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含柳城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期中)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含柳城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期中)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00: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州市高中2024级4月联考试题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分)
注意: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8300至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批房址,出土的文物有打制石器和细小燧石器,以及大量的夹炭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此外,在陶器泥料中普遍发现了稻作遗存。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时期
A.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B.人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C.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D.具有完整的农耕体系
2.汉代,官员可以不经正常公文处理程序,直接向皇帝上报秘密奏章,奏章则由皇帝本人或皇帝所指定的人开阅处理,史称“上封事”。比如汉光武帝曾下诏,“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有司修职,务遵法度”。据此可知,“上封事”的推行
A.使中央决策日趋透明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扩大了监察官员职权 D.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
3.下图是新疆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童图》。图中是两个身着源自西亚地区背带裤的儿童,左边抱着“拂菻(东罗马帝国)犬”的孩童,右手高高举起欲抓住飞走的虫子;另一个孩童则睁大眼睛像是发现了什么,急切地呼唤同伴注意。该图可用于佐证唐代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市民阶层娱乐方式多样
C.绘画技法受拂菻影响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4.斗茶是宋朝时比较茶优劣的一种娱乐活动。宋徽宗曾撰写《大观茶论》,名臣蔡襄撰写了《茶录》,进士黄儒撰写了《品茶要录》。在民间,斗茶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等内容。这表明,宋朝斗茶活动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深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C.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D.推动种茶技术的大幅提高
5.明朝嘉靖年间,江苏吴县多有从事“各类工种的工人,终年佣外境”,江西泰和县民“多执技艺,四出谋生”,南昌县民也多以“手艺、工技"为生。这说明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有所发展 B.传统小农经济陷入衰退
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6.“通商大臣”这一官名,始于1844年10月清政府设置的“五口通商大臣”。初设时由两广总督兼任,1858年底改由两江总督兼职,其后又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南洋通商大臣”、从“三口(天津、牛庄、登州)通商大臣”到“北洋通商大臣”的名称沿革。这折射出该时期
A.清政府中央集权走向衰落 B.外交近代化的发展
C.清政府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D.列强侵略日益加剧
7.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上海创办了《劳动界》、在广州创办了《劳动者》、在北京创办了《劳动音》等刊物。这些刊物的宗旨都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增进他们之间的团结,“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这些刊物的创办
A.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B.促进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
8.下图为画家沈振黄于1937年创作的漫画,题为《日寇的末日快到了》。该漫画旨在
A.揭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坚定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C.批判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D.彰显敌后战场的抗战成果
9.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彰显了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D.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10.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已达农户总数的13.6%。1984年以后,专业户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B.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普及
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激发经济活力 D.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11.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其作品《俄狄浦斯王》中多次提到了“发言权”,而且借预言者忒瑞西阿斯的口说“你是国王,可是我们双方的发言权无论如何应该平等,因为我也享受这种权利”。这体现了该剧作家
A.积极维护贵族利益 B.对城邦体制的向往
C.主张扩大居民权利 D.对民主政治的推崇
12.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一方面推动各行省总督由波斯贵族担任,另一方面通过将财税权、军事权和行政权分立,来分散行省总督的权力。此外,大流士一世还在总督身旁置秘书一人,负责监视总督的一切行动。大流士一世的这些措施旨在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
C.实现中央机构分权制衡 D.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
13.下表是部分年份的西欧庄园农产品消费和售卖情况统计表。这说明,当时的庄园
年份 农产品直接消费占比(%) 农产品市场售卖占比(%) 农产品加工后售卖占比(%)
1250年 60 25 15
1300年 45 35 20
1350年 30 40 30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奴遭受领主沉重剥削
C.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 D.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14.1221年,日本后鸟羽上皇号召各地封建主起来声讨幕府。同年5月22日,幕府一方的北条泰时率18骑从镰仓逃出,5月25日就集结起军士19万骑。不久,幕府军打败了后鸟羽上皇。由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幕府体制下主从关系牢固
