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遂宁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提出:文明都是沿着宽阔、平坦的河谷兴起的,这些地区拥有肥沃的沉积土壤,但鲜有雨水的浸润。因而,河水灌溉就成了这些地区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条件。下列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进程是()
A.农业生产与粮食盈余一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一人口增长与定居生活一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
B.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农业生产与粮食盈余一人口增长与定居生活-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
C.人口增长与定居生活-农业生产与粮食盈余一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一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
D.农业生产与粮食盈余一人口增长与定居生活-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一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
2.下表所示为《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序号 主要内容
第1-5条 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第6-126条 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第127-195条 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的规定
第196-241条 关于人身保护的规定
第242-277条 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的规定
第278-282条 关于奴隶的规定
A.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
C.凸显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成为西方法治思想主要渊源
3.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4.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5.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6.《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以判断()
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 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
C.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引发了宗教战争 D.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8.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的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反映了()
A.航海贸易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 B.航海家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航海家活动得到本国统治者支持 D.国家力量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9.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价格革命的冲击
10.在18世纪的欧洲,土豆经过各国君主的推动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庄园里开始用一部分土地种植土豆来作为口粮,并把剩下的土地用来种植有交换价值的谷物;与此同时,地主也非常乐于推荐农民食用土豆,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大部分直营土地用来搞有利可图的东西。这可用于说明,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
A.造成了人口急剧增长 B.加速了封建经济解体
C.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 D.加剧了列强殖民争夺
11.下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漫画。画中右边是新教徒,左边是天主教徒,中间是一架天平,天平右侧托盘中的物品是圣经,左侧为教皇。该漫画意在()
A.宣扬教皇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 B.说明新教的势力已远超天主教
C.强调灵魂获救要靠自己阅读圣经D.呼吁教会主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2.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13.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托利党领袖博林布洛克在《爱国君主思想》一文中反对“篡权”的内阁与政党,“党派是一种政治罪恶”,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政道路曲折复杂 B.启蒙运动尚未展开
C.两党竞争十分激烈 D.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14.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15.下表是1961-1962年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基建投资(亿元) 年度指标(万吨) 钢产量(万吨)
1961年 11.88 850 870
1962年 5.07 600 667
A.降低成本以缓解财政危机 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
C.压缩产量以减轻市场压力 D.国民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16.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三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尽管历史上古希腊有多次著名立法活动,但它们大都限于城邦内部从未出现过统一的法典,其法律是典型的城邦法律。古希腊城邦中公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各种政治、宗教、文体等活动,加上政治上较为民主,因而古希腊的精神文明较为发达,在古希腊的文化背景下,法学不可能发达起来,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法律思想和著作,但他们在本质上是把政治法律问题视为人的道德问题,致使商品经济发达的古代希腊诸城邦初期的私有制立法中甚至没有表示所有权的专用术语。公元前594年的梭伦立法甚至是用诗句表述的。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古希腊的法律虽然起源较早,但留给后世的主要是一些文物性遗产,其文明形态明显地属于断代型的。
-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
材料二 古罗马自公元前450-前449年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后,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因而是典型的国家法律。古罗马从城邦逐步发展为统一的帝国,鼎盛时期领土几乎同今日的美国一样,人口也达到一亿以上,其社会关系也是最复杂的。因而古罗马人无暇像古希腊人那样极具浪漫精神的自由生活,而是更注重于实际行动。因此,他们更注重法律的创制与实施,加之古罗马法学家们对理性的崇拜与发展,最终使得古罗马的法律虽发展于古希腊之后,但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如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的“权利主体”、“合伙”、租赁”等法律术语,在古罗马社会早已被广泛使用。这些最终使共和国乃至帝国的统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且罗马法也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适合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制度的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制度不同的因素并分别进行解释说明。(8分)
18.城市,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用以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规定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通过特许状所建立的政府组织体系在某些重大方面与当代宪政体系相似:政府在权力上受到限制、官员定期选举等。因此,特许状类似于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中的“特别授权”的法律。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如果说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那么佛罗伦萨则是其最辉煌的舞台。当时佛罗伦萨人口约有9万人,而在校读书的约有1万~1.2万人。按1380年该城进行的人口普查,每个家庭平均为4.2人,以此计算全城约有2万户,差不多每2户就有1人在校学习。罗棱索·美第奇统治时期,也大力倡导文化事业,1473年建立比萨学院,每年为学院提供经费6000佛罗林。此外,比起意大利其他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的政权基础更广泛,不但有商业资本家、金融高利贷者和产业资本家,而且还有一定的下层小手工业者,官吏实行短期轮流制,使普通市民有进入政府的可能。
-摘编自张桂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成因分析》
材料三1787年的5~9月,费城全市笼罩在一片溽热的暑气中。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面临着两难选择。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能否通过谈判或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二是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达到一种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以内?
