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祗( ) 骈死( ) 槽枥( ) 食马者( ) 粟( ) 外见(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____”同“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同“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
(3)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
(4)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
(6)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C.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D.虽有千里之能 虽席地不容间也
6.词类活用。
(1)食之不能尽其材(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古人有用“郡望”做称谓的习惯,如韩愈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C.“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家母”都是谦称。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1)文中表明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习了《马说》之后,八年级(1)班拟开展与马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中,策划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几种栏目形式,请你按照已给出的栏目示例,将其补充完整。
栏目一:一马当先——汉语字词中的马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历史传说中的马
栏目三: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龙马精神——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你知道下列名马分别是谁的坐骑吗?
①赤兔马:______________
②乌骓马:______________
③的卢马:______________
④黄骠马: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仔细观察,并用简洁的语句描绘图中马的姿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将有着怎样的命运?(用课文原句回答)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5.“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马
岳飞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⑥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金陀粹编》)
【注释】①故常:过去常常。 ②啖:吃。 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披上战甲。⑤褫(chǐ):解除。⑥秣:吃饲料。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常奇之( )
(2)比行百余里( )
(3)甫百里(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介胄而驰 军中不得驱驰
B.此其为马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自午至酉 自非亭午夜分
D.驽钝之材也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19.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 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⑤泯泯⑥,饥哺饱嘻⑦,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⑧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⑨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⑥泯泯:茫然无知。⑦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⑧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⑨数(shǔ):责备,斥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2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zhǐ pián cáo lì sì sù xiàn 2.C 3.(1)见--现 显现、表现 (2)食--饲 喂
4、(1)同“衹(只)”,只,仅 (2)(和普通马)一同死 (3)著称 (4)吃完 (5)同“饲”,喂 (5)同“现”,表现 5.D 6.(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2)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3)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7.C 8.(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 (3)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9.(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1)指鹿为马 艺术作品中的马 文学作品中的马 (2)吕布(或关羽) 项羽 刘备 秦琼 (3)示例:骏马精神抖擞,四蹄张弛有力,马尾随风飘舞,鬃毛劲拔,如一阵风般向前奔跑。
11.(1)有时 (2)通晓 (3)等同,一样 (4)怎么
1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4、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15、示例: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对即可)
16、(1)认为……奇特 (2)及,等到 (3)刚,才
17.A
18、良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19、示例一:要善待人才,要为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示例二: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提升德行,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示例三: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
20、(1)一起,共同 (2)恰逢,正好 (3)舍弃
21、C 22、A 23、我正感到很奇怪,可是又有小鸡经过堂下,(猫)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仆人追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一半多了。
24、告诉我们:①上天创造人总是不完美,有才能的总是在某些方面有缺点;②人如果没有才能,而缺点不少,那就成了废物了。启示:我们应当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