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主题五 (四) 第一讲 农业与文化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主题五 (四) 第一讲 农业与文化 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24:07

文档简介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讲 农业与文化
【基础过关】
  (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在盐碱地上选育出新型“海水稻”,亩产量可高达800kg。盐碱地成粮仓,全国至少可增加1亿亩耕地,能有效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下图是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最大的区域是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是鄂尔多斯市“海水稻”重点种植区域,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①气候干旱 ②盐碱地较多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政策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盐碱地能种植“海水稻”且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 )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农药化肥的使用
C.土壤肥力的增强 D.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中国,有一条“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河西走廊,这里独特的光热条件对种子的干燥脱水非常有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生产基地。读河西走廊部分种子生产基地示意图,完成4~6题。
4.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属于 ( )
A.育种基地 B.制种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储备粮基地
5.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中,属于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是 ( )
A.玉米基地 B.油菜基地
C.瓜菜基地 D.花卉基地
6.河西走廊发展种子生产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 )
A.光热充足 B.降水丰沛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近年来,茶饮料种类不断出新,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国某地茉莉花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用加工后干燥的茶叶,与茉莉鲜花混合窖制而成的再加工茶。下图为该地垂直生态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地最可能在 ( )
A.福建省 B.辽宁省
C.河北省 D.青海省
8.茶园和茉莉花分别最适宜布局在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茉莉花茶为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花茶产量
B.采用现代技术,摒弃窖制特色
C.改进传统工艺,创新茶饮品牌
D.引进国外品种,提高产品价格
  (2024·广东·中考真题)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转变发展理念,由单一林业向“林药、林蜂、林菌、林鸡”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据此完成10、11题。
10.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理念转变
11.森林“粮库”的优势有 ( )
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
③扩大林地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4·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海洋碳汇渔业是渔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通过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对海洋食物的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海洋碳汇渔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海南渔业企业多按照传统方式从事生产。读海南岛及周边海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省的行政中心是 市,该省濒临我国的 (临海)海。
(2)海南岛是我国的第 大岛,其北侧的 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据图可知岛上河流的流向为 。
(3)评价海南省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条件。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积极意义。
【素养挑战】
  (2024·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单产高,种植区域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省份,贵州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完成13~15题。
1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马铃薯
14.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主要是因为马铃薯 ( )
①适应性强,易种植 ②易腐烂,不耐储存
③用途广泛,易加工 ④单产高,节水节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关于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积极推进大型机械化生产
B.鼓励农民全部改种马铃薯
C.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
D.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
16.(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藏粮于地话农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下图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及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资料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因地制宜谋划粮食整体布局】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保护耕地助力粮食安全生产】
  不让地膜变“地魔”:地膜是一种塑料制品,地膜覆盖技术有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果,但随着大规模的应用,问题也日益显现,各地纷纷出台地膜回收措施,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2)华北地区发生在3—5月的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地膜覆盖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各地出台地膜回收措施的原因是 。
不让良田变花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保障,一些地方占用耕地种植花草、苗木等,给粮食生产带来隐患。耕地减少、弃耕增多、沙漠化严重,这是我国耕地危机的突出表现。
(3)请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措施: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讲 农业与文化
【基础过关】
  (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在盐碱地上选育出新型“海水稻”,亩产量可高达800kg。盐碱地成粮仓,全国至少可增加1亿亩耕地,能有效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下图是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最大的区域是 (C)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是鄂尔多斯市“海水稻”重点种植区域,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①气候干旱 ②盐碱地较多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政策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盐碱地能种植“海水稻”且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农药化肥的使用
C.土壤肥力的增强 D.农业机械化的推进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中国,有一条“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河西走廊,这里独特的光热条件对种子的干燥脱水非常有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生产基地。读河西走廊部分种子生产基地示意图,完成4~6题。
4.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主要属于 (B)
A.育种基地 B.制种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储备粮基地
5.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中,属于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是 (A)
A.玉米基地 B.油菜基地
C.瓜菜基地 D.花卉基地
6.河西走廊发展种子生产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A)
A.光热充足 B.降水丰沛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近年来,茶饮料种类不断出新,特别受年轻人的喜爱。我国某地茉莉花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用加工后干燥的茶叶,与茉莉鲜花混合窖制而成的再加工茶。下图为该地垂直生态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地最可能在 (A)
A.福建省 B.辽宁省
C.河北省 D.青海省
8.茶园和茉莉花分别最适宜布局在 (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茉莉花茶为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可采取的措施是 (C)
A.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花茶产量
B.采用现代技术,摒弃窖制特色
C.改进传统工艺,创新茶饮品牌
D.引进国外品种,提高产品价格
  (2024·广东·中考真题)森林是宝贵的“粮库、水库、钱库、碳库”,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近年来,贵州省黄平县转变发展理念,由单一林业向“林药、林蜂、林菌、林鸡”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据此完成10、11题。
10.促使黄平县林业产业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D)
A.气候适宜 B.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理念转变
11.森林“粮库”的优势有 (C)
①提高林地利用率 ②筑牢粮食安全
③扩大林地面积 ④开发多元化食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4·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海洋碳汇渔业是渔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通过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对海洋食物的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南省海洋碳汇渔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海南渔业企业多按照传统方式从事生产。读海南岛及周边海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省的行政中心是海口市,该省濒临我国的南(临海)海。
(2)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其北侧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据图可知岛上河流的流向为放射状。
(3)评价海南省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条件。
答:四面环海,海岸线长,养殖面积广大等。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积极意义。
答: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可以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碳汇渔业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素养挑战】
  (2024·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单产高,种植区域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省份,贵州马铃薯产量居全国前列。完成13~15题。
1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马铃薯
14.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主要是因为马铃薯 (B)
①适应性强,易种植 ②易腐烂,不耐储存
③用途广泛,易加工 ④单产高,节水节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关于贵州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合理的是 (D)
A.积极推进大型机械化生产
B.鼓励农民全部改种马铃薯
C.开垦陡坡以增加耕种面积
D.培育引进优良马铃薯品种
16.(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藏粮于地话农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下图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及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资料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因地制宜谋划粮食整体布局】
(1)①水源,②河谷,③黑,④秦岭—淮河,⑤水稻,⑥平坦,⑦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保护耕地助力粮食安全生产】
  不让地膜变“地魔”:地膜是一种塑料制品,地膜覆盖技术有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果,但随着大规模的应用,问题也日益显现,各地纷纷出台地膜回收措施,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2)华北地区发生在3—5月的春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地膜覆盖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各地出台地膜回收措施的原因是废弃地膜易造成污染。
不让良田变花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和保障,一些地方占用耕地种植花草、苗木等,给粮食生产带来隐患。耕地减少、弃耕增多、沙漠化严重,这是我国耕地危机的突出表现。
(3)请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措施:及时修复耕地,保持耕地生产力;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