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
语 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到现在全世界都在提核心素养框架,欧盟和美国的核心素养框架中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有效沟
通和交流、团队协作和创造性,澳大利亚 Patrick Griffin 团队研究提出未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包
括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由此来看,这些方面是大家公认的核心
素养。但是,批判性思维是不是一种能力呢?最早,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即个体是否具
有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其实,早在 1941 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Robert Glaser 就认为,批判性
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思考问题的技能。它还包
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是指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
证据;第二是知识,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不能抽象性地谈批判性思维;第三是有运
用这方面的技能。只有第三个方面才是传统理解的批判性思维,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识别假设、
演绎、阐释、评估证据的过程。按照这个理解,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它不
是能力,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
美国哲学学会在 1990 年召集了 46 位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通过讨论达成
如下共识:“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导致的结果是诠释、分析、
评估和推论,以及该判断所于的证据的、概念上的、方法的、标准的解释或语境考虑。”这听上去
像是传统理解的批判性思维。但他们同时还说:“批判性思维者习惯上是好奇的、见多识广的,相
信推理,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做出评估,诚实地面对个人偏见。”这不是传统理解的内涵,
而是倾向性、态度以及情境意识。按照这个理解,培养一个人批判性思维,最关键的不是培养他如
何去论证一个问题,而是培养好奇心,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倾向。
(节选自杨向东《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的相关报告)
材料二:
情境使得思维成为必要和得以可能。现在学校中大量操练的是脱离情境的、有固定解题套路的
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会引发学生真正的思维,也就不会培养学生素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
需要思维。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这本书中给出的一个具体案例,鲜明地体现了情境和思维的关
系:“假如你在一条不规则的小路上步行。当道路平坦时,你什么也不想,因为你已经形成了习惯,
能应付平坦的路,忽然,你发现路上有一条小沟。你想你一定能跳过去(这是假设和计划);但是
为了牢靠些,你得用眼睛仔细查看(此为观察),你发现小沟相当宽,而且小沟的另一边是滑溜溜
的(此为事实和资料)。这时你就要想,在这条小沟的别处是否有比较窄的地方呢(此即观念)?
你顺着小沟上下寻找(观察),看看有没有比较窄的地方(用观察来检验观念)。你没有发现任何
好的地方,于是又另作一个新的计划。当你正在制定新计划时,你发现一根木头(又是事实)你自
己寻思,能否把木头拖到小沟上边,架成一个小桥,横跨过去(是观念)。你判断这个观念有试验
的价值,于是你把木头架在小沟上,在木头上走过去了(用行动检验和进一步证实观念)。”这就
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里面给你提供了大量的观察、观念形成、反思、行动的机会
和实践。课堂教学里要创设类似的真实情境,才能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也只有这种情况下,
才会培养学生获得事实,产生观念,建立事实、观念或问题之间的关联。这个关联是学生反思的结
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发展思维,形成观念,孕育价值,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素养的形成
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只有情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形成的越来越灵活的素养
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
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里的素养不仅仅是思维,还包括价值观念、方法、道德品质、责任心、人际
互动等等。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的东西就是我们讲的素养。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
系列不同的情境后,个体建立起来的。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东西和当下情境建立关联的那个东西。这
样看,单纯教知识是不行的,单纯教观念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在情境里面。而且一个情境也不行,
只经历一个情境不会让学生建立灵活的关联。小孩子一看电视里凡是牙齿长得不正的人,就认为是
坏人,长大了才知道,牙齿长得不正的人,也可以是好人。素养指向的是要形成灵活的关联,否则
会变成非黑即白的机械关联。按照这种理解,情境才是我们素养培养的载体。
(摘编自《关于核心素养的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
1.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批判性思维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识别假设、演绎、阐释、评估
证据的过程。
B.批判性思维是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基于证据的、概念上的、方法的、标准的解释或语
境考虑的判断。
C.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问题进行的有倾向性、态度以及情境意识的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
进而形成判断。
高二 语文 第 2 页 共 9 页
D.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是基于好奇、见多识广的,相信推理并能合理
