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二节 印度 教学设计
课题 印度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1.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4.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课标分解 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区域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国家。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等内容。印度的地理特征和经济状况具有典型性,其农业发展与季风气候密切相关,工业结构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通过对印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整体认知能力。此外,印度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多元文化的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
学情分析 在研究印度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日本。印度和日本无论从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认识印度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将它与日本进行比较,这非常符合认知规律,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认识区域的方法。在这种比较中,学生会自然掌握地理研究的“比较法”,同时深刻理解“区域特色”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区际联系”的意义。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学生读印度政区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2.学生读印度的地形图和气候图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3.学生通过图表等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4.学生通过印度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感受因地制宜的理念。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掌握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及文化特色。综合思维学会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印度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印度的区域差异及发展问题。4.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评价任务 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印度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及文化特色。。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印度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印度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途径。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印度简介视频 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印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印度相关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任务一:文明古国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描画北回归线,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特点。2.指图说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3.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描述印度的地形特征。4.指图分别说出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及流经的国家。5.文明古国的由来?【阅读扩展】古印度人的数学贡献佛教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属于中低纬,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隔喜马拉雅山山脉与中国为邻,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南临印度洋,是南亚面积(298万平方千米)最大的国家。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以高原、平原为主,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势中部低,南北高。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回答: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总结: 考查文明古国(区域认知)(满分25分)1.描画北回归线,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特点。(5分)2.指图说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5分)3.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描述印度的地形特征。(5分)4.指图分别说出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及流经的国家。(5分)5.文明古国的由来?(5分)
任务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种植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1.比较印度1月、7月盛行风向和降水量,说出盛行风向对印度降水量的影响。观察加尔各答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描述其气候特征。 观察旱季和雨季分别在什么时间?4.说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描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探究活动】分析印度种植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描述印度棉花、黄麻、茶叶三种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2)辨识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分析二者在地形和气候上的差异。5.印度的降水受西南季风影响大,给印度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阅读扩展】印度农业的两次“绿色革命”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终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学生总结:学生总计:学生讨论后回答:黄麻:需水多,分布在东部;棉花:耐干旱,分布南部德干高原及中部;茶叶: 怕涝,分布在东北部的山区。学生讨论后回答:水稻:需水多,分布在西南和东部平原;小麦:耐干旱,分布中西部平原。学生回答: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强、持续时间长,会形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弱、持续时间短,会发生干旱灾害。学生自主阅读 考查热带季风气候与种植业(区域认知和实践能力)(满分30分)1.找比较印度1月、7月盛行风向和降水量,说出盛行风向对印度降水量的影响。(5分)2.观察加尔各答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描述其气候特征。 (5分)3.观察旱季和雨季分别在什么时间?(5分)4.说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描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5分)5.分析印度种植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0分)
任务三:发展中的大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描述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解释原因?说出这种变化趋势将会给该国带来的影响。2.找出印度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说出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3.说出印度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4.说明孟买和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5.从资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加尔各答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6.什么是服务外包?7.印度服务外包有什么优势?8.印度服务外包给印度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拓展阅读】印度的软件产业 学生总结: 趋势: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过快)原因:医疗的改善,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宗教及传统观念等。影响:人口问题学生总结:印度青壮年人口比重大;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总结:印度工业体系较为完整,部门齐全、规模大,传统工业主要有采矿、纺织、钢铁、机械、化工等,分布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城市。学生总结:孟买:靠近棉花产区,以棉纺织为主,依托棉花资源和港口贸易;加尔各答:靠近黄麻产区,黄麻纺织为核心,依赖恒河三角洲的农业条件。学生总结:邻近煤铁资源区、殖民时期遗留的铁路与港口基础设施,以及水陆联运的高效物流网络。学生总结:发达国家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外包给国外的专业团队。学生总结: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早.学生总结: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 考查发展中的大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45分)1.读描述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解释原因?说出这种变化趋势将会给该国带来的影响。(10分)2.找出印度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说出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5分)3.说出印度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5分)4.说明孟买和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5分)5.从资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加尔各答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5分)6.什么是服务外包?(5分)7.印度服务外包有什么优势?(5分)8.印度服务外包给印度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5分)
课堂拓展 恒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恒河源头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达河(tAlaknanda)发源自印度乌塔兰契尔邦的甘戈特里(Gangotri)等冰川,它横越北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Yamuna),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支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理河,而主要的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帕德玛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Jamuna),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Meghna)。
课堂小结 说出印度的地理特征 学生口头说出印度的地理特征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图1为南亚地区地形分布图,图2为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及图3为孟买的气温和降水图,据此完成1-2题。1.结合图1和图2可知,南亚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西部 B.印度河平原 C.东北部和西部沿海 D.西北部2.结合图1、图2和图3分析,南亚地区水稻分布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劳动力充足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印度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水稻 B.棉花 C.黄麻 D.小麦4.造成印度水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水旱灾害 D.沙尘灾害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印度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特色。吸引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印度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民族与宗教等方面进行描述,通过合作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通过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学生自己归纳印度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