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进联考(含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进联考(含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统一检测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占20%;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1课占80%。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明的起源始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从远古的蒙昧时代到如今的科技文明,文明的演进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勇气与不懈追求。这说明人类文明
A.源于单一因素独立发展 B.历史久远难以考证起源
C.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 D.基本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据记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齐地(山东)平原县罹水患,灾及一十九县,民之受灾者六十六万。”于是武帝下令大力治理黄河,这表明当时
A.北方经济逐渐衰退 B.水利兴修影响农业发展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河道治理关系国运根基
3.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是在民族主义氛围中展开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激发的民族主义结合互动,帮助了国人的救亡图存。这反映出
A.民族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普及 B.两者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马克思主义契合中国救亡需求 D.救亡图存依赖两者有效融合
4.当代中国外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化多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外交展现出的智慧和担当,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说明
A.中国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B.和平共处是外交的唯一准则
C.多边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石 D.中国外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古代印度的历史,通常以散文或者诗歌的形式呈现,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这使得古代印度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美感。这一现象
A.反映宗教主导社会生活 B.体现文化传承的多样性
C.源于书写材料较为匮乏 D.促使印度佛教广泛传播
6.古代世界某一帝国的主要特征如下
表1
特征1 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末
特征2 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特征3 统治上基本沿袭了波斯帝国的旧规
特征4 统治者死后,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很快走向瓦解
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判断这一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古罗马帝国修建了总长度超40万公里的道路网,其主干道宽度达8~10米,可同时通行多辆战车,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交通体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军事扩张的需求 B.经济繁荣的保障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技术进步的前提
8.图1是万历时期发生的朝鲜战争局势图,战争中双方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
图1
其中的露梁海战
A.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友好关系
B.促使日本放弃扩张企图
C.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D.导致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9.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成功到达好望角,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是地理发现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
A.开启了欧洲与亚洲的直接贸易
B.促使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为达·伽马远航印度提供了经验
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0.15、16世纪以来,西欧殖民主义国家进行了疯狂扩张,某学者将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划分为“走向海外”“殖民征服”“殖民统治”三个阶段。其依据是西欧殖民扩张
A.范围由近海到远洋 B.手段从和平到暴力
C.目的从贸易到掠夺 D.进程从探索到控制
11.图2展现的是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宗教改革的场景。
图2
这场改革
A.形成了加尔文教派 B.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C.推动了天主教发展 D.禁锢了民众的思想
12.某纲领性文件颁布于1789年,“以法国启蒙思想为基础,借鉴美国《独立宣言》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精华,较完整地阐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原则,如人权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它们是反封建的锐利武器,同时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有力武器。”这个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查士丁尼法典》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13.19世纪的美国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场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这场战争的根源是
A.联邦政府权力极度膨胀 B.完整保留黑人奴隶制度
C.英国的殖民掠夺与扩张 D.南北经济制度差异巨大
14.观察图3
图3
以下对该图时空信息的推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 B.德意志统一时期的欧洲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 D.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