公正地做出评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加强训练如何论证一个问题的技能,并培养好奇心、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倾向,一个人就可
以拥有现代的批判性思维素养。
B.现在学校中脱离情境的、有固定解题套路的大量操练,不仅不能培养真正的素养,反而对真
正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破坏性。
C.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事实,产生观念,并在反思基础上建立事实、观念或问题之间的关
联,才能培养批判性思维素养。
D.教授知识,传递观念,对批判性思维素养的培养作用有限,批判性思维素养的培养关键还
是要依靠各种各样情境的创设。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素养”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灵活的关联 B.综合性品质 C.复杂多变的情境 D.内在的动力系统
4.两则材料分别论证了什么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为什么情境有利于思维素养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笨花》节选
战斗十分激烈,枪声十分密集,担架横七竖八在院中摆开。有备第一次看见了伤员,他眼前是
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一天一夜,有备就像度过了许多年。他只觉得一阵阵天旋
地转,脚下也不自主起来,看来真该找个僻静地方歇会儿了。
其实有备的去处很普通,他有一个谷草垛,堆放着新的和陈的谷草。今天,累得天旋地转的有
备终于又想起了这里。他看了个时机,潜入了他那久别的草垛,就像回了他久别的家。他在谷草垛
里左钻右钻,直钻到一个谁都不会发现他的地方,靠下来轻轻喘气。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备看见黑
暗处有一双眼睛朝他闪烁,就像夏夜天空里两颗游移不定的星星。这不是星星,是人。他想着,把
斜靠在谷草上的身子直起来,有些紧张地冲那两颗星星问道:“你是谁 ”
谷草一阵抖动,“星星”消失在黑暗中。有备猛地扒开了谷草,两只皮鞋暴露了出来,还露出
了一个人的腿和身子,是草绿色的军裤,一条腿上还缠着白毛巾。有备心里一惊:这是一个日本兵。
他决定先弄清他的身份。他开始对着谷草里的人发话,语气竭力带出一个八路军应有的威严:“快
出来!满院子都是八路军!”
草垛里的日本兵在众目睽睽之下钻了出来,在人前尽力把身体站直。腿是受了伤的,有血从毛
巾上渗出来。这是一个面孔白皙清瘦的年轻人,耳朵和嘴唇都很肥厚,脸上带着深深的愁容,愁容
里还有惊慌。孟院长向他问话,他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意思是他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孟院长这才
高二 语文 第 3 页 共 9 页
想到佟继臣在日本留学的事。孟院长对佟继臣说:“先问问他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来到这里。”
佟继臣问了日本兵,日本兵说,他叫松山槐多,日本长野县人,今年十八岁,参军快一年了。今天
在战斗中小腿负了伤,他求生心切,晚上看见一个无人的担架,就偷偷爬上来,没想到被人抬进了
八路军的医院。却又担心被认出,在混乱中他悄悄钻进了这个草垛。
松山槐多被安排住在向家一个废弃的草屋里,一住半个月。每天为他换药的是有备,每次换药
时,有备把绷带解开,先用双氧水为他清洗伤口,再把红汞纱条塞入伤口中,再重新包扎起来。在
做过几次处理后,松山槐多的伤口还真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肉正从伤口的四壁长出来,松山槐多欣
喜地把新肉指给有备看,有备身上轻松了许多。
有备的轻松不仅是因为松山槐多的伤口长出了新肉,在给槐多换药的日子,他还学会了用简单
的日语和松山槐多交流。他管他叫槐多,他管他叫有备。槐多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话。因为日语里就
有不少中国字,遇到两人语言不通时,就在槐多的本子上用中文写。
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本子上不光写字,还画着许多速写画,
有铅笔的也有蜡笔的。这些速写画引起了有备的极大兴趣,他翻开一页看,是兆州的古城门,他看
出这就是兆州的东门:土城墙上矗立着一个城门楼,门楼上有块匾。在这幅铅笔画的下边写着字:
中国兆州,昭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他又翻开一页,是一棵大白菜,旁边写着“兆州的白菜比长野
的白菜大”。有备继续翻槐多的速写本,他翻到了自己家的草垛,这是槐多刚画上去的。槐多先用
铅笔画出草垛的形状,又用蜡笔在上面涂了颜色。下边的文字注明是: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昭和
十九年七月余养伤于此。
槐多的伤腿逐渐痊愈,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闲暇时他常和有备一起到屋顶上画写生。有备
问槐多,长野县和兆州一样不一样。槐多说:“不一样。长野县有山,有水;兆州没有山,只有一
条孝河,河里也没有水。”有备说:“你是说兆州没有长野好,是不是 ”槐多急忙说:“不是不是,
不是这个意思。长野好,兆州也好,要不然为什么我在本子上画兆州。”有备说:“兆州好在哪儿 ”
槐多说:“兆州和长野许多地方都相似。这里的平原就很像长野,看到它就能引我想到我的家乡。
长野有条千曲川,兆州有条孝河。孝河里虽然没有水,但它们弯弯曲曲的样子实在一样。我常常看
着兆州想家乡。”有备说:“那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 ”松山槐多沉默了,枕着自己的手掌在屋
顶躺了下来。有备也躺在松山槐多的旁边。两人静默了一会儿,松山槐多叹了口气说:“有备,我
给你唱一首歌吧,这是一首回家的歌。”他用日文低声唱起来,唱得婉转动情,自己还流着眼泪。
有备听槐多唱完,就问他这首歌叫什么,唱的是什么意思。槐多说,这首歌叫《小小的晚霞》,
是一首童谣。他吃力地用中文给有备翻译着歌词:
晚霞啊晚霞,天黑了, 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
手拉着手都回家吧, 就像乌鸦归巢一样。 孩子们回家了,
高二 语文 第 4 页 共 9 页
月亮出来了,
小鸟做梦的时候,
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
(节选自铁凝《笨花》,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备在战斗中觉得天旋地转、腿脚发软,需要找个地方歇会儿的内容描写,让读者感受到
他多年来长期抗战带来的身心疲惫之感。
B.“谷草一阵抖动”的情景描写反映了当松山槐多在看到有人进入草垛后紧张而惧怕的心理,
所以他本能的选择躲避有备。
C.松山槐多在日常的养伤生活中与有备建立起了如朋友般的情谊,在他们日常的交流中可以推
测有备的年龄可能与槐多相近。
D.有备“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的质问,触动了槐多对来华参战的反思,他面对侵华的
行为无言以对,所以选择了“沉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是《笨花》节选,从“有备又想起了草垛”“兆州的古城门”“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
等内容可以感知小说是以兆州的笨花村为背景展开的。
B.选文未对抗日战争的战斗场景内容进行详细描写,这些“藏隐”的内容让文学作品中战争的
残酷性得以削弱,又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C.“有些紧张地冲那两颗星星问道”“语气竭力地带出一个八路军应有的威严”的描写体现了