-摘编自刘俊利《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特许状所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罗伦萨能成为文艺复兴“最辉煌的舞台”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费城制定的宪法是如何解决材料所提出的问题的,并对该宪法进行评价。(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艺术家的热心保护人,建造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富于艺术魅力。受其影响,一批富有而具权势,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谈交流,这种特殊的交际场所被称为沙龙。在那里,贵族可以公开地与受过良好教育的平民打成一片,知识分子可以得到从善如流而又百般挑剔的听众。沙龙还是重大交际的场所,巴黎的沙龙女主人曾为数位启蒙哲学家出面争取学术要职或其他显赫的地位。在欧洲,巴黎的沙龙最为著名,意大利半岛、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也有无数的沙龙。
材料二17世纪中叶,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这些咖啡馆的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这些组织往往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识字、农业、音乐、绘画、戏剧、公共卫生、废奴以及科学等。在18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一个大城市和城镇都有数百个这样的组织。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浏览最新流行杂志和报纸的集会场所,这些集会普遍带有启蒙运动的社交性质。
-以上均摘编自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兴起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咖啡馆文化与法国沙龙文化相比,有何不同。(6分)
遂宁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1.D【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文明都是沿着宽阔、平坦的河谷兴起的--河水灌溉就成了这些地区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条件”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水泛滥所带来的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灌溉条件,对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发展与根食盈余必然导致人口的增长,并使得人类在大河流域逐渐定居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逐渐产生,人们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白益激烈,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形成了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D 项正确:是农业生产与粮食盈余带来人口增长与定居生活,出现了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形成了等级严密的社会系统,A、B、C三项与这一进程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对司法、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相对全面系统的规定,其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直接产物,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凸显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不平等,排除C项;西方法治思想的主要渊源是罗马法,排除D项,故选A项。
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前后(西欧)。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开放性,普通人能成为会员,13世纪之后,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入会门槛提高,这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普通人无法在竞争中胜出,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便逐渐控制了行会,B项正确;这一时期并没有明显的技术革新,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行会准入门槛提高,与城市管理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世纪城市实现城市自治,王权井未加强对城市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得出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图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下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伊斯兰文明保留了大量古希腊文献,后逐渐转泽为其他语言流传,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西方文明,B项正确:“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旨在说明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伊斯兰文明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承,希腊字母演化过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6.C【详解】依据题干~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可见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不具有固定的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C项正确;玛雅人有建立众多城市国家,排除A项;古代美洲也曾经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题千反映的是玛雅人的农业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体现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排除D项。故选C 项。
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圈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得西欧人找到了一条新的商路,推动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B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未涉及宗教战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5-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西方的民航海贸易得到国家支持,而非航海贸易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A项:欧洲的航海家在本国被视为英雄,但在被殖民国家却被视为殖民者、掠夺者、排除B项:西方殖民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排除C 项。故选D项。
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于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可知,17世纪初,茶叶价格较高,而到17世纪末,随着商业革命的影响,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原因.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持续走低,B项正确;茶叶价格的变化,与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价格革命冲击的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美洲高产粮食作物土豆传入欧洲之后,在政治力量影响下不断推广,因其产量较高,农民和地主在满足自给性需求以外,能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精力从事商品性生产,这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B项正确:“人口急剧增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高产粮食作物”,而“增加了政府备荒选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高产作物在欧洲的传播“没有涉及“殖民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
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从漫画中可知,天平右边重于左边,说明新教徒和圣经比教皇和天主教徒重要,结合时间16世纪,说明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圣经和上帝的重要性,即宾扬因信称义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因信称义,非宣扬教皇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新教和天主教会的力量对比,排除B项:材料与呼吁教会主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营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
13.A【详解】根据材料“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揪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_...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可知,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打击反对内阁与政党,主张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英国国王在此影响下,开始扩大君主权力,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A项正确;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项;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而非两党竞争,排除C项: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掌握国家政权,其实力并不弱小,排除D项。故选A项。
14.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围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避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5.D【详解】从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统计表的数据可得出,钢铁产量有所调整下降,这是中央“八字调整”方针实施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成本下降,排除A项:当时仍然是计划体制之下的公有,排除B项;当时是计划体制,并没有涉及到市场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如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山温泉宾馆的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与传统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不同、说明原有经济体制逐断打破,D项正确: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 项:1980年是对外开放初期,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是在九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古希腊起源较早,古罗马起源较晚:古代希腊没有统一的法典,古罗马是典型的统一国家法律:古代希精的表述缺乏专业术语,古罗马法的表述更加务实(专业术语多);古希腊对后世的影响是断代性的,影响较小,古罗马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每项2分,共8分)
