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G5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G5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3 00: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
命题学校:
考生须知:
1.本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文字的产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列有关古代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是
A、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是和象形文字一样古老的文字
C.阿拉玛字母在东方发展为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是今天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2.右图为印度出土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像,佛像轮廓分明的脸庞、卷发、以及大量平行雕刻的衣褶等都受到了希腊雕塑的影响。与这种艺术风格的起源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罗马帝国分裂
B.亚历山大东征
C.波斯帝国的兴起
D.奥斯曼帝国扩张
3.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矛盾激化,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来到意大利的卡诺莎城堡,在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A.教皇是名义上的欧洲最高统治者 B.基督教会在西欧的地位举足轻重
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D.封建诸侯是教会神权政治的支柱
4.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以下物种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有
①小麦、水稻由欧亚传入美洲 ②番茄、番薯由美洲传入欧亚
③花生、南瓜由美洲传入欧亚 ④橄榄、葡萄由美洲传入欧洲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成立是一系列历史事件交汇和碰撞的结果,其中最意想不到的关键事件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因宗教改革而崛起的新教将勤奋节俭、守信守时、精于计算作为是在响应上帝旨意,这被韦伯称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的观点直接反映出欧洲的宗教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C.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D.主张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
6.2022年9月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登基,查尔斯三世又可译为查理三世,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国王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被送上断头台。下列属于查理一世和查尔斯三世相同职权的是
A.制衡平民院权力 B.兼任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
C.世袭的国家元首 D.创制、公布法律并监督执行
二、选择题11(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7.下表所示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经典关于旃陀罗与尼沙陀的记载。据此分析,可知古代印度
类别 所属种姓 《摩奴法典》中的记载 职业的限制性规定
尼沙陀 吠舍 婆罗门男子与吠舍女子所生的后代 只能从事捕鱼业
旃陀罗 贱民 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所生子女 尸体搬运工或刽子手
A.职业依据父系世袭 B.婆罗门教否定种姓制度
C.种姓间无通婚现象 D.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8.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时常出现洪涝灾害,苏美尔人泥板文书上的洪水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涨落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尼罗河特产莎草加工而成的莎草纸也成为埃及重要的书写材料。两个地区的文明特征表明
A.古代各文明区域基本独立发展 B.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各地的文化
C.古代文明都依赖大河流域生存 D.书写材料的进步推动了政治统一
9.欧洲中世纪城市往往向领主赎买特许状,用于保证城市拥有法人地位(有资格拥有自己的章程、土地、财产、机构)、特许经营权、市民人身自由、司法管辖权、管理权、税收权和治安权。这从根本上有利于
A.保障城市自治 B.发展商品经济 C.扩大领主权力 D.削弱专制王权
10.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从旧大陆来到新大陆的还有天花等疾病的病原体。旧大陆经历过各种病菌的侵袭,人们的抵抗力已经逐渐增强。但美洲印第安人土著面临这些病菌时,毫无招架之力,大量美洲人因为新疾病而死亡,造成了印第安人原有社会的解体。据此判断,旧大陆疾病在美洲的传播
A.是“三角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 B.有利于美国人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体系的崩溃 D.导致了玛雅文明由强盛转向衰落
11.下表是18世纪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指数和英国棉产品生产成本指数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年份 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指数(1700=100) 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成本指数(1700=100)
1700 100 100
1740 160 95
1760 220 90
1765 250 75
1780 400 50
A.市场需求激增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英国手工工场内的劳动分工日益细致
C.圈地运动使英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D.印度逐渐沦为英国棉产品的倾销市场
12.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下列符合作者描述的历史事件有
A.《权利法案》颁布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C.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D.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13.下图是法国画家詹姆斯·迪索的画作《泰晤士河上》,描绘了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画面中泰晤士河上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河水浑浊不堪。这主要反映了
