼓励自己不畏艰难,永远向前。”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
⑥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的。为了使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发生偏差,就不要轻视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十分有价值的遗产,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是必要的。
⑦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大学正是人文精神的源泉。大学中的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治学和做人都有好处。从古典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显然,从阅读古籍、接受古典文学教育这一点上做起,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19.经典古籍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20.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作者是如何论证我们要从经典古籍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请简析其论证思路 。
(五)阅读小说《靴佬的蓑笠》,完成下面小题。
靴佬的蓑笠
黄春馥
①靴佬是我中学的同学,瘦瘦的个子,像立着的标枪。少年时他特别自恋,身上常备小镜子,动不动拿出来顾影自怜,宛如爱美的小姑娘。于是好事的人就会模仿鲁迅先生,在他背后拖长声音,说一声:“标致极了。”他不以为意,旁若无人继续照。
②他大名薛莱,却说自己是中国的雪莱,将来要成名的。我们偏偏给他安了个土气透顶的“靴佬”,故意气他。他也笑嘻嘻地应下了。
③有次同学聚会,为了应景,他真的穿着一双靴子来。加上挺拔的身影,合身的中山装,像是五四运动里走出来的青年,惹来一片惊讶的目光。我想,那就是他向往的。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类似于靴佬人生中第一次走红地毯。他的表现欲,就是那时被勾起来的。
④毕业那年,大家相约去潮州老城小公园玩。那天突然下起大雨。我有些畏难,又不想爽约,硬着头皮撑把伞去,到达时已经淋得半湿。脆薄的雨伞,遇上这种斜风大雨,也只是聊胜于无。见面后发现大家都是如此,于是商量找个地方好好喝杯咖啡。突然,小李指前面,惊讶地说:“看!”
⑤牛缰绳一般不绝如缕成片垂下的雨中,远近景物都变得模糊。连小公园标志性的大楼也被刷成幽灵模样。在大楼边,纵横流淌的乱流里,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高挑人影慢慢走过来,就像武侠片里的独行侠。
⑥雨噼里啪啦打在宽大的斗笠上,激起一层层水雾,令斗笠散发出白蒙蒙的光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件蓑衣上水珠飞溅,像上了釉一般,就是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知谁喃喃说了一句,没有谁笑。大家都入神地看着因为这件蓑衣而显得充满了故事的靴佬。
⑦靴佬说,这是爷爷的作品。他爷爷在乡下常常穿蓑衣,说是挡日挡雨,还精心给他织了一套,说要把手艺教他。但他嫌太土气,毫不理会。不过今天大雨,他灵机一动,突然就穿了斗笠蓑衣出门。来到我们面前,身上竟然还是干爽的。
⑧我们仔细察看那件蓑衣,发现其实编得相当精致。肩膀上的图案,细密均匀,就像小公园这一带老式建筑的窗户上,那些环环相扣的格子;下垂的长长草条,层层叠叠,根根抖擞,如同飘洒的流苏。
⑨靴佬说,他爷爷编一件蓑衣,从准备原料到编织好,大约要半个月时间。小李赞叹说:“简直就是艺术品啊!靴佬,你学了这家传手艺,将来不愁没饭吃。”靴佬却不屑地说:“我将来要当老板的,谁学这破玩意儿!”
