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交流·冲突 互鉴·发展
地中海成为内海
地跨欧亚非
地跨欧亚非
地跨欧亚非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你知道这扑克里的四个老K都是谁吗?
大卫王
亚历山大大帝
凯撒大帝
查里曼大帝

Contents

积厚流广,薪火相传
征服移民,帝国继立
文明交流,互融共传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
凯撒大帝
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起源的多元性、区域的分散性、发展的独立性。
古代文明为什么会由独立发展变成对外扩展连成帝
国?哪些因素促使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农业文明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
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口激增,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向四周迁徙。
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
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上)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B
人地矛盾(必要性)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可能性)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可能性)
比较先进的组织和管理系统(可能性)
1.农耕文明的扩张条件
一、积厚流广,薪火相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2.农耕文明的扩张方式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古埃及
古西亚
古希腊
武力扩张
埃及新王国时期,
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
卡迭石之战《银板合约》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合约
赫梯战车部队
一、积厚流广,薪火相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古埃及 武力扩张
古西亚
古希腊
古巴比伦王国
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
武力扩张
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疆域
2.农耕文明的扩张方式
一、积厚流广,薪火相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古埃及 武力扩张
古西亚 武力扩张
古希腊
移民(殖民)
史料一: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史料二: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3.海洋文明的扩张方式
一、积厚流广,薪火相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学思之窗:结合柏拉图的描绘和示意图思考古希腊人殖民扩张方式的特点
特点:
沿海岸线建城邦,
呈线状分布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区域
扩展方式
扩展因素
扩展影响 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沿岸地区
军事征服/武力扩张
移民/殖民
社会分工、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和文化的优势;对土地和人力的追求
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的优势;自然条件的限制;发达的工商业
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课堂探究】结合教材,探究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方式存在哪些不同?
一、积厚流广,薪火相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1、早期帝国
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地区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约公元前14世纪发展成赫梯帝国。公元前12世纪灭亡于亚述帝国。
埃及新王国时期:前11世纪至前7世纪期间断断续续被亚述、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
前10世纪北部的亚述王朝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及征服埃及,前8世纪建立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亚述人创立了行省制度。前612年亚述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1)建立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征服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
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2、波斯帝国
西亚帝国版图如此大,民族如此复杂,如何维系统治?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大流士一世
(“铁血大帝”)
史料阅读(教材第9页)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波斯袄教主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 波斯浮雕 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
亚述人
手捧手工业品的希腊人
埃兰人
材料一:为了治理范围广大的国家,亚述把地方划分为行省。官僚制度和常备军也在这两个地区发展起来……
材料二: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统完善
(2)管理措施:
(1)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
(2)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制约。
(3)官僚体制和税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由君主指定军队指挥官,在地方上实行军政分治,派监察官监督地方,建立驿道以便传递消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中央集权 B.活跃国内经济
C.发展对外交往 D.监察地方施政
A
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雅利安人陆纥向东,向南进入伊朗高原及南亚地区。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强悍善战的特性,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而进入南亚的雅利安人则变得养尊处优,于哲学思第,难以抵初外敌入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
B.波斯帝国统治方式的残酯性
C.古代印度和波斯的文化交流
D.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D
高原地区
平原地区
亚历山大大帝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创造者,西方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32岁,完成了大帝国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
他是一个真正马背上的皇帝,一生东征西讨,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前323年突然发病致死,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帝国迅速瓦解。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3、亚历山大帝国
(1)建立
⑤进入中亚一带,入侵印度。
①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
②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
④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
波斯灭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③征服上下埃及。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公元前4世纪后,马其顿成为希腊北部重要国家





巴比伦城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2)统治
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③推广希腊文化。(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型)
他在军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却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从这一点说他的帝国应当视为波斯帝国历史的继续。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所谓希腊化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 334 -前 323 年)后的三个世纪里, 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开启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张骞为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A
亚历山大大帝
早逝的亚历山大可以得到宽慰,他的文化帝国要比军事帝国更为长久,更为稳定。……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不但使局部的文明焕发了生机,而且也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人民论坛》杨共乐 郑雪蕾
感悟:国家的强大,
统治的巩固离不开
对文明的传承。
奴隶制 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范围 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海
统治方式
衰亡
4、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1453年)
材料: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德]耶林格
奴隶制迅速发展(军事征服)
政治:实行帝制(元首)、地方行省制
法律:以罗马法维系统治
文化:4C末基督教成为国教
4世纪末帝国分裂,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二、征服移民,帝国继立—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5世纪后期
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4世纪末
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3世纪之后
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1-2世纪
奴隶和广大平民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



危机实质:奴隶制危机

梳理古代世界三大帝国的统治概况
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崛起时间
统治概况
衰亡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
公元前 4世纪末
公元 1—2世纪
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 制度,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 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 行省制 ,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元首制,
2.基督教兴起,
4世纪成为国教
3.实行行省制
4.罗马法
公元前 4 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4世纪末帝国分裂,
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共同点:
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
制度继承关系,君主专制,行省制,奴隶制。
途径 表现
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东方(阿拉马字母——西亚、埃及、印度)
西方(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汉朝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技术
传播
文化
传播
贸易
往来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希腊字母
西
拉丁字母
新疆出土罗马纺织品
中国出土罗马金币
罗马出土汉代丝绸
文明扩展的影响:
一方面扩展途径充满着暴力和灾难;
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文明交流,互融共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融入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像(今阿富汗、印度)
佛陀像后面的光环及面容上酷似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痕迹,显然是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时所带来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的结果。
新疆出土罗马纺织品
中国出土罗马金币
罗马出土汉代丝绸
三、文明交流,互融共传—古代文明扩展的影响
结束语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丰富而发展。
——习近平
【课堂小结】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农耕文明(武力)
海洋文明(移民)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技术交流
文学艺术
字母文字
经贸文化
军事征服
地域辽阔(欧亚非)
专制君主
行省制
重要
条件


特征
趋势
交往78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