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五单元 观世间万物,悟人生哲思【学习任务单】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第五单元 观世间万物,悟人生哲思【学习任务单】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17:4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修订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单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学校文学社开设“心灵之约,感悟自然”专栏,向全校发起“我与自然的故事”征文活动。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谈谈你在山川溪泉、花草树木间发现的人生道理。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读导语,明任务任务二:给支架,学方法任务三:读课文,谈感受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井冈翠竹》精读《紫藤萝瀑布》精读《外国诗二首》精读 6课时
整合联读课 《古代诗歌五首》整合联读 3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语言要简明任务二:名篇引路任务三:写作实践 2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感悟句式之美任务二:积累金句名言任务三:自我学习评价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学习任务,能做好学习规划。
2.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了解其文体特征。
3.学会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课前预学】
1.熟读本单元的课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读导语,明任务
自学 学生自读单元导语,勾画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展学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补充。
任务二:给支架,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任务三:读课文,谈感受
自学 快速浏览:请学生用 3 - 5 分钟快速浏览本单元课文标题及目录,包括《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并思考这些课文从体裁到内容可能有哪些关联与区别。
互学 初步分享: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如发现课文大多围绕自然事物展开,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诗歌等。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熟读课文《井冈翠竹》。
第二、三课时 《井冈翠竹》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意。
2.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3.品味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句子和起过渡作用的段落。
任务二:聚焦物象,朗读品味
1.思考:井冈山这么多事物,为什么作者偏偏选中了竹子?
2.了解地位数量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③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小组讨论,如何朗读这些句子。
3. 把握外形特点
(齐读)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讨论:这里为什么要把竹子比喻成“岗哨”和“奇兵”呢?
4.认识广泛作用
再读课文,说说这些毛竹有什么作用?
任务三:聚焦反复,梳理体会
1.思考: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竹子,为什么偏偏选择井冈山这个地方?
2.用横线画出文中出现的反复句,说说作者想要强调什么情感?
知识链接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而有意识地重复某个相同词语、句子等语言成分。
任务四:聚焦语言,朗读品味
1.作者为什么不把题目取为“井冈毛竹”,而是“井冈翠竹”?“翠”有哪些含义?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的生机,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②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③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的等待着你们!
④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2.文章语言很有特点,富于艺术感染力。请你大声朗读课文,从文中勾画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角度,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仿照示例作一些评析。
示例: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赖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A.词语选择与句式变化:这段文字通过“穿云钻雾”“呼啸而来”“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赖江”“挤上火车”等一系列动词短语,生动地描绘了竹子从山林到远方的运输过程。词语选择上,“青翠”“细长”“穿云钻雾”等词汇富有画面感,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句式上,采用了短句,节奏明快,表现了竹子运输的迅速和顺利。抒发了对劳动成果的喜悦和对未来征途的期待。
B.修辞手法: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竹子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在主动地“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增强了描写的动感。
3.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4.结合文意,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还是 的竹子。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请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一首歌颂翠竹精神的小诗,让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永流传。
第四、五课时 《紫藤萝瀑布》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状物语句的妙处,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联系学习和生活,初步获得对人生深沉而独特的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瀑布( ) 迸溅( ) 挑逗( )
沉淀( ) 忍俊不禁( ) 琼浆( )
伫立( ) 凝望( ) 伶仃( )
遗憾( ) 盘虬卧龙( ) 酒酿( )
2.词语释义
迸溅:
繁密:
稀落:
伶仃:
酒酿:
挑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3.背景链接。
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写成此文。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句子的重音;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2.全文围绕“花”抒发感情,可分为几部分?
3.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任务二:细读探究,感悟花语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景物?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眼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
2.读2-6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3.作者描写了紫藤萝的哪些部分?在描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4.学习写景的方法
5.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的?
①作者为什么疑惑和痛苦?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②看了紫藤萝之后,作者为什么觉得痛苦暂时不存在了,只有宁静和喜悦了?