⑩毕业后大家见面就疏了。好些人失联了,去了远方,或是混得不如意,自动隐身。至于靴佬,有人说他去了海南,有人说他生意失败,欠下一屁股债,也有人说他炒股发迹了。
又是一年春节,我从远方回来。时光丰富了我的行程,也萧索了故人的行囊。一个黄昏,我独自去小公园散步。这里已经修葺一新,很多小店也进驻了,忽见一间小店上而黑底青字的招牌“蓑笠翁”,心里一动,就走了进去。
不大的小店里,摆着形形色色的斗笠跟蓑衣,都编得十分精致。还有斗笠跟蓑衣的摆设、戴着斗笠蓑衣的卡通人,以及一些图画。其中一幅图: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家门口,眺望着远方。我正出神地看着,后面轻轻传来一个声音:“那是我爷爷。”回头一看,竟是十年不见的靴佬。时光抹平了他的棱角,让他变成一个面部线条温润的微胖青年。
靴佬说,他高中毕业之后出来打工,揣着发财梦,被人骗过,也昧着良心辜负过人。一个夜晚,他背着细微的星光,带着血迹,踉踉跄跄逃到乡下爷爷那里。小雨中,在老屋门口,老人就这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默默地迎他。从此,爷爷传下的蓑笠,就成为他风雨里的避难所。
想不到,十年前风雨里的蓑笠,竟然在划过一条长长的弧线之后,又回到了他的肩头。
22.请同学们从靴佬的经历,按顺序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少时自恋,自诩成名→① →毕业相约,披蓑戴笠→② →公园开店,传承手艺
23.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⑧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肩膀上的图案,细密均匀,就像小公园这一带老式建筑的窗户上,那些环环相扣的格子:下垂的长长草条,层层叠叠,根根抖擞,如同飘洒的流苏。
24.请同学们思考:文章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何妙处?
25.有人觉得靴佬对蓑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可他又说不清楚。请你结合下面语句中加点词,分析给他听。
①靴佬却不屑地说:“我将来要当老板的,谁学这破玩意儿!
②我正出神地看着,后面轻轻传来一个声音:“那是我爷爷。”
26.小说标题“靴佬的蓑笠”的含义丰富,请你写出来。
三、作文
2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马拉松运动员这样说过:掌声,鲜花,名次,成绩,固然令人心动,但更重要的是奔跑不止,一步一步,一次又一次,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感触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
1.旗帜、驾驭 2.持之以恒 3.逗号(,) 4.C 5.D 6.C 7.示例:《儒林外史》写的是“病”,叙写了科举制度带给人们势利病。例如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前倨后恭,众乡邻前来帮忙,张乡绅赠银送房,大家都因为范进身份改变而变得趋炎附势。8. 兔从狗窦入 至今遗恨迷烟树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9.(1) 歌声缅怀 传唱红色歌曲,感受革命英烈的爱国精神
(2)注意讲述的对象、场合和氛围;讲述时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讲述时注意口语表达,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运用适当的表现技巧增强感染力,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动作、表情要自然、得体;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10、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
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
11、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12.D
13.①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14.①求书之难(2分)②不怕艰苦,勤奋好学
15.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师重教、尊重师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两者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16.B
17.C
18.①家长以身作则、在陪伴中帮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②学校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健康上网。③监管部门应规范短视频平台发展。结合自身实际略。
19、阅读经典古籍对于大学生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阅读它,能汲取古人的经验与智慧,能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20.举例论证。以大学生阅读《论语》时的感悟为例,具体论证了“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这一分论点,具有说服力。
21、首先,作者由高校对古典文学阅读调查报告引出古籍经典阅读量小的现象及原因;接着,具体论述古籍经典对我们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小结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本质,鼓励我们要从古典文学中汲取人文精神。(思路正确、意对即可)
22. 同学聚会,穿靴赴会; 外出打工,狼狈回乡 2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蓑衣编织得非常精致、漂亮,突出爷爷编织技艺的精湛及用心,表达了对爷爷(或技艺及爱心)的赞美。运用叠词(或长短句),富有韵律。 24.“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有利于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以我的视角见证了靴佬由对爷爷家传的蓑笠编织手艺的轻视到坚守传承(或尊重热爱),更好地表现了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传承。 25.“不屑”用神态描写传神刻画出靴佬年轻气盛,一心想发财,对爷爷家传的蓑笠编织手艺的轻视。“轻轻”叠词,生动传神地刻画出靴佬对爷爷及家传蓑笠编织手艺的尊重与热爱或坚守传承。 26.(1)在风雨中为靴佬挡风避雨的蓑衣。(2)喻指其人生风雨里的避难所。(3)喻指具有传承意义与价值的家传手艺。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