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联考(高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汉、唐部分地区水利工程数量对比。据此推知,唐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汉 18 19 4 5 - 1 1 4 1 -
唐 32 11 32 24 15 18 12 44 20 29
A.北方农业经济陷入了衰退
B.运河提高东南州郡政治地位
C.南方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D.高产农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
2.中央苏区流传有这样的歌谣:“共产党,为人民,南征北战为穷人;打土豪,铲劣绅,帮我穷人闹翻身。”“人民政权苏维埃,恩情比天还要大,领导人民分田地,分田分屋又废债。兄弟姊妹要想开,求神拜佛不应该,要想日子过得好,只有拥护苏维埃。”由此可见
A.根据地有序废除农村土地私有制
B.土地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C.苏区政府使农民掌握了基层政权
D.群众配合红军反“围剿”斗争
3.1952年2月5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致函国际奥委会,声明将派出运动员参加第15届奥运会,并在2月13日挪威奥斯陆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46届全会上,提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继续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组织》的书面发言,以表明我们参会的坚决态度。中国此举旨在
A.履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B.与第三世界深入合作
C.展示新中国的精神风貌 D.揭露美国侵朝的野心
4.希拉康波利斯古城位于上埃及,这一聚落在公元前3800年至前3400年间曾经历显著的扩张,城中可能有5千至1万名居民。产自希拉康波利斯的陶器制作精美,其标准化的式样表明有一群能工巧匠正依照共同的范例进行批量生产。这反映出当时该地
A.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B.官僚行政系统比较完善
C.成为埃及经济文化中心 D.经济活动以工商业为主
5.大流士一世在波斯波利斯建造了华丽的宫殿,墙壁上的浮雕描绘了帝国臣民朝贡的队伍,亚美尼亚人、巴比伦人、叙利亚人、印度人······每个民族的代表都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把当地的特产献给宫廷。这可以用来佐证波斯帝国
A.消弭了境内民族冲突 B.统治着风俗不同的广大地区
C.采取了和平发展政策 D.利用武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6.12世纪时,西欧的农民经常把剩余的粮食带到附近的市场或城镇卖掉,换来的钱可以购买他自己生产不出来的东西(比如盐)或者不愿意生产的东西(比如布匹和瓦罐)。随着贸易的发展,农村经济渐渐地融入一个地区的贸易网络之中。这
A.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 B.助推城市自治的发展
C.导致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激烈 D.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7.据朝鲜《三国史记》记载,新罗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贞节等,检察北边,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县”。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个、县293个。由此可见,新罗
A.开始确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
C.效法中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土地国有的制度
8.据研究发现,玛雅人已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运行规律和日食的周期。他们通过相当于23.75年的长时间的天象观测,计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满月,从而算出了一个太阴月的长度。玛雅历法十分复杂精密,其精确度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希腊、罗马所用的历法。由此可知,玛雅人
A.借助神权维护政治思想统治 B.农业成就领先世界
C.经济文化推动亚非文明进步 D.文明发展的独特性
9.下图为1498-1499年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圣母怜子》雕像。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基督的遗体,她的脸上是无法言喻的悲痛。这体现出创作者
A.提倡人文主义精神 B.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C.强烈反对宗教神学 D.主张建立公平社会
10.15至16世纪,各种探险的书面记述在西欧迅速广泛传播。1493年,哥伦布回到西班牙的两个月后,他首航美洲的书信便在意大利以拉丁语译文的形式出版。1525年,麦哲伦航行的原始记录仅在3年内便出现意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版本,覆盖了主要城市的读者。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 B.地理学和造船技术进步
C.王室积极投资海上探险 D.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11.从1513年起,葡萄牙人强迫进出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必须到马六甲贸易,并派军舰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税。对于不从者,没收货物。在1544年以前,马六甲港口的税收每年达1.2-1.5万杜卡特,自1547年起,税收提高到每年2.75万枇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达8万杜卡特。由此可见,葡萄牙
A.通过垄断贸易获取暴利 B.殖民强国地位得到列强认可
C.推动欧洲商路中心转移 D.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受益者
12.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西方礼仪规范。各教科书根据文部省《指导要领》的规定,在教科书上明确“文明开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还实行官派留学制度,直接学习西方礼仪等。这说明日本的“文明开化”
A.全面照搬西方文化 B.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进
C.建立民主政治制度 D.摆脱了封建残余影响
13.管乐器在19世纪以前仅为少数贵族捌有。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法国出现不少管乐制造公司。如法国音乐天才贝森1858年开始在伦敦建立工厂,批量生产管乐器。这一时期,乐器品种增多,产量增加。管乐器进入广大中产阶级家中。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A.推动了艺术创新 B.加速了社会分化
C.催生了休闲娱乐 D.丰富了人们生活
14.根据《法兰西共和国公报》记载,1871年3月26日的选举采用直接普选制:全市20个区共推举647名候选人,最终选出92名委员(其中工人代表35名)。选民登记率高达70%,远超第二帝国时期40%的平均水平。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委员会掌握政权。这可以用来说明巴黎公社
A.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B.接受第一国际领导
C.获得全国民众拥护 D.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15.1879至1884年,为比利时服务的探险家斯坦利在欧洲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打着“上刚果研究委员会”的旗号到非洲探险。在刚果河流域先后建立几十个殖民据点。法、英、葡、德诸国也纷纷插手刚果河流域。这表明当时欧洲殖民者
A.联合对非洲进行殖民 B.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C.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 D.推动了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6.1905年8月,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抵制英货和开展“斯瓦德希”(自产)运动。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1907年10月,加尔各答群众集会示威转变为街垒战。1908年7月孟买10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殖民当局释放提拉克。这反映出当时的印度
A.国大党坚决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妥协性
C.各阶级觉醒推动反英斗争发展 D.多地采取暴力形式对抗殖民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清朝前期先后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族贵族叛乱,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北疆的蒙古、哈萨克游牧地区以及哈密、吐鲁番实行札萨克制,在南疆塔里木盆地实行伯克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贵族治理新疆;同时,在土地开垦集中的地区设置州县。19世纪70年代,面对英俄势力的侵入,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并在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光绪朝收复新疆后,一改因俗而治的传统,改设行省,推广州县,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都统、参赞、办事、协办、领队各缺,概予裁撤”,道府州县数量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四道、六府、八厅、二十一县的行省建置框架。
