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天)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天)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5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植物豆腐柴(如图),其叶子是制作金华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3.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的许多神奇现象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光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树影斑驳 D.日食景观
4.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B.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
C.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如图为一种蒸汽船玩具,在玻璃瓶内装适量水,将小船放置在水面上,点燃蜡烛加热玻璃瓶一段时间,产生大量水蒸气,并和受热膨胀的空气一起从细窄的吸管冲出,推动小船前进。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加热过程中,玻璃瓶内的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
B.吸管处出现白雾,冲出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C.蒸汽推动小船前进,小船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D.蒸汽推动小船前进能的转化方式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氢氧化铝能与胃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
B.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
C.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7.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8.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0Ω,1A”,定值电阻R0的规格为“10Ω,0.5A”。为了保证电路安全,闭合开关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2~20Ω
B.电流表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2~0.5A
C.电路的最小电功率为1.2W
D.电阻R0的最小电功率为0.9W
10.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13.0g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是反应中的相关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是冬奥会上的冰壶项目比赛。
(1)冰壶被投掷出去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    。
(2)运动员会在冰壶前面用毛刷不停地擦拭冰面,目的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冰面的内能,从而使冰面熔化形成水膜,减小摩擦力。
12.“黄岩,一座甜了千年的城”的城市名片被叫响,黄岩蜜橘已有1700多年栽培历史,是黄岩人心中的第一甜。
(1)本地早果实呈扁圆形,皮薄,汁多,有香气。这些性状是由     决定的。
(2)蜜桔入口时,酸甜的汁液主要来自图乙中的     。
(3)果农在栽培蜜桔时往往用到嫁接技术(如图丙所示),想要嫁接时植株易于成活,关键在于接穗和砧木的     紧贴。
1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很多实践。
(1)战国《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金”指铜单质,“锡”指锡单质,“刚”指坚硬)。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2)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古代劳动人民将此“灰”溶于水制得碱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构建类价二维图是化学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如图表示的是硫元素的类价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
(2)根据类价二维图信息,从含硫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Na2S2O3+    =Na2SO4+b↑+S↓+H2O(写化学式)。
15.2021年,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物种浙南木犀,立刻对其实施了保护。浙南木犀有聚伞花序(如图所示),花梗有柔毛,叶缘有尖锐的细锯齿。
(1)从植物分类上看,浙南木犀属于     植物。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
(3)叶缘锯齿对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等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性状     。
A.由基因决定的
B.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的性状
C.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是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所导致形成的
16.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心脏与器官X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2:人的神经系统中,由神经中枢发出,分布到心脏的A神经和B神经可支配心脏的活动。心脏的反应取决于A神经和B神经兴奋的强度大小;紧张时,A神经兴奋占优势,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安静时,B神经兴奋占优势,心跳放缓,血压降低。
(1)若血液由③流出,首先进入     (填写血管名称);流经X后,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则X代表的器官是     。
(2)若X代表的器官是小肠,葡萄糖被其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流入心脏,最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序号)。
(3)若使用某药物阻断A神经传导,再刺激B神经使其兴奋,则血压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4月26日,神舟十八号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并于11月4日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1)如图甲所示,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图乙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的场景,此过程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3)返回舱返回的最后着陆阶段,当降到距离地面1m高度时,反推发动机点火,让返回舱落地速度降到约3m/s,该过程用时最多需     s。(计算结果精确到两位小数)
18.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步骤Ⅱ中分离出B和C的操作称为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9.我市正在大力建设高湖湿地公园。图1为高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成分是     。
(2)图2中的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
(3)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20.小科自制了一个轻质杆秤,如图甲所示,秤砣的质量为0.2千克,秤钩悬挂处A与提纽处O点之间的距离为4厘米。秤盘上不放重物,秤砣移至提纽处O点,杆秤恰好水平平衡。
(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应将秤砣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则被测重物的质量为多少?
(3)该杆秤的刻度是否均匀,列式说明。
21.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未来供电的主要能源。某学校开展了“制作太阳能动力小车”的项目活动。小科制作的小车已经完成,测定的参数如下:小车的质量为100g,车长8cm、宽6.5cm、高3cm,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cm2。完成下列问题:
(1)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某次测试中,小车在阳光照射下行驶40米用时1分20秒,该次测试中小车的速度为多少?