有备在草垛中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内心的细微变化。
D.作者以槐多充满了诗意的童谣作为文章的结尾,具有诗意小说的写作特点,童谣表达了有
备和槐多的共同心愿,令读者回味无穷。
8.文章多处提及“草垛”,草垛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作者为什么花费较多笔墨来叙述松山槐多的速写本与写生的情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
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
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
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秦州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
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
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
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
高二 语文 第 5 页 共 9 页
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
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
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
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
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
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
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
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说将·将材》)
【注】①驻劄:同“驻扎”;劄,zhā。②疆埸:指战场;埸,yì。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旧与邻族 A 有怨 B 而本帐兵马 C 衰耗 D 常乞纳土 E 秦州 F 前后帅臣 G 皆以难守 H 不许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之,“曹玮之守秦州也”的“之”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中的“之”用
法不同。
B.微,“暗中”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的词义不同。
C.殿,“最后”之意,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古代撤军时常安排轻骑兵殿后保护主力不受到
追击。
D.于,“在、对”的意思,与《氓》中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的“于”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曹玮守秦州时,在最要害的地方设立文盈关,由于关隘左右的外族人常常受到曹玮的恩德
信义,所以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用。
B.范翔暂时管理秦州时,对待张遵的态度与之前的帅臣有所不同,他发兵攻打张遵的军队,并
派刘渔在古渭州筑城,扩大朝廷领土。
C.蕃人在半路筑城,断绝了道路,贼兵守在文盈关与新城之间,导致新城处于困境之中。后来,
刘涣、郭恩率领军队攻陷了贼人建造的城。
高二 语文 第 6 页 共 9 页
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每一类将材都有着不同的特点,选文从德行、礼法、
利益、性情、赏罚、勇气等角度进行总结概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
(2)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
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价你认为曹玮拥有哪一种将材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分析。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早年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而如今他因憔悴老去而成为一个客居边城
的人。
B.诗人用“青衫”借代自己久沉下僚的处境,在今昔变化对比之中流露出诗人离群索居的悲凉
情调。
C.诗歌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深秋旌旗猎猎、刁斗声阵阵传来的边塞景象描绘得生动而
真切。
D.诗人的理想可能在蹉跎岁月中已慢慢消减,但雄心壮志却未被消磨殆尽,此刻只能借酒消
愁。
16.本诗“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历来被世人称道,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加以赏
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高二 语文 第 7 页 共 9 页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我国南方地区很早就被纳入国家版图,成为中央政权的行政区域之一,而与广西有关的地
名在古代诗文中多次被提及,如《过秦论》一文的“ , ”。
(2)临近高中毕业,同学们引用《离骚》中的“ , ”慷慨激昂地
宣言,希望老师们放心,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他们一定会不断的内外兼修,提升自我。
(3)成都在唐宋诗词里屡见不鲜,只是并不以“成都”一词体现,常常是以其别名而出现,
“ , ”两句中的地点指的就是今天的成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
①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②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③端午节曾经的别名和曾用名很多,
④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午日节”“五月节”“中天节”和“五月女儿节”等,⑤而北方的老
百姓则称它为亲切的“粽子节”。
追本溯源,端午节原是纪念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日子。如此隆重且经年不衰地纪念屈原,不是
因为他是楚国的一名官员,而是因为(甲)。屈原创作的楚辞《天问》《离骚》《九歌》等等,都
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件件光彩夺目的瑰宝,他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千古流
传,他的忠诚和勇气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效仿的楷模。(乙),如有的地方会系端午
索,而有的地方在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的这些天里,家家都会精心地打扮自家的小闺女,故而俗称
