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20: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画杨桃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 )   怀疑( )   哭( )
2.选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 )不同。
(2)( )妈妈生病了,( )她没去上班。
(3)杨桃( )被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吗?
3.老师说的话中哪句话最重要?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4.“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理解。
揠苗助长
①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 半)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 皮)力尽。
②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节)。”
③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 会)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5.选择正确的字,在括号里打上“√”。
(办 半)法 筋(疲 皮)力尽 一大(截 节)
6.选择正确的说法填到括号里。( )
A.那个人的力气没有白费,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B.那个人的力气白费了,禾苗没有长高。
C.那个人的力气白费了,禾苗都枯死了
7.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吗?写一写。
课外阅读。
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直到那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才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错”的苹果。
8.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切:qiē( ) qiè( )
便:biàn( ) pián(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小刀 一( )苹果 一( )星星 一( )方法
10.为什么儿子切开苹果看到的是颗“星星”?是因为( )
A.儿子拿着的苹果里有颗星星。
B.儿子切苹果的角度跟以往的不同。
C.那颗星星是儿子放进去的。
11.“我”被儿子切苹果这件事“深深触动”是因为( )
A.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小事。
B.我们从未想到在我们常常做的事情中可以有创新。
C.儿子超人的创造力让我惊叹。
1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①儿子真的将苹果切错了。( )
②儿子并没有切错苹果。( )
③每个苹果里都有一颗星星。( )
④苹果核可以切成五角星状。( )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有些事情并没有对错。
B.小孩子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
C.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有创造产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颗种子
从前,有两个少年,他们都有美好的理想。
“怎样才能实现理想呢?”两个少年去请教一位老人。
老人给他俩一人一颗种子,说:“这是普通的种子。谁能找到保存它最好的办法,谁就能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几年以后,老人要他俩谈谈种子的保存情况。
第一个少年打开盒子,揭开蒙在上面的绸缎,说:“我把种子好好地收藏起来,整天守候着它。”老人一看,种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就摇了摇头。
第二个少年脸晒黑了,两手长了老茧。他指着漫山遍野的庄稼,兴奋地说:“老爷爷,我把种子种在地里,不断耕种,收获一年比一年多呢!”
老人听完,高兴地说:“孩子,理想就和这种子一样,只是守着它,它不会长大;____________”。
14.照样子,写词语。
途径(两个字为近义词)
15.两个少年都得到了一颗种子,一个把种子 ,一个把种子 。
16.第二个少年跟老爷爷说话时为什么那么兴奋?( )
A.因为他把种子收藏得很好。
B.因为他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方法。
17.知道了两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情况,老人会说什么?把老人的话补充完整。
阅读理解
吝(lìn)啬(sè)鬼
有两个非常吝啬的人,现在成了邻居。
一天,一栋房子的主人对仆人说:“去隔壁借把锤(chuí)子来!”
仆人敲开邻居的门,说明来意,邻居问他:“你是用锤子敲木钉呢,还是敲铁钉呢?”
仆人回答:“敲铁钉。”邻居说:“那我就不借给你了!敲木钉,用多少次都没关系;敲铁钉,锤子不是容易损坏吗?”
仆人只好空着手回家了。主人听了,气呼呼地说:“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吝啬鬼!算了算了,就把自家的锤子取出来用吧!”