A.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汽船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工业革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
14.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写道:“帝国时代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比以前广大得多的经济。已经工业化和正在工业化的部分都有所拓展,······帝国时代的经济是一体的,殖民地不仅是原料供应地,更是欧洲工业品的倾销市场。”材料主要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列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发展走向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工业化浪潮 D.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15.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段话
A.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B.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C.阐述唯物史观基本思想 D.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16.1848年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重新高涨起来。1862年法国工人代表参加伦敦世界博览会时,与英国工人就国际团结问题进行商谈,双方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和建立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变化主要反映了
A.英法两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B.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国际工人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具备可能
17.1415-1876年,非洲约有32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欧洲殖民国家强占,为非洲大陆的10.6%。到一战前夕,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非洲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种变化可以佐证
A.美国对拉美实行“金元外交”政策 B.三角贸易中大量黑人被贩卖为奴隶
C.殖民者在非洲完成了“双重使命”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建立
18.波斯学者伊本所著《省道记》记载,怛罗斯之战(751年)后,被俘唐军中的造纸工匠将技术传入中亚,促成当地造纸业兴起。但近年中亚考古发现部分战前纸质文书,既有中国进口,也有疑似本地生产的纸张。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省道记》为孤证,考古发现彻底否定了造纸术西传的战争传播学说
B.考古表明造纸术传入中亚可能早于751年,技术传播路径需重新审视
C.中国垄断造纸术,战前中亚纸质文书均用商人携带的中国纸张
D.考古发现可以证明中亚独立发明了造纸术,与怛罗斯之战无关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进梓题(本头题典4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066 年法国诺豊底公爵威廉率领军队对英格兰发动进攻,在完成征服后,威廉和他的贵旋们在全国各地建立大夫小小的城堡,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一方面因为贵族必须持有国王的批准才能建造城堡,另一方而因为封臣间的私人战争是被禁止的,所以,这些城堡的建立既让农村实定了下来,又加强了国王的权威。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著《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13世纪,纸张和印刷的兴盛,直接引发这一时期图书的爆发。······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留存下来的古代典籍也恰好在这一时期涌入欧洲,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正好迎合新知识阶层的文化需求,大量人文主义的图书出版,人文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广大人群中。······普通的教徒能有机会读到《圣经》的原文的时候,教廷的权威便开始崩塌,一场宗教改革开始在欧洲酝酿。······印刷出版业为了逐利,大量出版各国语言的书籍,刺激了各国“国语”的统合与普及,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形成,也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建设城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现象反映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评价印刷书在欧洲的普及。(7分)
20.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世纪,学者通过科学观测和数学推算改变了自然科学,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科学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以理性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主义,全面否定封建专制体制,探索适合新社会形态的政治体制,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整理、摘编自崔晓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理性”之辩》等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贸易为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带来了繁荣。但6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为解决财政困境,通过了北美增收新税的法案。······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公开说殖民地人是美洲人,美洲应成为独立的国家。该书出版后对“美洲人”这个观念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殖民地居民宣称他们应该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服从伦敦的指示。······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内容深受启蒙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侵犯了个人权利,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北美殖民地是“自由独立的国家”。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科学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的表现,并概括启蒙运动对欧洲、美洲产生的“旷日持久的影响力”。(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美殖民地居民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原因,并简述《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6分)