(3)测试中,小车以最快速度0.8m/s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若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1倍,此时小车的功率为多少瓦?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C D B A D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分类,可以从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特征和花生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根据题意,豆腐柴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所以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被子植物。
故选:D。
2.【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A正确;
B、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树影斑驳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错误;
D、日食景观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4.【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通过接种流感疫苗,能刺激人产生抗体对抗流感病毒,因此从免疫学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B正确。
C、接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接种疫苗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错误。
故选:B。
5.【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蒸汽船前进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解答】解:A、加热过程中,玻璃瓶内的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故A正确;
B、吸管处出现白雾,冲出的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正确;
C、蒸汽推动小船前进,水蒸气的质量减小,速度增大,小船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变小,故C错误;
D、蒸汽推动小船前进能的转化方式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6.【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铝能与胃酸(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B、盐酸具有酸性,能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C、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与土壤内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而不是因为其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性质与用途不对应。
故选:D。
7.【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A错误。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B正确。
C、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C错误。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大于散热,D错误。
故选:B。
8.【分析】根据物质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微粒的构成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C2H4和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6O,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乙是水,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C2H4)和乙(H2O)质量比为28:18≠1:1,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电流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点的最大阻值;
(2)根据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的规格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阻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3)根据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最小功率;
(4)根据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利用P=I2R求出电阻R0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B、当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路电流最小;
因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所以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U0=U﹣UR=6V﹣3V=3V;
此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I00.3A;
由I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大2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R2大=R总大﹣R0=20Ω﹣10Ω=10Ω;
因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定值电阻R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滑动变阻器R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则电流表示数允许变化范围是0.3A~0.5A;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小12Ω;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电阻:R2小=R总小﹣R0=12Ω﹣10Ω=2Ω;变阻器R接入电路阻变化范围为2Ω~10Ω;故AB错误;
C、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小=0.3A,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P=UI小=6V×0.3A=1.8W,故C错误;
D、电阻R0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P'=R0=(0.3A)2×10Ω=0.9W,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将锌粉持续加入到100g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银反应结束,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当加入锌粉的质量为6.5g时,溶液质量最小,说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340 189 216
6.5g 34g 18.9g 21.6g
Zn+Cu(NO3)2=Zn(NO3)2+Cu
65 188 189 64
6.5g 18.8g 18.9g 6.4g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硝酸银质量为34g,当加入锌从0到6.5g,锌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质量减小,锌为6.5g,硝酸银质量为0,故A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此时硝酸铜质量不变,当锌大于6.5g锌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质量减小,当锌质量为13g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质量为0,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6.5g锌反应生成银质量为21.6g,当锌的质量为13g时生成固体总质量为21.6g+6.4g=28.0g,故C正确。
D、当锌为6.5g时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22.3%,当锌质量为13g,硝酸锌的质量分数为44.5%,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1)冰壶被投掷出去后,由于冰壶具有惯性,能继续向前运动;
(2)运动员会在冰壶前面用毛刷不停地擦拭冰面,机械能转化为冰面的内能,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冰面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惯性;(2)做功。
12.【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解:(1)基因决定性状,因此本地早果实呈扁圆形,皮薄,汁多,有香气,这些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各种物质,蜜桔入口时,酸甜的汁液主要来自图乙中的液泡。
(3)蜜桔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故答案为:(1)基因
(2)液泡
(3)形成层
13.【分析】根据合金的性质、碳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氧化钙以及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性,故填:硬度大;
(2)煤饼烧砺房成灰则是碳酸钙高温反应氧化钙,此“灰”溶于水制得碱液,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14.【分析】(1)根据物质的类别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a对应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d点对应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3;
(2)根据类价二维图信息,方程式中的b物质是二氧化硫,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方程式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化学式是:H2SO4。
故答案为:(1)氧化物;H2SO3;
(2)H2SO4。
15.【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浙南木犀能够产生种子,且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叶缘锯齿是由基因决定的;叶缘锯齿有利于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等环境,达尔文认为这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AC正确。
故答案为:
(1)被子。
(2)自动调节能力。
(3)AC。
16.【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题图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
【解答】解:(1)肺循环的路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若血液由③右心室流出,首先进入肺动脉,然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动脉血由肺静脉运回左心房,而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故X代表的器官是肺。
(2)葡萄糖进入小肠经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③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②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最后到达脑组织。若X代表的器官是小肠,葡萄糖被其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流入心脏,最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①右心房。
(3)A神经和B神经上都没有神经节,因此都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传出神经。紧张时,A传出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强,加快血液由④左心室流出,首先进入主动脉。使用某药物阻断A神经传导,再刺激B神经使其兴奋,则血压降低。
故答案为:
(1)肺动脉;肺。
(2)①。
(3)降低。
17.【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地面是运动的。
(2)火箭高速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而温度急剧升高,这是以做功的方式改变火箭的内能。
(3)根据v可得,该过程用时最多需要的时间:t0.33s。
故答案为:(1)运动;(2)做功;(3)0.33。
18.【分析】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取样品,溶于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一定不含碳酸钙,加入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加硫酸会生成无色气体,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氯化钙,无色溶液C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钙难溶于水,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
(2)步骤Ⅱ中分离出B(固体)和C(液体)的操作称为过滤;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KOH。
故答案为:
(1)CaCO3;
(2)过滤;
(3)Na2CO3、KOH。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9.【分析】1、图1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鱼→鹭。
2、图2中的食物链是:丁→甲→乙→丙。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1中水生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蟹等动物是生产者,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2)生物位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故图2中的食物链是丁→甲→乙→丙,对应图1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则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蟹。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蟹;
(3)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20.【分析】(1)根据杠杆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的一侧会下沉分析;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解答】解:(1)秤盘上放重物,移动秤砣中,发现提纽右侧翘起,说明右侧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小,故需要增大其力臂,应将秤砣向右移动;
(2)移动秤砣至B处,杆秤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10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g×OA=m'g×OB;
代入数据m×10N/kg×4cm=0.2kg×10N/kg×10cm
解得m=0.5kg;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g×OA=m'g×OB;当OA、m'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与OB成正比,故刻度是均匀的。
故答案为:(1)右。
(2)被测重物的质量为0.5kg;
(3)是均匀的。
21.【分析】(1)根据G=mg求小车的重力,小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车的重力,根据p求小车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v求该次测试中小车的速度;
(3)根据f=0.1G计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小车的牵引力,利用PFv求此时小车的功率。
【解答】解:(1)小车的重力:G=mg=100×10﹣3kg×10N/kg=1N,
小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1N,
则小车对地面的压强:p5000Pa;
(2)测试过程中小车行驶的时间:t=1min20s=80s,
则该次测试中小车的速度:v0.5m/s;
(3)小车受到的阻力:f=0.1G=0.1×1N=0.1N,
因为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的牵引力:F=f=0.1N,
则此时小车的功率:PFv=0.1N×0.8m/s=0.08W。
答:(1)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2)该次测试中小车的速度为0.5m/s;
(3)此时小车的功率为0.08W。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