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B.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邑人(yì)
C.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翕忽(xī)
D. 壬戌(rén xū) 篆章(zhuàn) 峨冠(guān) 椎髻(tiáo)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北斗星)
C. 悄怆幽邃(悄怆:忧伤)
D. 未果,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4.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闻之,欣然规往
D. 具答之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作品,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
C. 《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散文家,《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6. 默写填空(10 分)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
(2)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关雎》中表现男子对意中人情深意绵,日夜思念难以入眠的句子是: , 。 ,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 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阻隔的诗句是: , 。
7. 名著阅读(5 分)
(1)《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境 ,获大奖 。(3 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说说保尔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2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8 - 9 题(6 分)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8.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 - 13 题(14 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渔人甚异之 ( )
(2)便要还家 ( )
(3)无论魏晋 ( )
(4)处处志之 (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请简要概括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状态。(3 分)
13. 作者描绘桃花源有何用意?(3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 17 题(10 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水尤清冽( )
(2)悄怆幽邃( )
(3)不可名状( )
(4)俾为亭宇(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6.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 分)
17.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 - 21 题(10 分)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上班途中要穿过一大片江南的田野。许是囿于匆忙,往日,对乡村的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蛙鸣如暴雨骤落、万锅齐沸,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已经是一片不绝的喧哗。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蒸腾起一层湿漉漉的水汽。在水汽氤氲中,我能看到田塍上每一株嫩草都在努力地拔节,每一枚新叶都在贪婪地吮吸,每一条根须都在奋力地伸展。土地上的一切生命都在蓬勃向上……
③过去的春天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过春天的到来,而现在那滚滚而来的蛙鸣声,能让我的心为之震颤,让我第一时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这里曾是一片盐碱地,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围垦和改造,成为了阡陌纵横、河渠交错的万亩良田。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堤时,一幅震撼人心的景象刹那间呈现在我眼前:那是一个正在涨潮的大海,海水绿得透亮、蓝得耀眼,浪涛此起彼伏、滚滚而来,仿佛无数正在飞翔的海鸥翅膀,拍打着蜿蜒的海岸线,发出一片欢快的轰鸣。而在这大海的近旁,便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在潮声的伴奏下,油菜花们怒放着,风过时,涌起了一股又一股金色的狂潮,潮水之上,一群群不知从哪里飞来的蝴蝶,翩翩起舞,它们的翅膀煽动着,仿佛要把刚刚从冬天里苏醒过来的大地摇撼得头晕目眩。
⑤海风从海边吹过来,夹带着大海的气息,裹缠着油菜的芬芳,那一刻,我都被这春天的绚丽色彩和蓬勃生机所陶醉。
⑥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去年春天。那时,我应朋友之邀,到一个江南小镇去游玩。在一家酒肆里,与朋友边饮边聊时,春雪无声无息地飘落下来。是的,是春雪,你很难将它与冬天的雪相区别。但你能感觉到它确实就是春雪,因为在它飘落的同时,那些越冬的植物已经苏醒,田野里的麦苗儿正在返青,菜地里的油菜也开始抽苔……这时,外面的世界中,许多生命在萌动和复苏。透过窗棂,我看见,不远处河岸上,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在落满雪花的河岸上行走。她们俩的身上,既落下了鹅絮般的雪花,又落下了春天的第一缕阳光。
⑦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雪,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坚韧而又热爱生活的心,我们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
⑧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在暖暖软软的春风中渐渐远去。而在这来去之间,又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美好。
文章描写了作者经历的三个不同的春天,请分别概括其特点。(3 分)
19. 赏析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文章结尾说“在这来去之间,又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美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21.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三、写作(50 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与家人共享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阅读带来的启迪、自然给予的馈赠……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
400
600
800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答案:D 解析:椎髻( jì) D项是tiáo,所以选D。
2. 答案:D
解析:A项“要”通“邀”,邀请;B项“衡”通“横”;C项“诎”通“屈”,弯曲。D项无通假字。
3. 答案:B
解析:“斗折蛇行”中“斗”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那样”,并非“北斗星”。
4. 答案:A
解析:A项“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分别指代看到的景象、这件事、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5. 答案:C
解析:《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并非短篇小说集。
6. (1)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1)谦虚;严谨;得体;不气馁;不骄傲
(2)保尔身上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勇敢无畏、乐观向上等优秀品质。他在面对伤病和生活困境时,始终不放弃,坚持为理想而奋斗,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8. 答案:运用了设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强化了作者对“胡不归”的追问;反复咏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突出了劳动者对受奴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9. 答案:表达了底层劳动者对受奴役、压迫生活的不满和对归乡的渴望,反映了他们在困境中的痛苦与无奈。
(二)
(1)对……感到惊异
同“邀”,邀请
不要说,更不必说
(4)做记号
11. (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2. 答案:桃花源中人生活平静安宁,自给自足,怡然自乐。他们居住环境优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战乱和纷扰。
13. 答案:作者描绘桃花源,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三)
14. (1)格外 (2)深 (3)说出 (4)使
15. 答案:美丽的树木和奇异的竹子,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16. 答案:《小石潭记》写出水的清澈,运用了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和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相结合的方法;《右溪记》写出水的清澈和湍急,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7. 答案: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小石潭记》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的环境,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右溪记》通过描写右溪美景无人赏爱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四)
18. 答案:第一个春天:充满蓬勃生机,以蛙鸣和田野万物生长展现春天的到来;第二个春天:绚丽多彩、生机勃勃,大海涨潮与油菜花田、蝴蝶构成春天的美景;第三个春天:在春雪中蕴含着生命的萌动与复苏,充满温暖和希望。
19.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油菜花田比作金色的狂潮,赋予油菜花和蝴蝶人的动作“怒放”“翩翩起舞”“摇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油菜花盛开、蝴蝶飞舞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之情。
20. 答案:江南春天的到来和离去虽悄无声息,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蓬勃生长,如田野里植物的生长、大海与油菜花田的美景、春雪中生命的萌动等,这些都让作者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也让读者领悟到要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1. 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蓬勃与美好的歌颂,同时传达出即使面对生活的困难,也要保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写作(50分)
作文评分可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综合考量,分五类给分:
一类文(45 50分):内容充实,紧扣主题,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生动,有文采;书写工整美观。
二类文(40 44分):内容较充实,符合主题,中心明确;结构合理,层次较清晰;语言通顺,较有表现力;书写较工整。
三类文(35 39分):内容基本完整,大致符合主题,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书写较规范。
四类文(30 34分):内容不充实,偏离主题,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书写潦草。
五类文(30分以下):严重偏离主题,内容空洞;结构残缺;语言极不通顺;书写难以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