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章线段角复习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第四章线段角复习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2-30 19: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线段 角》复习指导
本章主要研究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内容包括点和线,线段的长短比较,角和角的度量、角的大小比较、及角的特殊关系等。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供同学们参考。
一、复习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并会表示点、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有关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
2.掌握有关直线、线段公理,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及线段中点、两点间距离的定义。
3.会比较线段的长短和角的大小。
4.认识解角的度量单位,会进行角的换算,理解互余、互补的定义与性质。
5.会计算线段和角的和与差,会使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和角。
6.了解简单的几何事实,并会简单说理,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线段、角的比较与和差计算,难点是对两点间距离的定义以及互余、互补的定义与性质的理解。
三、知识归纳
1.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点没有大小之分,常用它表示物体的位置。
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
名称 直线 射线 线段
图形
表示方法及读法 1.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2.用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B或直线BA 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OA 1.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2.用表示两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端点个数 0 1 2
延伸性 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不能延伸
延长性 不存在延长问题 只能向一方延长(反向延长) 能向两方延长
作法 过A、B两点作直线AB 以O为端点作射线 连结AB
基本结论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无 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度量、比较大小 不能度量,不能比较大小(长短) 不能度量,不能比较大小(长短) 能度量,能比较大小(长短)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角有三种表示方法:(1)可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2)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顶点时,不能只用表示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其中的一个角,否则会产生混乱。
5.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在角的换算中,切记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进率。
6.估测、度量和叠合,都是比较线段长短和角的大小的重要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用。
7.角可以进行运算,角的运算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两个(或几个)角的度数进行加、减运算;另一种是从位置上将某一个角表示为另外两个角的和或差。
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反映的是两个角的特殊数量关系,不是位置关系。
四、思想方法总结
1.比较思维的方法
所谓比较,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恰当的运用比较,可以深刻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时,通过列出表格形式,我们可轻而易举的弄懂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了概念本质,通过渗透比较思想,可培养观察事物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2.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是解答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而且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本章中,线段、角的比较,结果分为相等、大于和小于三种情况。还有在解题过程中也常用分类思想讨论。如“已知线段,在线段上画线段,使它等于,求的长”,要分点在线段上和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等。
3.归纳思想
由简单事物的性质,总结规律,推出复杂事物的性质,这种思维方法称为归纳法。在解决数线段和角的个数问题时,常常用到这种思想方法。
4.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陌生向熟悉转化,由复杂向简单转化。如在求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以及涉及余角、补角问题时,常常运用代数方法求解,就用到了方程思想。
五、复习要点提示
1.学习中注意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注意观察分析几何图形,结合图形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同时要注意学习如何画出整洁、美观的图形。
2.初学几何,要特别注意几何语句的读法和用法;能根据几何语句正确画出图形;能根据已知的几何图形用几何语言叙述出一些事实。
3.注意我们画出的射线、直线都是有限的部分,但必须想象它们是
向一方或两方无限延伸的。如下图中的直线与射线,它们实际上
是相交的。
4.在复习过程中要再次体会“抽象”思维方法、“比较” 思维方法,分类思想的形成和应用。
六、典型例题析解
例1.例1.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互补的两个角若相等,则这两个角都是直角;B.直线是平角;
C.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D.一个角的余角一定比这个角小。
析解:选项(B)混淆了直线与平角的概念,所以(B)错误;对于(C),显然忽视了在表示射线时,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最前面,所以射线AB和射线BA的端点不同,不是一条射线,故(C)错误;对于(D),可任意举一个反例,如40度的角的余角就大于40度,所以(D)也错误。综上,应选(A).
例2.如图,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1和∠C B.∠2和∠C C.∠3和∠A D.∠4和∠B
析解: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只适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否则不可以用这种方法,∠1和∠2都不能用∠C来表示,因为端点C处有两个角,如用∠C来表示,不知是指∠1还是指∠2,同样∠A也不能表示∠3。只有∠4和∠B表示的都是,故应选D.
评注:表示角时,首先要“明确”,其次才是“简单”,如果表示不明确,反而会引起更多的“麻烦”。
例3.都是钝角,甲、乙、丙、丁计算的结果依次为,
其中确有正确的结果,那么算得结果正确者是 ( )
()甲 ()乙 ()丙 ()丁
析解:由钝角定义知,如果是钝角,则,于是有,
所以,即。从而可得出,又,所以应是, 即甲计算正确,故选()。
例4.把下列角化成以度表示的角
(1); (2); (3)
析解: 要把角化成以度表示的,就需要利用度、分、秒之间的进制关系,按从秒到分、再从分到度的顺序进行。
(1)
(2)
(3)
评注:度、分、秒之间是六十进制而不是十进制,也不是一百进制;换算过程中应采取换秒为分,再换分为度的顺序;“以低位化高位”,用除法。
例5.已知线段,直线上有一点,且,是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
析解:题中只是说明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无法判断点是在线段上,还是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来求的长。
(1)当点在线段上时,如下图:
是的中点, 又,,,
(2)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下图:
是的中点, 又,,,
的长度为或。
评注:当题中给出的条件,不能判断一定是哪种位置关系时,要对所有可能的位置关系都进行考虑。
例6.长沙至北京间往返的特别快车,中途要停靠7个站(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路程不同),问最多有几种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析解:长沙和北京连同中途的7个车站,可以看做直线上的9个点,两个车站之间的票价是一样的,可以看做每两个点确定的一条线段,由于共有线段[9(9-1)]÷2=36条,所以最多有36种车票价。由于车站是往返运行,因此车票数是票价数的2倍,应有36×2=72种不同的车票。
例7.如果一个角和它余角的比是1:3,求这个角的补角等于多少?
析解:主要考察余角和补角定义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用代数式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然后根据已知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再求出它补角的度数。
设这个角为,则,得,,即这个角的补角等于。
评注:数学中利用方程转化思想,可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研究,使问题更简捷。
例8.你的一位同学打电话向你询问从地如何才能到达地,你需要在电话中告
诉他如何走如图所示的路线,你会怎样将路线说清楚 请用文字写出。
析解:本题主要考查方位角的应用,表示方向时,要先在观测点画出方位图,然后测出角度表示出来。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向东或向西旋转的角度表示方向,注意表示时,要先写是北还是南,再写偏东或偏西,偏多少度。本题中可将路线表示为:先从A向东走60米到B,接着从B向南偏东走30米到C,再从C向东走80米到D,接着从D向南走15米到E,最后从E向东走10米即到.
例9.如图,已知OB、OC是内部的两条射线,ON平分,OM平分,若,
,求的大小(用含的式
子表示)
析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的关系,为此可引进未知数,设,然后利用和角、差角及角平分线的关系解题。
因为平分,平分,所以
又因,
所以

所以 , 解这个关于的方程得 即.
A
B
C
D
E
F
60米
30米
80米
15米
10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