任务三:深入体会,把握情感
1.“但是我没有摘”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含意。
3.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文字,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链接考点:分析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主要有:
①能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②可以起到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③使文章结构紧凑,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④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或与前文(后文)形成对比。
4.理解句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
5.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意 其作用是什么
6.紫藤萝为什么会给作者的情感带来那么大的影响,而且还使作者生发出对生命的感悟?
7.托物言志的散文结构及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课外找来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和《丁香结》,和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感木槿一缕馨香,赏丁香一树芬芳,在花的世界徜徉成长。
第六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析诗歌语言,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瞬息( ) 忧郁( ) 镇静( )
2.词语释义
瞬息:
忧郁:
镇静:
向往:
3.背景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短短的八行诗,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咐,更是诗人在严峻的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课中探究】
任务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听范读,划分诗歌节奏。
3.自由朗读,注意语调、语速。
任务二:品读诗句,体悟情感
1.诗人为什么说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如何理解“欺骗”一词?
3.结合关键诗句分析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诗人的人生态度与他的人生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链接一 普希金的人生阶段
青少年时代(1799—1819):他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制度的政治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6):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高潮期;
乡村幽禁时期(1824.7—182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创作于1825年,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却仍满怀信心和希望。“忧郁的日子里”其实是普希金当时境地的描述;
重返京城时期(1826—1837):创作的丰收期。
链接二
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所写的一首赠诗,被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5.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任务三:读写结合,拓展迁移
1.这首诗歌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2.模仿本诗,请你创作一首诗,送给你想要鼓励、劝告的人。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对比阅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相信未来》 食指
第七课时 《未选择的路》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2.理解诗歌中“路”的象征含义。
3.实践通过提问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的自读方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现身说法,示范提问
任务二:问题交流,思维碰撞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开展交流,师相机点拨。
任务三:比较阅读,归纳盘点
1.比较本诗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这两首诗写法的不同。
2.通过比较阅读,完成下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形式特点 语言风格 蕴含的哲理
《未选择的路》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未选择的路会是什么样的?请发挥想象,仿照诗的第2节,写一写。
第八——十课时 《古代诗歌五首》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从诗歌的重音、节拍和韵律着手读好诗歌。
2.从诗歌的文化原型意象着手解读诗歌。
3.从诗歌的哲理着手解读诗歌的意蕴。
4.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进行诗歌解读。
第八课时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读出登高诗的气势
1.结合注释自读《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疏通两首诗的大意。
2.通过对两首诗歌诗意的初步理解,找出需要重读的字词,然后反复练习。通过重读这些字词,将“登高诗”的气势读出来。
任务二:读出登高诗背后的“我”
借助背景材料,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参考资料一: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为什么会涕下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其年,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时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
参考材料二:王安石写《登飞来峰》时及之后的一些情况。
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王安石出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知县。三年后,即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任满回其老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之后,王安石即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立陈变法,后来实施变法,他和保守派开展了坚决斗争。
阅读参考资料后,随机抽查学生对两首诗的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诗人情感、思想的理解。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背诵《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
第九课时
【课中探究】
任务一:自由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1.两首诗一为七言律诗,一为七言绝句,节拍大体相同。自由朗读两首诗,读出节拍。