15.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反映的是早期无产者对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憧憬,但是这些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还只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阶级意识的、受压迫的阶层。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A.尚未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否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作用 D.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16.在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通过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现代法律,如刑法、民法和商法等。这些法律的颁布
A.标志日本成为亚洲霸主 B.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D.引发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4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长征和改革开放在具体道路的探索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20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资金过剩、市场不足等问题,具有十多亿人口和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无疑是他们资本、市场扩张的宝地。所以,当时的党中央及时地抓住这个机会,不失时机地派出各种代表团到西方发达国家考察,引进他们的资金、技术等。在农村改革初步成功后,很快就把城市改革提到日程当中,迅速启动沿海、沿江、沿边开放战略。东欧剧变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教训的基础上迅速作出反应,不失时机地提出市场经济的合法化的主张,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摘编自武力《改革开放40年:历程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客观困难,并简析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和长征在具体道路探索上的相似之处。(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迅速蔓延至整个欧洲。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不再满足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他们开始了“重新发现”。达·芬奇以他的《蒙娜丽莎》等作品,展现了人性的温柔与复杂;莎士比亚则以戏剧作品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爱恨与自由。文艺复兴不仅是艺术的复兴,更是对人性、自然和宇宙的重新认识,它打破了神学的桎梏,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进入17世纪,欧洲迎来了启蒙时代,这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启蒙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高举理性的大旗,对封建专制、宗教迷信和各种旧有观念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主张用科学知识来指导社会生活,建立基于理性的社会秩序。启蒙时代的思想成果,如自然法、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不仅为法国大革命等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武器,也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重新发现”的主题,并分析文艺复兴运动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启蒙运动在18、19世纪“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表现。(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虽然工业革命初期,大多妇女还被禁锢在家庭内,对于外部世界的一切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且由于长期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思维也极其狭窄、单调。但伴随着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资本主义文明取得长足发展,在工业化的浪潮中,许多妇女走向社会,走进劳动力市场,成为独立的雇佣劳动者,从而扩大了眼界,增强了独立意识。她们在不断争取与男子对等的各项权利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在英国中部的利物浦、利兹和曼彻斯特,以及西南部威尔特郡建立了四家火灾保险公司的投资者,以保险公司为中心,建立了广泛而复杂的全球范围的商业网络,特别是资本网络。英国投资者通过股份制和合伙制等渗透性商业网络,在银行、煤气、自来水、运河、铁路和商业地产等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从这一现象可以管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的非个人主义、非完美市场和非自由贸易等特点。
-摘编自巫云仙、陈芑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基于保险公司的商业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在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面是两幅古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示意图
-摘编自郑国《古代印第安人》
选择一个古印第安文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印第安人的一天”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纪实短文。(要求:题目准确,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江西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统一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明确指出文明从“蒙昧时代”到“科技文明”的演进过程,符合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唯物史观,强调发展的阶段性和进步性,C项正确;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等,并非源于单一因素独立发展,排除A项;材料暗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并未强调历史起源难以考证,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并不是所有文明都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比如有些早期文明是以渔猎、游牧等为主要支撑的,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答案】D
