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00: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荣昌中学高2027届高一下半期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2. 早期文明中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据此可知,古代文明的发展
A.受制于自然环境B.得益于区域交流C.呈现出多元特征D.展现出巨大差距
3. 在古代埃及的阶梯金字塔时代,人们认为驾崩的国王可以踩着阶梯升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神崇拜的连渐加强,因王升天不再是借助阶梯而是通过太阳光芒直接升天,因而逐渐建造起象征太阳光芒辐射的标准式金字塔。这反映了古埃及()
A.豪华的陵真建筑备受欢迎B.宗教开始与国家政治相结合
C.建筑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D.金字塔文明起源的政治基础
4. 苏格拉底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方式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方式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错误轻得多。”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肯定了雅典城邦至上原则B.歧视雅典劳动阶层力量
C.认识到直接民主的局限性D.已具有完善的治国理念
5. 《汉谟拉比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由此可推知,古巴比伦()
A.法典注重服务现实生活B.律法凸显公平至上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家庭成员地位日趋平等
6. 下图是印度电影《流浪者》的剧照,男主人公即使向神像哭诉现实的不公也无济于事。电影中一句“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的台词增加了影片的悲剧色彩。上述情节所依托的印度文化现象是()
A.佛教对种姓制度的冲击B.种姓制度下的职业世袭
C.法律对社会道德的规范D.婆罗门教与种姓的关联
7. 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并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西传后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表明()
A.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地区B.地区之间交流促进文字的产生
C.腓尼基字母因实用性强被其他文明借鉴D.商人推动了排尼基字母的传播
8.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属于波斯帝国特征的是
A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吸收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B.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体系,以货币税为主
D 国王是最高主宰,主张君权神授
9. 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D.渐与封土密切关联
10.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13世纪以后,农民向封建主交纳的货币增加,甚至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劳役地租。这表明当时庄园经济()
A.孕育了社会转型因素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D.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11.下面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
12.中世纪法国城市兴起于封建领主领地,领主掌握城市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向市民征收苛捐杂税,有的城市人民还须为领主服劳役,人身自由没有保证。11-13世纪,法国北部城市人民开展反封建领主控制的“城市公社运动”,这一运动()
A.使城市摆脱了王权统治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与自由D.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3.751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
A.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交往B.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
C.阿拉伯帝国曾经统治非洲D.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14.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实行“国郡里”制;赐给大夫以上官吏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作为“食封”,赐给大夫以下官吏一定数量的布帛作为“俸禄”。日本的这一改革()
A.完全照搬了唐朝的官僚制度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挽救了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D.使日本进入长期幕府统治时期
15.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朝鲜王朝照搬唐朝制度B.历代朝鲜国王均重视选官
C.规范选才推动社会发展D.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较大
16.从公元前12世纪中叶起,墨西哥高原开始出现美洲的第一种成熟的文化-奥尔梅克文化,其与玛阿兹特克文化应该有着密切联系。奥尔梅克文化的遗址中有美洲最古老的金字塔式平顶台庙,并且出土了不少玉饰品、玉斧、人形小陶俑、美洲豹的纹雕饰品。下列内容最有可能与该文化相关的是()
A.国王穆萨亲历“黄金朝圣”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C.采用二十进制知道零的概念D.土地矿藏牲畜等归国家所有
17.印加人培植了40多种植物,他们以玉米和土豆为主食;为了获得耕地,他们在气候干燥的山区坡地上筑起了层层梯田,并建立了庞大的灌溉系统,他们还使用鸟粪作为肥料,以提高农业产量。这反映了印加文明()
A.农业生产技术较高B.水利灌溉系统发达
C.浮动园地模式科学D.行政管理制度完善
18..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9. 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
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B.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
C.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D.西属拉美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
20.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乌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上述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传统大西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B.拉美国家生产方式的进一步革新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D.商业革命深化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材料二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18世纪,仅有记载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因布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 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打破了欧亚非大陆的孤立状态,更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经济重
构。欧洲商人通过跨洋贸易将美洲白银输入亚洲,导致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4倍(史称价格命)传统封建领主经济加速瓦解。与此同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使欧洲人口在1700年前后增长40%,而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超过12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1542年韵中写道:“我们带来的火枪与圣经,最终让这片土地(美洲)的黄金变成了灾难。”
-摘编自《全球通史》《哥伦布大交换》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作用。(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人类文明本因地域、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也正因这种不同,才能“合羹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摘编自盛世豪《深化文明交流加强互鉴共识》
材料二 所有古代文明都必然缺乏这种或那种资源。为获得或控制相关资源,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程 度不
等的交往。1500年之前,亚欧大陆大体被划分为农耕和游牧世界,两个世界的经济相互补充,双方有着密切的往来。
-摘编自晏绍祥等《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围绕“文明交流互鉴”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
荣昌中学高2027届高一下半期教学检测历史答案
1-5BCCCA6-10BBDCA11-15BCABD16-20CACBD
21.(1)原因:①统治者对先进文化的重视;②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
③帝国政局相对稳定;④所征服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答出4点即可)
(2)特点:①注重交通与通信建设;②借助宗教进行统治;③国家重视对人口与资源的控制。(答出三点即可)(6分)
(3)看法:①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源性、统一性等特征;②各古代文明都对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2.(1)变化:瓷器从上层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用品;中外瓷器贸易的规模扩大;中国瓷器的外销市场拓展;参与其中的商人群体来源更加广泛。(8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金银;商业规模扩张,商品流通量增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国制瓷业发达,瓷器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商品。(6分)
(2)作用:贵金属流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积累财富,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6分)
23.论题:古代世界各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不同区域社会的发展。(2分)
阐述:古代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也扩散到埃及和希腊,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起源,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都深受其影响。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兴起,既促进西亚、埃及、印度三大古老文明的深度交流,又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推行希腊化政策,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汉朝、罗马帝国及其他沿途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内涵。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的造纸术、印度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每个史实3分,共9分,若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总之,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