“女儿节”。我的家乡则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划龙舟的比赛。届时,江之两岸观者如潮,彩旗猎猎,
万众为龙舟比赛摇旗呐喊,加油助威。
古语有云:“端午节,天气热,五毒出,不安宁。”“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
和蟾蜍。“五毒”肆虐,是因为在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里,天气湿热,很适合它们生长。与之相反
的是,此时的人们会因为周围的环境改变嗞生的大量病菌而患病,可谓外有“五毒”,内有隐疾,
身体变得不堪一击。基于此,过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风习。所谓“五黄”,是由黄瓜、黄鳝、咸
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同时还要喝一点雄黄酒。人们挂艾草、带艾叶和五毒灵符,目的也是趋吉
避凶,赶走疾病和“五毒”,也象征辇走了不吉利和不好的事情,以全新的形象迎接美好的开始。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19.选文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修改任意两处。(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4 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以“赛龙舟”为描写场景,使用与画波浪线句相同
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突出赛龙舟的场面感。要求:语意完整,修辞手法使用贴切,表达流畅,
不超过 50 个字。(3 分)
22.近些年,“端午安康”已经替代“端午快乐”成了端午节祝福的一种常见表达,请根据文段内容,简
高二 语文 第 8 页 共 9 页
要说明人们祝福“端午安康”的理由。(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I 提到“未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如今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思维、工作方式正是推动时代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二 语文 第 9 页 共 9 页2025 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D(依据原文“①其实,早在 1941 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Robert Glaser 就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
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思考问题的技能。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
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是指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第二是知识,思考什么东西必
须有个具体的依托,不能抽象性地谈批判性思维;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注:括号里的内容是对“批
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的解释。②“批判性思维者习惯上是好奇的、见多识广的,相信推
理,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做出评估,诚实地面对个人偏见。”综上理解 D 最为全面准确。)
2.A(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它不是能力,而应该是比能力更
综合的概念”,A 项谈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培养一个人批判性思维,最关键的不是培养他如何去论证一个问
题,而是培养好奇心,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倾向。”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而不是就能拥有批判性思维。)
3.C(“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个体建立起来的”,C 是个体外部的情境。)
4.①材料一论述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1 分)材料二论证情境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1 分)②材
料二是材料一中“核心素养形成”的实现方法、途径。(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为思维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实践。(3 分)②思维素养是综合性品质,
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要求思维场景(情景)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3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A(“让读者感受到他多年来长期抗战带来的身心疲惫之感”错,前文“有备第一次看见了伤员,他眼前是流
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一天一夜,有备就像度过了许多年。”证明他参与战斗的时间很短。)
7.D(童谣显示的只是槐多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有对战争的反思。)
8.①引出故事。主人公有备和槐多在草垛相遇,从而引发后文的情节发展。②抗战中的人文主义关怀的象征。槐
多笔下的草垛实质是记录他受伤后养伤的经过,体现了中日青年的情谊。(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
给分。)
9.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槐多虽然是侵华的日本兵,更是被卷入侵略战争的青年学生。②突出了主人公槐多的
思乡之情。画本中的中日景色内容的相似性,是槐多思念家乡的表现。③引发读者对战争问题的反思。有备对
槐多人道主义关怀,超越国界的特殊友情让人感动,反思战争给无数将士带来的痛苦。(每点 2 分,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 BDF 句意:过去与邻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归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几任
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故选 BDF。
11. D (A“曹玮之守秦州也”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中的
“之”代词;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翻译为“如果没有”;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的“于”
表示引出对象)
12. B (“发兵攻打张遵的军队,并派刘渔在古渭州筑城,”错误,原文为“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