【解析】汉武帝在黄河水患导致大量百姓受灾的情况下,大力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波及范围广,受灾民众多,威胁农业生产,治理水患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根本,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北方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经济未出现明显衰退,排除A项;水利兴修对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题干强调的是政府面对水患的举措,而非水利与农业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能与中国本土民族主义结合来实现救亡图存,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作用契合了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迫切需求,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二者结合有助于实现救亡目的,并非单纯说民族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普及,A项表述片面,排除;虽然二者结合有其积极意义,但说“历史发展的必然”过于绝对,当时也有其他思潮和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依赖”一词表述不正确,救亡图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仅仅依赖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在全球化大背景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化多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中国外交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D项正确;材料强调全球化的多边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构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但不是“唯一准则”,中国外交还有其他的理念和原则等,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独立自主,而不是多边合作,排除C项。
5.【答案】B
【解析】古代印度历史以散文或诗歌形式呈现,通过诗歌传达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思想,这体现了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承和表达,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多样性,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宗教对社会生活的主导,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无法表明这种现象是因为书写材料匮乏导致的,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表明诗歌形式与佛教传播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时间一般公认为是公元前336年,在公元前4世纪末,该帝国地跨亚非欧,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以及其他特征,排除。
7.【答案】C
【解析】罗马道路网以首都罗马为中心向帝国全境辐射,不仅便于军队快速调动,还促进了政令传达、税收征收和文化融合,直接服务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体制的物质基础,C项正确;军事扩张是罗马道路修建的直接动机之一,但材料强调道路网形成后的综合作用,而非单纯军事需求,排除A项;交通的发展为经济繁荣奠定基础,但不能“保障”经济繁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排除B项;技术进步是交通发展的原因,D项因果颠倒,排除。
8.【答案】A
【解析】明朝与朝鲜的联军共同抗击日本,在露梁海战中并肩作战,通过此次战役,中朝两国在军事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深联系,巩固了友好关系,A项正确;露梁海战只是挫败了日本当时的侵略,并未使日本彻底放弃对外扩张企图,后来日本仍有对外侵略行为,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露梁海战时间相差甚远,排除C项;明朝海禁政策主要是出于政治、经济、海防等多方面因素,并非直接由露梁海战导致,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为后续达·伽马远航印度探索了路线,积累了航海经验,C项正确;开启欧洲与亚洲直接贸易的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而非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排除A项;“海上马车夫”是指17世纪的荷兰,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走向海外”体现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殖民征服”强调的是对殖民地的占领与控制,“殖民统治”强调对被征服地区的全面管理,这一进程体现了从探索到控制,D项正确;扩张范围由近海到远洋只是地理空间上的变化,不能全面体现“走向海外”“殖民征服”“殖民统治”三个阶段的本质区别,排除A项;西欧殖民扩张手段一开始就带有暴力色彩,并非从和平到暴力,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殖民扩张从一开始就有掠夺财富的目的,贸易也是为掠夺服务的,其目的并非从贸易到掠夺的转变,排除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影响力较大的宗教改革,这场改革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确立了国王在英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图中亨利八世居于中间,这说明国王权力得到明显加强,B项正确;A项是加尔文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的结果,排除;英国的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答案】A
【解析】《人权宣言》以法国启蒙思想为理论基础,宣扬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体现了人权原则、主权在民等,A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的英国,主要是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与1789年以及法国启蒙思想为基础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主要是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巩固,规范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其时间和内容重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美国北方地区盛行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而南方是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两种经济制度在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存在尖锐矛盾,这是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联邦政府权力在南北战争前并没有极度膨胀,且与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关联不大,排除A项;黑人奴隶制度是南北经济制度差异的表现之一,但仅说黑人奴隶制度完整保留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涵盖战争爆发根源,排除B项;南北战争是美国的内部问题,与英国关系不大,排除C项。
14.【答案】B
【解析】从图中的时间信息,以及“色当”“重大战役”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1871年德国统一战争时期的欧洲形势图,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答案】A