-摘编自高月《去“藩”归“省”:清代治理新疆有何独到之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新疆措施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认识。(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对西欧商业贸易影响重大。15、16世纪的西欧成为当时世界市场的中心。以安特卫普地区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成为异常活跃的商品市场区。商品市场特别活跃,国际贸易繁荣,商品交易种类繁多,市场中心进一步拓展。银行和金融系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兑换凭证的使用、信用制度的建立,以及股份公司的出现,对商品市场交易方式的改变和资金需求的满足都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提高了商品市场交易效率,加速了整个西欧经济和商品市场新发展。在商业贸易变化中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魏跃军《14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西欧商品市场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
以英国和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之所以在15-16世纪开始社会转型,其主要是西欧在这二、三百年的转型时期,逐步形成与发展有利的社会机制,如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等,多元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结构保障了社会财富的普遍积累与资本的原始积累。
-摘编自王同峰《主体权利观念是近代西方文明之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4至16世纪末西欧商业贸易发展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至16世纪末西欧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提出了铲除“文明制度”、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主张。与他一样,法国的圣西门和英国的欧文,都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反对私有制。他们企图通过和平手段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摘编自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等
材料二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由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工人阶级是历史上的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宣言》的发表,既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又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的发展。从1850年起,《宣言》的德文版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69年以后,又先后被译成俄文、英文、法文、丹麦文、波兰文、西班牙文、亚美尼亚文等。
-摘编自郝立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进步之处,并指出其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多元文明交相闪耀或齐放光芒的进程。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虽然有不同文明的兴起和衰落、融合或博弈、交流或冲突,但多元文明的共生共存是常态和主流,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本生态。事实上,共同存在的多元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推动了不同地区的进步。
-摘编自王磊《全球化时代世界文明共处与发展之道》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可以看出,汉唐水利工程突出的差异体现在南方,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水利事业在唐代有了长足进展,意味着唐代南方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故C 项正确。北方农业经济陷入衰退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运河提高了东南州郡的经济地位,排除B项。高产农作物得到推广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央苏区的民众分得土地后拥护苏维埃政府,可见土地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故B项正确。当时苏区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材料未见农民掌握基层政权、群众配合红军反“围剿”斗争,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通过公开声明和提交书面发言的形式,表明我们一定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坚决态度,旨在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精神风貌,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在鼎盛时期城中可能有5千至1万名居民,说明人口承载力较大,而且陶器制作精美并出现标准化样式,这两者均表明当时该地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正确。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排除B项。希拉康波利斯古城是否成为埃及经济文化中心,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古埃及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故排除D项。故选A项。
5.B【解析】根据材料“每个民族的代表都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把当地的特产献给宫廷”,可以得出波斯帝国统治着风俗不同的广大地区,故B项正确。“消弭了境内民族冲突”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采取了和平发展政策”与史实不符,依据材料也无法得出,排除C项。“利用武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
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中期西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并逐渐融入地区商业贸易网络中,这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故D项正确。这一阶段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无法动摇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导致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激烈,排除A、C两项。城市自治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故选D项。
7.C【解析】根据材料,新罗景德王七年(748)“遣阿飡贞节等,检察北边,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县”,景德王十六年(757)有郡177个、县293个,这是新罗效法中国设置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 项正确。新罗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在7世纪末,排除A项。材料未见新罗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推行土地国有制度,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8.D【解析】材料显示,玛雅人掌握了日、月、金星等的运行规律和日食的周期。他们通过相当于23.75年的长时间的天象观测,计算出在11960天中有405次满月,从而算出了一个太阴月的长度。玛雅历法十分复杂精密,其精确度超过了同时代希腊、罗马所用的历法,可见其文明发展具有独特性,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玛雅人借助神权维护政治思想统治,排除A项。玛雅人的历法虽然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但不能依据材料得出玛雅人农业成就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见其经济文化推动亚非文明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圣母怜子》把神人性化,充满人文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挑战天主教会权威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B项。创作者宣扬圣母的人性光辉,而圣母属于宗教神学范围,排除C项。