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年 级:高二 学 科:历史(统编版)
1.了解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斯巴达的寡头政治、罗马共和国的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君主制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知道中古时期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对后世的影响,认识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
3.掌握近代英、法、美三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渊源、特点以及影响,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社会实际出发,互相取长补短,臻于完善。
4.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习目标
一、光荣与神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
二、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黑暗与光明: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现实与未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寡头政治:社会少数阶层控制着国家所有权力的政府形式
2.贵族政治:社会地位最显要的群体来掌握权力的政府形式
3.君主政治:权力归于个人的政府形式,君主政体类似于专制政体,但是其中有个重大区别:君主政体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而专制政体则可以远超过法律。君主立宪制就是君主政治的畸变。
4.君主专制:权力归于君主个人,且君主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无法制约。
5.共和制度:共和政体是一种赋予人民或其代表,而不是一个君主或独裁者最高权力的制度。
古代世界的几种政体类型
【绘有重装步兵的古希腊陶壶】
陶壶出土于意大利半岛,距今约2700年。壶上图案展现了古希腊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BC6世纪初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BC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BC5世纪
伯里克利时期
黄金时代
BC8世纪
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准备条件
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一、光荣与神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改革名称 时 间 主要内容 作用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 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四个等级;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 建立十个行政选区,以选区为单位选举;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陶片放逐法 基本铲除了旧贵族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公元前462年 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扩大五百人议事会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给公民发放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雅典三次民主改革简表
材料一 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是他们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
特点:(1)实行民主政治; (2)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3)任人唯贤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职权
公民大会 ——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 王位世袭 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 终身任职 议员仅30人,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议员终身任职
监察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斯 巴 达 政 治 制 度
罗 马 斗 兽 场
国家机构 组 成 权力
执 政 官 2人,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决议
元 老 院 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向官员提建议,协调官员行动
公民大会 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最高权力机关,受高级官员和元老院限制
罗马共和国政体
屋大维,公元前27年,建立了罗马帝国,是元首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史称“罗马和平”
材料二 在共和时代,执政官不但拥有最高军事权,而且有最高行政权力,虽然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但多数被贵族把持。公民大会的实权由贵族掌握。罗马帝国建立后,相应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方面,罗马被卷入长达百年的内战,在内战中获胜的屋大维野心膨胀,企图确立个人的军事独裁。另一方面,帝国广阔的版图使共和时代的体制鞭长莫及,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管理。于是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罗马的政体从共和制转变为军事独裁的君主制。
——摘编自张广智等《世界文化史(古代卷)》 思考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罗马共和国相比,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实行军事独裁的君主制。
思考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政体的转变过程及原因。
(1)从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是罗马政体的第一次转型,这是贵族与平民一起同专制王权斗争的结果。平民通过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设立平民保民官来监督政府行为,维护了平民利益,罗马共和制得到完善。
(2)从共和制到帝制是罗马政体的第二次转型,这是罗马扩张的结果。通过对外扩张,原来的共和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广泛代表罗马各地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最终被帝制取代。
理解“中古”这一概念。
中古是指在西方文明史上意指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中古时代的开始,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古典时期的古代历史在此告一段落;而中古时代的结束,则指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重生)的开始。
二、黑暗与光明: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材料一 英王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其权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要么必须在有关大臣的“忠告”并连署下行使,实际处于“临朝不临政”的地位。议会和内阁虽掌握实权.....议会的立法监督、财政等大权实际握在下院手中。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这是“实”的一面
——康晓、谭君久《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思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特点:(1)国王权力受法律限制,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掌握着国家的实权,实行议会内阁制;(3)人民主权
三、现实与未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 在处理立法、司法、行政这政府三大部门的关系方面,代表们放弃了立法权为最高权力的欧洲启蒙思想。根据邦联时期的政治实践,他们特别害怕较能反映下层民众意志的立法机关,因此特意在宪法中加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及所属权力。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相互独立,互不相属。其中每一个部门在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之时均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在资产阶级立宪史上,美国首先制定出了一套三权分立的制度。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思考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不同。
(1)美国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英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
(2)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英国通过议会和内阁进行分权。
(3)美国三权相互制衡,互不相属;英国是行政权和立法权密切相关
三、现实与未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思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美、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的这种“均衡”的具体体现。
(1)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均衡,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均衡,三权独立平等,彼此制约,体现三权分立原则(3)法国:总统和议会的均衡,总统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众议院有权推翻内阁,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三、现实与未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4:用唯物史观看英美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都体现了这一原理。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代议制的发展相互推动。①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美国无封建专制传统,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而美国的共和制政体又适应并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
(2)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名义上人民享有广泛、平等的民主权利,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往往为实质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为事实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等。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