【解析】早期无产者缺乏自觉的阶级意识,只是停留在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剥削的抗议,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A项正确;推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工人运动的兴起,并非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非完全否定资本主义发展,而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等问题,同时憧憬理想社会,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工业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日本学习西方制定现代法律,是其全面西化、推进近代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日本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近代化进程,C项正确;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虽国力增强,但其距离成为亚洲霸主还有很长的路,法律颁布与成为亚洲霸主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这些现代法律的制定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秩序,促进而非阻碍其发展,排除B项;法律的颁布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并未引发社会严重动荡,排除D项。
17.【答案】(1)客观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装备设施落后。(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伟大意义:实现革命重心地区的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扼杀企图;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传播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突破教条束缚,坚持实事求是;抓住机遇,适时作出调整;依靠人民群众,凝聚实践智慧;目标坚定,在曲折中坚持方向。(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评分参考】
(1)客观困难:任意一点2分,共4分;意义:任意一点2分,共4分。
(2)相似之处:任意一点2分,共6分。
18.【答案】(1)主题:人文主义。(2分)
内容:人性方面,肯定人的欲望,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自然方面,创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宇宙方面,提出“日心说”取代“地心说”。(每点2分,共6分)
(2)表现:政治上表现在社会契约、权力制衡、民主法治打破了封建专制与神权政治的桎梏,构建了以理性为基础、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框架;经济上表现在启蒙思想倡导个人自由、市场机制、有限政府等核心原则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重塑,以及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文化上表现在理性主义、科学精神、民主平等重塑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价值体系、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推动了传统宗教神权文化向现代世俗理性文化的转型。(每点2分,共6分)
【评分参考】
(1)主题:2分。
内容:每点2分,共6分。写到人性、自然、宇宙三个维度相近的意思即可得分。
(2)表现:每点2分,共6分。答案的结构是内容+影响两部分,写到与内容或影响中的一部分相近的意思即可得分。
19.【答案】(1)原因:议会选举改革,民主政治发展,法律制度调整;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启蒙思想的影响;女性自身的斗争。(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工业城市增多;投资多元化;行业多元化;出现新的商业融资形式;地方商业网络的形成;国家对市场、贸易进行干预,干预主义逐步形成并发展;股份制和合伙制得到新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评分参考】
(1)原因:分政治、经济、思想、女性自身四个层面,每个层面2分,答到三个层面得6分。同一层面写到一个要点即可,不同要点不重复给分。
(2)变化:任意一点2分,共6分。
20.【答案】示例一(12分)
古代玛雅人的一天
晨光初绽,帕伦克城邦的陶笛声唤醒石屋内的人们。男人们肩扛黑曜石锄头,走向梯田播撒玉米种,妇女用可可叶包裹面团,在泥灶上烘烤“塔克”。市集传来玛雅历法石盘的敲击声,工匠蹲坐于神庙基座,用浮石雕琢国王献祭的场景,碎屑落进羽蛇神浮雕的眼窝。
正午,祭司登上金字塔,在祭坛点燃松脂,向太阳神呈上蜂蜜浸泡的人心果。孩童追逐着长尾鹦鹉,学唱260天神历的颂歌,母亲们在天然水井边浣洗棉纺裙,水珠映出石灰岩峭壁上的星图刻痕。
暮色中,长老在观象台调整“卡拉科尔”天文塔的观测孔,捕捉金星运行轨迹。篝火旁,陶工将新制的彩绘碗传递给商人-这些绘有雨神恰克的器皿,明日将随独木舟运往尤卡坦海岸。当银河漫过金字塔尖,石墙上的象形文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记录着又一个被神明祝福的昼夜。
示例二(12分)
古代阿兹特克人的一天
晨雾在特斯科科湖面未散,独木舟已载着玉米秧苗划向浮动园地。农人用木铲疏通芦苇田埂,水蜘蛛在渠网间掠过,惊起产卵的胭脂鱼。金字塔顶端腾起第一缕祭祀烟,祭司用龙舌兰刺扎破耳垂,将血滴入盛满可可的陶碗。市集的石板路上,游商卸下热带鹦鹉的翠羽和火山玻璃,换取盐粒与棉布卷。
正午烈日炙烤着训练场,少年们绑着沙袋练习投掷标枪,黑曜石碎片在木柄上闪着寒光。金匠作坊里传出清脆敲击声,工匠正将蜂蜡涂抹在金片上-那是为战神打造的胸甲纹样。突然鼓声大作,凯旋的战士押送俘虏穿过中央广场,他们发辫上系着的铜铃与锁链碰撞出沉闷的回响。
日影西斜时,母亲们领着女孩采摘仙人掌果,紫红汁液染红了研磨用的石臼。神庙台阶上,抄写员用胭脂虫染料在树皮纸上描绘新征服的疆域,商队骆驼的剪影正跋涉在落日边缘。黄昏的风掠过水上园地,带起晾晒的辣椒碎末,迷了正在雕刻历法石的老人的眼。
月升时刻,家家户户的石灶中升腾起炖豆角的香气,父亲用燧石刀削着橡木,为明天的生产活动制作新农具。孩童围听祖父讲述羽蛇神化星的故事,火光照亮墙绘上260天的神圣历法。夜巡战士的皮靴踏过运河石桥,远处金字塔顶的圣火忽明忽暗,像诸神俯瞰人间的瞳孔。
示例三(12分)
古代印加人的一天
安第斯山鹰的啸叫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库斯科的梯田中已有劳作的人们晃动的身影。农人按土地分配图普的标记播撒藜麦,骆马群驮着铜矿原石踏上皇家大道。太阳神庙内,女祭司用金秤称量贡品玉米,每粒金黄的重量都刻进结绳的彩色绳结。
正午的作坊区蒸腾着热浪,纺织女工将羊驼毛染成七彩虹色,织机梭子穿梭如飞。石匠们凿击安山岩的声响与军号共鸣-新征的士兵正在广场演练投石索,少年们脚踝绑着重石练习山地急行。驿站信使嚼着古柯叶疾驰而过,腰间皮囊里的结绳文书沙沙作响。
日轮坠向马丘比丘时,查斯基信使接力传递马铃薯丰收的消息。工匠往熔炉添加木炭,液态金银流入美洲豹形态的模具。四大政区长官齐聚石厅,将各自辖区的人口结绳拼合成帝国版图,月光从观测塔的天窗斜射而入,正落在象征萨帕印加权力的金椅边缘。
星光缀满高原之夜,母亲用煮土豆擦拭幼儿掌心处染疾的皮肤。老者往家族结绳添入三根黑线:红绳记铜矿产量,黄绳录新生儿数,绿绳系着明日商队出发的吉时。寒风卷过印加古道,守夜战士裹紧羊驼毛斗篷,岩壁上凿刻的太阳历泛着冷光,银河正流过皇帝沉睡的宫殿穹顶。
【评分参考】
(1)标题2分:要求明确写出描述的是哪一种文明的印第安人。
(2)以一天中的时间变化为写作顺序:2分。
(3)述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以上的层面:每个层面2分。(史实不准确不能得分)
(4)行文流畅,合理分段分层,逻辑严密:2分。
(5)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