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19: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望大陆》 于右任/1961年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1.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卫温到达 , 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2.元朝设 ,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3.明末清初, 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 收复台湾。
4.清朝 皇帝在位时统一台湾,后设 ,隶属福建省。
5.中法战争后, 年清政府建立 ,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6.1895年, 战争失败后,中日签订 ,割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7.1945年 胜利,时隔半个世纪后,台湾光复。
8.1949年 胜利后, 败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分离。
综上,台湾 ,台湾问题是 问题。
历史回顾
《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
国民党
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荷兰
夷洲
台湾府
隋炀帝
澎湖巡检司
郑成功
康熙
1885
台湾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解放战争
内政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对台方针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20世纪50年代:
③改革开放以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①关系缓和:
1979年开始,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中央倡议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
厦门与金门岛相对的标语
福建厦门与金门岛
1979年《人民日报》头版
【史料比证】
材料一:1983年,邓小平曾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材料二:邓小平曾提出,我国政府在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从两则材料对比可以看出,台湾与香港回归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台湾享有比港、澳更独立的自治权,包括驻军权。
②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
(1)开始:
(2)意义: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87年台湾民众呼吁解除“三不”政策
1949-1987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
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在亲人墓前痛哭。可见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台湾老兵返乡宣传
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
③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1)民间对话:
(2)达成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两岸成立非官方的民间团体,交流协商更加灵活和便利。两岸也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海协会与海基会成立
1992年10月底,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工作性商谈。大陆海协会提出5种有关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方案,台湾海基会也拿出8种表述方案,其中第8种(口头)表述方案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③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3)汪辜会谈: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内容:
E.意义:
1993年
新加坡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汪道涵(左)与辜振甫(右)在新加坡会晤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节选自“八项主张”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八项主张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995年1月《人民日报》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研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节选自《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国家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也有决心、有信心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实现祖国统一。
3.“和平之旅”
①概况: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和平之旅”访问团;
②内容: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③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时隔60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
连战回漳州祭祖
连战拜谒南京中山陵
4.两岸“三通”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两岸“三通”地图
两岸海运直航(天津)首航
两岸空运直航(福州-台北)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两岸领导人会晤: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什么两岸经贸与人员往来波动较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效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2008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
海峡两岸旅游人次数据与贸易数据
长久以来,台湾地区始终存在分裂势力,并受到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随着分裂时间增加,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始背弃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两岸关系发展。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
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
2016-2020年,任职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是参与“两国论”的核心人物,她否认“九二共识”,阻挠“三通”和各项交流活动,推动文化、教育、柔性台独。台湾《联合报》评论,蔡英文低调缓慢的台
独,比陈水扁的猛烈高
调来的更危险。
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也是威胁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台湾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于统一的期望逐渐降低。随着老一辈台湾人的逝去,更加年轻的台湾人已经失去了对于大陆的了解和清晰认知,他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看到的岛内及国际反华势力的宣传。
2.解决台湾问题:
①不利因素:
②应对措施:
最大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1)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解放军空军与台湾中央山脉同框
(2)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中共二十大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坚定反“独”促统。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地位不容改变。
——节选自《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结合所学说一说,为什么说“统一台湾是必然的”?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①有利: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根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港澳回归提供了范例。
②不利:台独势力制造分裂;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本课小结
方针变化
民间交流
官方行动
建国初
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
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新时代以后
坚定反“独”促统
大陆停止炮轰金门
倡议两岸“三通”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两岸民间交流增多
两岸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促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
两岸实现空运、海运直航
及邮政合作协议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胡锦涛会见连战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
随堂检测
1.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由此可见,与港澳问题的本质不同的是,台湾问题( )
A.属于国际纠纷
B.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
2.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 )
A.《告台湾同胞书》 B. “武力统一”
C.“一带一路”倡议 D. “九二共识”
D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始于(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形成
B.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D.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
4.改革开放后,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平等互利、求同存异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5.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都盼望家园和平安宁、家人和谐相处,为此就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和平统一
C.实行两岸“三通” D.台湾高度自治
C
A
6.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武力统一成大势所趋
D.谴责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B
7.关键词检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校八年级在一次主题学习中,以“西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回归”、“高度自治”、“《告台湾同胞书》”为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