C.封建等级制度已被废除 D.武士集团重要性不断减弱
15.据记载,14世纪时马里帝国国王曼萨·穆萨曾带领大批随从前往麦加朝觐,其浩浩荡荡的骆驼队携带了大量黄金。朝觐队伍在开罗大为购买、施舍,致使埃及黄金价格下跌了五分之一,12年以后才恢复过来。据此可推知,马里帝国兴起和发展的优势在于
A.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B.实行了中央集权体制
C.与麦加文化交流频繁 D.控制了埃及主要城市
16.据统计,1518年居住在墨西哥的居民人口在1600万-2500万的区间内波动。但这个数目在1568年下降到300万,并在1618年时只剩160万。墨西哥人口的减少主要缘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D.黑奴贸易导致了人口流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统领50万秦军南下,与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苍南三大部落作战。秦军与西瓯部落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秦军三年不解兵甲,陷入粮草缺乏、进退两难的困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作出了凿渠运粮,深入越地的重大决策。灵渠修建时利用有利的自然形势,筑分水坝,拦湘江水使之提高水位,从而引湘水入漓水,沟通了湘江与漓江。秦军依靠灵渠运送军粮,终于打败西瓯的武装力量,统一了岭南。
-摘编自张铭洽《从秦水利工程看秦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此后,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了维护与完善。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三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西部地区出海、出边的新海路通道和新陆路通道。而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引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将打通广西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口的水路通道,实现江海联运,还将极大地提升西部地区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陆运河的开工建设,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韦善宁《平陆运河建设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灵渠修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明清三代维护和完善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平陆运河修建的时代价值。(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论译书》一文分析了中国洋务蹉跎三十年终遭惨败的原因,他认为洋务运动在继承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思想基础上,虽然引进了西方军事设备、军工技术,但也仅仅裹足于此,对于支撑西方强盛的西学并未深知,即使有所谓“格致”之学,也仅服务于军事用途,未能深入钻研。因此,中国之败在于不知彼,不能深知西学。针对官方译书“兵学几居其半”“算学、电学、化学、水学诸门”仅供“资以制造,以为强兵之用”的局限,梁氏提倡多译西方“穷理格物”之学、“格致性理”之学,其介绍、引进、倡导西学之着力点已偏向了自然科学。
-摘编自张亚东等《梁启超学术研究的文化立场-在西学与中学之间》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的认识。(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人民江山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鲜明地反映了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主体地位特征。国家长治久安、政党长期执政需要赢得人民的认同,应对国家风险、推动社会健康发展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地位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命脉,这三个维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本、执政之魂、执政之体,同时是“人民江山论”的政治根基、实践力量与绵延血脉所在。
-摘自张爱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江山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逻辑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哥哥也是一名船长。受到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王室决心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97年7月,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达·伽马的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在1498年5月到达了印度。1503年,达·伽马第二次来到印度。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香料所得纯利竟超过本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印度航路开辟以来,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人口仅150万的葡萄牙竟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这条航道为西方掠夺东方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是欧洲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
-摘编自周淑《伟大的海上探路者-达·伽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伽马能够成功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进行简要评价。(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答案:B。彭头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房址,说明人们已过上定居生活,B正确;此时尚未具备国家初始形态,A错误;遗址中出土打制石器和细小燧石器,但也有陶器等,不能判断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错误;材料仅提及发现稻作遗存,不能说明具有完整的农耕体系,D错误。
2.答案:B。“上封事”使官员可直接向皇帝上报秘密奏章,且由皇帝或其指定的人处理,这加强了皇帝对政务的掌控,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正确;秘密奏章并不使中央决策透明,A错误;材料未体现监察官员职权扩大,C错误;“上封事”与行政效率提升无关,D错误。
3.答案:D。唐代《双童图》中儿童身着源自西亚地区的背带裤,且涉及“拂蒜(东罗马帝国)”,这可佐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并非民族政策,A错误;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娱乐方式,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绘画技法受拂林影响,C错误。
4.答案:C。宋徽宗、名臣、进士都参与撰写与斗茶相关的著作,民间也有丰富的斗茶内容,说明宋朝斗茶活动拥有广泛社会基础,C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教化功能,A错误;材料未提及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B错误;斗茶活动与种茶技术提高无直接关系,D错误。