(2)政体的模式: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古罗马是相域辽阔的大帝国,民族性格:古希腊极具浪漫主义;古罗马更加务实。社会结构: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社会结构简单:古罗马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法学家的队伍:古希精法学家注重道德;古罗马法学家注重理性。(每项2分,共8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占希腊的法律虽然起源较早”与材料二”古罗马自公元前450-前449年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起源较早,古罗马起源较晚:根据材料而“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因而是典型的国家法律。”与材料一但它们大都限于城邦内部从未出现过统一的法典其法律是典型的城邦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代希 没有统一的法典,古罗马是典型的统一国家法律:根据材料-“致使商品经济发达的古代希腊诺城邦初期的私有制立法中甚至没有表示所有权的专用术语”与材料二“如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的“权利主体'、“合伙”、“租赁”等法律术语,在古罗马社会早已被广泛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的表述缺乏专业术语。古罗马法的表述更加务实(专业术语多):根据材料-“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古希腊的法律虽然起源较早,但留给后世的主要是一些文物性遗产,其文明形态明显地属于新代型的。”与材料二”且罗马法也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适合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对后世的影响是断代性的,影响较小,占罗马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影响深远。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占代的世界。根据题干“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法律制度不同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政体的模式,民族性格,社会结构以及法学家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材料一“古希腊城邦中公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各种政治、宗教、文体等活动,加上政治上较为民主”与材料二“古罗马从城邦逐步发展为统一的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古罗马是覆域辽阔的大帝国:从民族性格角度看,根据材料二“因而古罗马人无程像古希腊人那样极具浪漫精神的自由生活,而是更注重于实际行动。”可知,古希腊极具浪漫主义:古罗马更加务实;从社会结构上看,根据材料-“古希腊城邦中公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各种政治、宗教、文体等活动,加上政治上较为民主”与材料二“鼎盛时期领土几乎同今日的美国一样,人口也达到一亿以上,其社会关系也是最复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精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社会结构简单;古罗马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从法学家的队伍看,根据材料一“虽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法律思想和著作,但他们在本质上是把政治法律问题视为人的道德问题。”与材料二”因此,他们更注重法律的创制与实施,加之古罗马法学家们对理性的崇拜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法学家注重道德:古罗马法学家注重理性,
18.(1)影响:促进了自治城市的出现(从法律上保障了城市的自治权利):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壮大;有利于强化封建王权;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为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每项2分,共6分)
(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世俗教育的发展:政治环境较为宽松;执政者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丰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沉淀:汇聚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文人学者。(每项2分,共8分)
(3)解决:采用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2分)
评价: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方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
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性别、种族歧视也可);为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每项2分,需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评价,共6分)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影响: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主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用以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规定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可知,促进了自治城市的出现(从法律上保障了城市的自治权利);促进了市民阶层壮大:有利于强化封建王权:结合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的知识可知,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据材料“特许状类似于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中的“特别授权”的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原因:据材料“佛罗伦萨的政权基础更广泛,不但有商业资本字、金融高利贷者和产业资本家,而且还有一定的下层小手工业者,官电可行短期轮流制,使普通市民有进入致府的可能”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据材料“当时佛罗伦萨人口约有9万人,而在校读书的约有1万~1.2万人”可知,世俗教育的发展:据材料“比起意大利其他城市共和国,佛罗伦萨的政权基础更广泛“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环境较为宽松;据材料“罗校素·关第奇统治时期,也大力倡导文化事业”可知,执政者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据材料“1473年建立比萨学院,每年为学院提供经费6000佛罗林”并结合所学可知,丰席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沉淀:汇聚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文人学者。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解决:据材料“一是能否通过谈判或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采用联邦制:据材料“二是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达到一种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以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评价:结合1787年宪法影响的知识可知,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从宪法的地位、对资产阶级、对美国的发展和对关国内部等方面去分析,如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各方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从消极方面来说,可从奴隶制、种族歧视和内部矛盾等方面去分析,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性别、种族歧视也可);为南北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
19.(1)背景: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爱好;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推动。(每项2分,共8分)
(2)不同:参与人群更为广泛;以中间阶层和男性为主;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常常发展为正式组织:功能更为多样。(每项2分,共6分)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艺术家的热心保护人”可知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爱好:根据”,同时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邀请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谈交流”可知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层贵族妇女推动;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国文化沙龙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发展;14世纪的文艺复兴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沙龙文化的兴起。
(2)不同:根据材料二“到1715年,伦敦的咖啡馆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咖啡馆的顾客以男性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间阶层,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开放”可知英国咖啡馆文化参与人群更加广泛,且以中间阶层和男性为主;根据“非正式聚会常常发展为正式的组织,这些组织往往致力于某种活动或目标,如政治改革”可知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常常发展为正是组织:根据“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浏览最新流行杂志和报纸的集会场所,这些集会普遍带有启蒙运动的社交性质”可知其功能更为多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