18.照样子,写词语。
气呼呼
19.“吝啬”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A.小气 B.机灵 C.大方 D.勇敢
20.邻居为什么不愿意借锤子?请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1.你觉得哪个人更吝啬?为什么?你想对这两个人说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开始,小和尚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他还给寺庙中的花草浇水。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因为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他们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谁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几天水缸就见底了。寺庙中的花草也因为没水,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儿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了香案上,寺庙起火了。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大火很快就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常常是满的,寺庙中的花草也恢复了生机。
2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和尚之间发生了争吵。
23.第一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 、 、 。
24.朗读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最适合的语气是( )
A.难过 B.赞扬 C.平静 D.骄傲
25.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寺庙起火之前,胖和尚常常给花草浇水。( )
(2)三个和尚都在打盹儿时,寺庙被燃烧的蜡烛点着了。( )
26.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
A.办一件事,人多反而不好办事。
B.三个和尚同一种心态,都不想出力。
C.取水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去,都没水喝。
D.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劳动,才能把事情办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贪得无厌
有一只狗,从肉铺里偷了一块肉,高高兴兴叼着跑回家去。
“这是一顿多么丰盛的午餐呀!”它一边走,一边想,心里像当了皇帝一样快乐。走到小河边,它无意中朝河里一看,哟,河里也有一只狗,那只狗的嘴里也叼着一块肉。这只狗站住了,心想,我要把那块肉也抢来,就有了两块肉,今天吃一餐,明天还能吃一餐,那多快活!它想着,张开大嘴,猛地向河里扑去。
结果呢?那块肉没有得到,连原有的肉也丢了。
27.填量词。
一( )狗 一( )肉 一( )午餐
28.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 )——( )
29.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30.下列对短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只狗一块肉都没有得到是因为它打不赢河里的狗。
B.河里的狗事实上是这只狗的倒影。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太贪心。
《第5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熟悉 相信 笑 2.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3.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4.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事物的观察应该实事求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运用。
仔细阅读原文,从原文中提取出主要的词语即可。
陌生:生疏,不熟悉。反义词为熟悉。
怀疑:疑惑;不相信。反义词为相信。
哭的反义词为笑。
2.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情况。
(1)句子表达的是条件关系,“观察角度的不同,杨桃的样子不同”明显是条件关系。故用如果……就……。
(2)前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
(3)前后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虽然……但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的分析。
熟悉本文的内客,分析老师话的意思,老师的最终目的是这句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关键点在于“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可以看出老师想表达的是已事实为标准。
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
“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告诉我们的道理,联系全文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5.办  疲  截 回 6.C 7.禾苗被那个人拔起而断了根,所以就枯死了。
【解析】5.本题考查同音字。
办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方法。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一大截:一大步,一大段。
怎么回事:是一种疑问句,用于对某事或某种情况产生疑问或疑惑时发出的询问。
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可知那个人的力气白费了,禾苗都枯死了。
故选C。
7.本题考查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结合短文内容和自然知识可知,禾苗之所以会枯死,是因为农夫违背了自然规律,强行把禾苗拔高了,根系离开了原来所接触到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萎了。
8. 切开 亲切 方便 便宜 9. 把 个 颗 种 10.B 11.B 12. × √ × √ 13.C
【解析】8.略
9.略
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 收藏 寻找 15. 收藏起来 种在地里 16.B 17.示例:只有用汗水浇灌它,它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解析】14.仔细观察词语和提示可以知道,这道题是要写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柔软、教诲、伙伴等,平时要多积累。
15.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短文,就可以从第五、六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16.这道题考查阅读理解。第二个少年不是简单地收藏种子,而是把种子种到了地里,不断耕种和收获,从中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方法——勤劳。所以答案应该是B。
17.这道题考查阅读理解。通过对比两个少年收藏种子的方式和结果可以知道,只有像第二个少年那样不断地用汗水浇灌理想,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18. 黑乎乎 美滋滋 19. A C 20.敲木钉,用多少次都没关系;敲铁钉,锤子不是容易损坏吗? 21.我觉得两个人差不多。一个人明明有锤子还要向别人借,另一个人因为怕锤子损坏而不愿意借。我想对他们说,这么小气是不对的,做人要大方一点。
【解析】18.略
19.略
20.略
21.略
22. 3 1 23. 时间 开始 不久 后来 24.B 25. × √ 26.D
【解析】22.略
23.略
24.略
25.略
26.略
27. 只 块 顿 28. 快乐 快活 29.梅花鹿一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一边赞叹。 30.A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