5.答案:A。江苏吴县、江西泰和县等地民众以手艺、工技为生,从事各类工种,这表明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新的经营方式有所发展,A正确;传统小农经济在当时仍占主导,并未衰退,B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商品化趋势,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朝并未废除,D错误。
6.答案:D。“通商大臣”的设置及名称沿革,反映了列强侵略加剧,通商口岸不断增多,清政府外交事务的变化,D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衰落,A错误;这一变化主要是列强侵略的结果,并非外交近代化发展的主动表现,B错误;清政府并非积极开展对外贸易,C错误。
7.答案:C。这些刊物旨在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增进团结,推动社会改造,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C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A错误;工人阶级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已登上历史舞台,B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D错误。
8.答案:B。1937年创作的漫画《日寇的末日快到了》,旨在坚定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念,B正确;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A 错误;漫画主旨不是批判日本侵略者罪恶,C错误;1937年敌后战场刚刚开辟,成果不显著,D错误。
9.答案:D。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体现了人们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D正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A错误;1952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B错误;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C错误。
10.答案:C。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关系调整激发经济活力的体现,C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A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机械化普及,B错误;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差距,D错误。
11.答案:D。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强调“发言权”平等,体现了对民主政治的推崇,D正确;材料未体现维护贵族利益,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权利,不是对城邦体制的向往,B错误;“居民”范围不准确,应是公民,C错误。
12.答案:A。大流士一世的措施,如任用波斯贵族担任行省总督、权力分立、设置秘书监视总督等,旨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建立官僚体系是手段,不是目的,B错误;材料是地方管理,不是中央机构,C错误;材料未宣扬君权神授观念,D错误。
13.答案:D。从表格数据看,农产品市场售卖占比和加工后售卖比不断上升,说明庄园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正确;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萌芽,A错误;材料未涉及农奴受剥削情况,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错误。
14.答案:B。幕府一方能迅速集结大量军士并打败后鸟羽上皇,说明幕府体制下主从关系牢固,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幕府与天皇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A错误;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未被废除,C错误;武士集团在当时很重要,D错误。
15.答案:A。马里帝国国王朝觐队伍携带大量黄金,致使埃及黄金价格下跌,说明马里帝国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这是其兴起和发展的优势,A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体制,B错误;文化交流频繁不是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优势,C错误;材料未提及控制埃及主要城市,D错误。
16.答案:C。15 16世纪,西欧列强在墨西哥进行殖民扩张,带来疾病等,导致墨西哥人口减少,C正确;当时墨西哥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A错误;价格革命与墨西哥人口减少无关,B错误;黑奴贸易是从非洲掳掠人口,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特点:因军事需要而修建;利用自然形势修建;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解决了秦军粮草运输问题。
(2)历史背景:元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元朝建都大都,物资依赖江南供应;京杭大运河是重要的运输通道,对国家经济、政治具有重要意义;明清两代继续重视南北经济交流和国家统一稳定。
(3)时代价值:打通广西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口的水路通道,实现江海联运;提升西部地区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8.
(1)特点:继承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主要引进西方军事设备和军工技术;对西学的学习局限于服务军事用途,未深入钻研自然科学。
(2)认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以“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无法实现国家富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所以“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19.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家发展。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赢得人民支持,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促进农业发展。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同时,不断推进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总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推动国家不断发展。
(1)条件:达·伽马出生于航海世家,有航海经验传承;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刺激,葡萄牙探索新航路的决心。
(2)评价:积极方面,开辟印度新航路,使里斯本成为西欧海外贸易中心,促进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往来,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消极方面,开启了欧洲在亚洲的殖民活动,给印度等东方国家带来了灾难,掠夺了大量财富,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