仅凭这一个雕塑看不出创作者主张建立公平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10.A【解析】15至16世纪,各种探险的书面记述在西欧迅速广泛传播,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对金银财富的迫切需求,故A项正确。地理学和造船技术进步、王室积极投资海上探险均不是导致各种探险记述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7至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1.A【解析】根据材料“从1513年起,葡萄牙人强迫进出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必须到马六甲贸易,并派军舰日夜巡航,向商船征税。对于不从者,没收货物”“在1544年以前,马六甲港口的税收每年达1.2-1.5万杜卡特,自1547年起,税收提高到每年2.75万杜卡特,到1600年甚至高达8万杜卡特”,由此可见,葡萄牙通过垄断贸易获取暴利,故A项正确。材料未见葡萄牙殖民强国地位得到列强认可、推动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排除B、C 两项。西班牙开辟自美洲至亚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2.B【解析】日本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以推进西方礼仪规范;各教科书根据文部省《指导要领》的规定,在教科书上明确“文明开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治政府还实行官派留学制度,直接学习西方礼仪,可见这场“文明开化”运动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进,故B项正确。材料未见日本全面照搬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3.D【解析】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法国出现不少管乐制造公司,管乐器进入广大中产阶级家庭,可见工业革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未见工业革命推动了艺术创新以及加速了社会分化,排除A、B两项。工业革命之前就存在休闲娱乐,排除C项。故选D项。
14.D【解析】根据采取直接普选制、92名委员中有工人代表35名、选民登记率高达70%,可见巴黎公社具有人民民主性质,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见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以及接受第一国际领导,排除A、B两项。巴黎公社仅是巴黎一个城市的孤军奋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5.C【解析】材料可见当时比、法、英、德、葡等国竞相插手刚果河流域进行探险殖民,表明当时欧洲殖民者加快侵略非洲的步伐,故C项正确。材料未见欧洲殖民者联合瓜分非洲,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几乎占领整个非洲,排除B项。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6.C【解析】材料显示,1905年8月,加尔各答万人大会决定抵制英货和开展“斯瓦德希”(自产)运动。1906年运动扩展到全印。1907年10月,加尔各答群众集会示威转变为街垒战。1908年7月孟买10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殖民当局释放提拉克。可见这次斗争中,各阶级觉醒推动了反英斗争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见国大党要求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排除A、B两项。材料看不出多地采取暴力形式对抗殖民者,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1)由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到系统的行政建制框架;由因俗而治到垂直的中央集权管理;由军事上的平定叛乱到武装反抗侵略;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历朝中央政府重视边疆治理;治理措施多样且不断调整;边疆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中央集权的需要。(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从札萨克制、伯克制到行省建制框架,可得出从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到系统的行政建制框架、从因俗而治到中央集权管理;根据材料中从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维吾尔族贵族叛乱到抵御英俄势力对新疆的入侵,得出由军事上的平定叛乱到武装反抗侵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得出治理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第(2)问,从重视边疆治理、治理措施多样且不断调整、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服务于中央集权的需要等角度谈认识即可。
18.【答案】(1)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的流行;金融服务和较为先进的企业制度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的情给分)
(2)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冲击了亚非拉美文明的发展;提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思想、商品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以及金融服务和企业制度发展等方面分析时代背景即可。
第(2)问,从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世界各地联系、冲击亚非拉美文明发展等角度分析历史影响即可。
19.【答案】(1)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反对私有制;主张建立平等、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每点2分,共6分)
(2)进步之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影响: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亚洲和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反对私有制”“企图通过和平手段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和材料二中《共产党宣言》提出的目标,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等方面分析相似之处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一中“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对欧洲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对亚洲和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即可。
20.【答案】示例:
论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同推动的结果。(2分)
阐述: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各具特色。在大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国文明,这些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政治上形成君主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在地中海地区的古代希腊、罗马,是海洋文明和工商业文明的代表,发展了人类早期的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中古时期,西欧形成基督教文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业发展,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文精神得到复兴,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近代以来,英、法、美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不同的政治体制。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日、德三国分别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8分)
总之,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共同推动了文明进步。(2分)
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考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也可的情给分。
【评分细则】
一等(12~8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概念解析较准确,要素分解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 0分):概念解析偏离、观点不明确;解析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读设问,看清设问中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找到关键点:结合世界史知识,择取材料中整体或部分观点,自拟论题。然后,围绕设问细致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找到适合自己论证的论题。最后,结合所学从多个国家不同角度进行多方面阐释,注意进行小结即可。论证时,务必注意论题明确,条理清晰,史实准确合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