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生物大分子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课件 (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生物大分子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课件 (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15: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一、实验准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类物质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认识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葡萄糖易溶于水,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容易被新制的氢氧化铜、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
2.蔗糖易溶于水,属于非还原糖,不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在稀硫酸催化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3.淀粉属于多糖,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部分溶解,属于非还原糖,不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在稀硫酸催化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三)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陶土网、三脚架、试管夹、火柴。
葡萄糖、蔗糖、淀粉、10%葡萄糖溶液、10%蔗糖溶液、10% NaOH溶液、淀粉溶液、2% AgNO3溶液、2%氨水、5% CuSO4溶液、10% H2SO4溶液、pH试纸。
二、探究过程
(一)实验步骤
1.葡萄糖。
(1)取少量葡萄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可观察到葡萄糖 完全溶解 。
(2)在洁净的试管中配制约2 mL银氨溶液,加入1 m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可观察到有 银镜 生成。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滴入5滴5% 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实验过程中可发现有绛蓝色出现,最终可观察到有 砖红色沉淀 生成。
2.蔗糖。
(1)取少量蔗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可观察到蔗糖 完全溶解 。
(2)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 mL 10%蔗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可观察到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 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可观察到有 砖红色沉淀 生成。
3.淀粉。
(1)取少量淀粉,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再加热煮沸,观察其溶解状况。可发现沉淀在加热后部分溶解,变成了胶状的淀粉糊。
(2)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 mL淀粉溶液,加热,观察现象。可看到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淀粉溶液和2 mL 10% 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 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二)实验注意事项
1.葡萄糖。
(1)葡萄糖的性质实验中,试管应洁净,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应现配现用。
(2)加热时注意安全。
2.蔗糖。
(1)市售白糖中可能含有少量葡萄糖和果糖,在进行还原性检验时可能出现异常现象,所以应选用化学纯以上的蔗糖试剂进行实验。
(2)蔗糖和淀粉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后期会出现黑色固体,这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产生的CuO。
(3)醛基的检验应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因此在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中,应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将pH调至碱性。
3.淀粉。
(1)为提高淀粉的水解程度并减少反应时间,可以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也可以采取90 ℃左右的水浴加热。
(2)淀粉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淀粉的溶解性、水解速率、与碘的显色反应现象存在一定差异。实验时最好选用分析纯的可溶性淀粉。
三、思考交流
1.结合糖类的性质,推测急救患者补充能量时,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而不选择其他糖类溶液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提示:葡萄糖分子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可直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其他的糖类,如淀粉、蔗糖等在人体内不能被直接氧化,需要先经过酶的作用,水解为葡萄糖之后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2.用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可能是蔗糖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有部分水解,生成了少量的葡萄糖和果糖。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什么 为了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什么
提示:没得到银单质,是因为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正确的实验操作: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4.淀粉水解实验中什么时候加入碘水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提示:要验证混合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而不能在加入NaOH溶液中和酸后再加碘水,因为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
5.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结论: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方案丁:
结论:淀粉部分水解。
上述四种方案的设计与结论是否正确 并简述理由。
(1)方案甲   。
(2)方案乙   。
(3)方案丙   。
(4)方案丁  。
提示: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I2能够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但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选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以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由于催化剂稀硫酸的存在,使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这时可直接取水解液滴加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另取水解液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1)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加碱中和时若碱过量,碘将与NaOH发生反应,不能说明有无淀粉存在
(2)设计不正确,结论也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按此方案进行操作的结果,不能说明淀粉是否水解
(3)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部分水解也会出现题中所述现象
(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此方案操作,水解液变蓝又有银镜出现,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