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应是范翔派兵筑城,然
后命刘渔到城中办公。)
13.(1)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这以后秦州开始困窘。(“阙”,缺少,1 分;“贵”抬高,1 分;“籴”,
买入粮食,1 分;句意 1 分)
(2)遇见贤人好像自己觉得比不上,从谏如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若”好像,
1 分;“及”,比得上,1 分;“刚”刚直,1 分;句意 1 分。)
14. 仁材或礼材:曹玮驻守秦州之时,关隘左右都是外族人,曹玮用恩德信义结交他们,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
用,体现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贵而不骄,贤而能下”。智材:曹玮所带兵少而用足,扼守要害,面临
高二 语文 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危险只要守住关键关卡,就能制胜,可谓智将;(指明任何一种“将材”1 分,结合材料分析 2 分。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5. A(“因憔悴老去而成为一个客居边城的人”错,憔悴是不被重用而心力憔悴,与成为客居之人不成因果联系。)
16. ①内容:诗人描写了古堡上的旌旗在秋风中飘拂,笼罩着惨淡的气氛,深夜城头上刁斗声清晰可闻(1 分)
的凄清旷远(1 分)的边塞军营画面。②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军中戎马生涯的向往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2 分);以及怀才不遇、功业难就的无奈之情。(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7.(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
城外柏森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每句 1 分)
18. ③改为:端午节别名和曾用名很多。⑤改为:而北方的老百姓则亲切地称它为“粽子节”。(序号 1 分,修改
1 分)
19.“嗞”改为“滋”;“带”改为“戴”;“辇”改为“撵”。(选对得 1 分,改对得 1 分,答对其中两个即可)
20. 甲: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2 分) 乙:端午节的习俗多样(2 分)
21. 参考答案:比喻(1 分)。耳边传来震耳欲聋的枪声,几十条龙舟便像离弦的箭一般“飞”了出去(1 分)。
条条龙舟都你追我赶,不甘示弱(1 分,场面感强)。
2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表达的是追思、缅怀之情(1 分);端午节前后天气湿
热,适合五毒生长(2 分);人们会因为环境改变滋生的大量病菌而患病(2 分)。因此,祝福人们端午安康更
合适。
23. 参考立意:
创新思维推动社会发展
批判性思维引导时代革新进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曹玮驻守秦州,在秦州之西,设文盈关。关隘设在最要害的地方;关隘的左右,都是外族人居住,曹玮用恩
德信义结交他们,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用,所以秦州每年用兵,只把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卫的区域少,州
兵虽然少但用度充足,所需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从此以后的将军官员遵守他的老规矩,不改变,不增加。文盈以
西九十里,有个名为张小哥的部族,也称张遵。过去与邻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
归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几任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等到范翔担任陕州转运使,暂时代理掌
管秦州,就答应了张遵的请求,调集军队在他们所在之地筑城,建在古渭州。城建成后,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
居人二千多户都住在城中,范翔也亲自到那里犒劳他的部族。与张遵有仇的蕃人约定出兵截杀刘渔、范翔等人,
范翔等人暗中得知他们的计谋,犒赏当天,晚上就回到文盈关。第二天,蕃人起兵,没有抓到范翔,于是在半路
筑城,截杀过往的商贾及修城士兵民工一共五六十人。道路断绝,贼兵守在文盈关与新城之间,向新城运送粮食
的道路断绝,城中没有食物。朝廷派张昪管理秦州,刘涣、郭恩率领军队苦战,攻陷贼人在中路所建造的城。朝
廷还是不能放弃古渭,只是不再设置州,设置寨主、监酒二个职位,每季度轮换一人带兵驻守,张氏世袭蕃巡检
之职。但是从文盈到古渭九十里,中间只通一条路,路旁就是界濠。秦州每年运送钱粮供给古渭,而秦州缺粮就
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张氏既然与蕃族不和,仇视秦州的军队,一天天地向秦州靠近驻扎,如果秦
州与他共患难,对于张氏部族有利,而对于秦州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材料二:
高二 语文 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
将帅的才干,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用自己的德行引导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知道部下饥寒,明
察他们的辛劳疾苦,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仁将。临事能不苟且而免于损害,不被利益所屈服,宁愿为荣誉献身,也
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义将。身份高贵但不骄横,打了胜仗又不自恃功劳,贤德而能谦逊待人,性情刚
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礼将。作战变化莫测,行动处置变化多端,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
又出奇制胜,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智将。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奖赏不拖延,惩罚不区分地位高
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信将。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概能胜过千夫,长于掌控战场的局势,又擅长
剑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步将。能攀高山,走险地,骑射如飞,进攻时身先士卒,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殿后,这样
的将帅被称作骑将。气盖三军,蔑视强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被称
作猛将。遇见贤人好像自己觉得比不上,从谏如流,待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被
称作大将。
高二 语文 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