2.结合注释自读《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疏通两首诗的大意。
任务二:识韵脚,体会诗人情感
1.押韵是古诗的一大特点。那么,小小的韵脚在表情达意上是否也能起到作用呢 我们首先来找出韵脚,在两首诗的韵脚下加上点。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再读这两首诗,重点咀嚼两首诗的韵脚。你感觉两首诗的韵脚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任务三:知背景,读出细腻
1.阅读两首诗的“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一:关于《游山西村》的背景材料。
本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当时陆游正因罢官闲居在家。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俗图。
诗人游览山西村,总的心情是悠闲惬意的,饱含着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链接材料二:关于《己亥杂诗》(其五)的背景材料。
己亥是古代干支纪年法,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从京城辞官南归故乡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壮游中,写成了315首《已亥杂诗》。课本所选的是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所作。
这次离别京城,对于龚自珍而言,可视为逃出了被桎梏多年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但更多的是不忘报国的一腔壮志。
2.在对作者和诗歌创作的情况作了一番了解的前提下,我们再来朗读两首诗,注意将韵脚所表达的情意读出来。
任务四:抓共性,读出充实
细读两首诗,能否找出两首诗都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游览的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任务五:读哲理,读出深刻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游览诗,在游山赏景中,两位诗人都收获了人生感悟,两首诗中表达人生感悟的诗句,同学们能找到吗
2.提问:这两句诗分别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背诵《游山西村》和《己亥杂诗(其五)》。
第十课时
【课中探究】
任务一:知人论事读五律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望岳》的写作背景,对于这首五言律诗而言,“知人论世”依然是阅读的前提。再想一想:诗歌名“望岳”,是登上泰山游览的意思吗
《望岳》写作背景:
任务二:找准节拍读五律
1.自由朗读诗歌两遍。为诗歌画出停顿节拍,并按照节拍抑扬顿挫地读这首五言律诗。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请观察这首五言律诗的节拍,你有哪些发现
任务三:抓住诗眼读五律
1.诗因有诗眼而活,抓住诗眼而全诗可尽在掌握。请抓住诗眼“望”字,采用同桌“AB角”的学习形式,即A用“ 望”的格式分别概括全诗四联,B则要分别归纳四联的基本内容,以此完成对全诗的理解。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自读唐诗学者萧涤非对《望岳》的赏析,然后在本课五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字。
第十一、十二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掌握使语言简明的技巧。
2.借鉴本单元课文,学习借助写景状物来抒发心志、表达感悟的写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语言简明
1.“语言简明”的含义
2.“语言简明”的技法
任务二:名篇引路
1.《井冈翠竹》中,作者借翠竹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本单元及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不少使用了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所谓托物言志,即在创作中为“志”写“物”,以“物”显“志”,使二者融为一体。填写下面的表格,分析各篇作品中所托之物的特点与所言之志有什么关联,比较这几篇文章托物言志的具体写法。
作品 所托之物及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
《井冈翠竹》
《紫藤萝瀑布》
《爱莲说》
2.学习写法。
任务三:写作实践
1.学校文学社开设“心灵之约,感悟自然”专栏,向全校发起“我与自然的故事”征文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从名家笔下找寻灵感,从景物中探求内涵。请同学们用所学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谈谈你在山川溪泉、花草树木间发现的人生道理。
提示:
(1)将自己“沉浸”入景或物中,展开联想和想象,捕捉自然生发的情感或思绪。
(2)抓住景或物的特点,找到它与你所想抒写的情思之间的契合点。可以模仿、借鉴课文的写法。
(3)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进行精细的描绘,但要避免词句重复、堆砌;必要的介绍、相关的叙事,也要力求简明,要言不烦。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再次修改完善征文作品。
第十三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回顾,能够准确评价自己。
2.通过品读感悟,体会整句和散句的句式之美。
3.通过制作座右铭,积累金句名言。
【课中探究】
任务一:感悟句式之美
一个复杂的句子,可以由结构大致相同的短语或句子组成,形成一种整齐美;也可以由结构错落有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形成一种错综美。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这样的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1.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3.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知识链接:
整句与散句
整句,句子结构类似,往往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具有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效果。
散句则字数多少不等,相同词语较少,句式参差错落,往往具有轻松活泼、清新自然的变化之美。
整句和散句各有特点,何时用整句、何时用散句,主要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
任务二:积累金句名言
本单元诗文中有一些表达作者个人感悟和思考的语句,虽然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境遇与我们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够给我们鼓舞或启示。如果从本单元的作品中挑选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呢 参考下面的格式,制作一张座右铭卡片。
任务三:自我学习评价
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
内容 完成情况
能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思和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把握作品所状之物、所绘之景的特点和作品抒发的情志,理解其间的关联。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借鉴课文的写法,运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在学习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阅读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