21.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蒸汽机不仅取代了水车和风车,也取代了马、牛,甚至人,承担了大量的牵引、挖掘、起重、运输、钻探、消防等任务。有了蒸汽机提供的无穷动力,奴隶劳动力就变得不经济了,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这是人类自从“发明”火以来最大的一次飞跃。数万年来,人类文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剧烈的转折和提速。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更加复杂,贵族主导的议会政治体制已不能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受到了各阶层的不断挑战。1825年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矛盾激化,1830年法国革命的冲击,刺激了英国的激进运动。面对可能出现的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以满足,而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
--摘编自方家 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蒸汽机何以成为人类发明史上的飞跃,结合所学,简述此次“剧烈的转折和提速”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1832年后英国“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的目标。(6分)
22.文明的多样性不是对立的根源,而是创新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尽管被征服的地区曾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但到11世纪时中东地区的语言已经阿拉伯化,文化也已伊斯兰教化。新出现的伊斯兰教文明既吸收了前犹太教、波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又具有自身独创性的文化综合体。······除去自身创造外,穆斯林还在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穆斯林的学术翻译活动在西欧重新恢复学术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古典著作的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多样化的历史过程和现象也蕴含共同的结构和法则,呈现多样性的统一。中古世界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历史同样是一部多样性统一的历史。从世界历史多样性统一视野看问题,中古欧洲不是中古世界的“异己”或“例外”,而是中古世界的一部分。它同样是以农为本的世界,充斥大土地所有者和农民的矛盾与对立的世界;君主政治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个性或个体独立人格遭受主流价值观压抑和排斥的世界。这是中古欧洲的“基本面”。
--摘编自侯树栋《中古欧洲与中古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文化综合体”的代表文学作品,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古时期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古文明的多元面貌”为主题,围绕中古世界的某一“基本面”,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列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12分)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
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I(共12分)
1.A。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文字,A正确;象形文字早于甲骨文,B错误;腓尼基字母在东方发展为阿拉玛字母,C错误;腓尼基字母是今天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D错误。
2.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使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影响到印度,与材料中佛像艺术风格起源相关,B正确;罗马帝国分裂、波斯帝国兴起、奥斯曼帝国扩张与该艺术风格起源无关,A、C、D错误。
3.B。“卡诺莎之辱”中教皇能废黜皇帝、革除其教籍,反映出基督教会在西欧的地位举足轻重,B正确;教皇不是名义上的欧洲最高统治者,A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戒律对人性的束缚,C错误;封建诸侯反抗亨利四世,并非教会神权政治的支柱,D错误。
4.B。小麦、水稻原产于欧亚,后传入美洲;番茄、番薯由美洲传入欧亚;花生、南瓜原产于美洲,传入欧亚;橄榄、葡萄原产于欧亚,并非由美洲传入欧洲。①②④正确,B正确。
5.A。宗教改革产生的“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成长,A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B错误;解放思想并非材料直接反映的内容,C错误;材料未提及灵魂获救方式,D错误。
6.C。查理一世和查尔斯三世都是世袭的国家元首,C正确;英国君主没有制衡平民院权力、兼任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创制和监督执行法律的职权,A、B、D错误。
二、选择题II(共36分)
7.D。从古代印度对旃陀罗与尼沙陀的记载来看,不同种姓职业限制严格,反映出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D正确;职业并非依据父系世袭,A错误;婆罗门教维护种姓制度,B错误;种姓间存在通婚现象,C错误。
8.B。苏美尔人和埃及人根据各自河流的特点发展出不同文化,表明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各地文化,B正确;材料未体现各文明区域基本独立发展,A错误;“都依赖”说法绝对,C错误;书写材料与政治统一无直接关联,D错误。
9.B。欧洲中世纪城市赎买特许状,根本上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正确;保障城市自治是直接影响,A错误;这一举措削弱领主权力,
C错误;当时欧洲尚未形成专制王权,D错误。
10.C。旧大陆疾病在美洲传播,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体系的崩溃,C正确;“三角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A错误;“迅速建立殖民统治”说法错误,B错误;玛雅文明衰落早于旧大陆疾病在美洲传播,D错误。
11.A。18世纪世界棉纺织品需求量指数上升,英国棉纺织业生产成本指数下降,说明市场需求激增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A正确;材料未体现手工工场内劳动分工,B错误;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等条件,但材料未体现完成资本原始积累,C错误;材料未提及印度成为英国棉产品倾销市场,D错误。
12.C。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处于工业革命时代,符合材料描述,C正确;《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早于工业革命,A错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只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未全面体现材料内容,B错误;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在16世纪,与工业革命无关,D错误。
13.D。画作中蒸汽轮船冒烟、河水浑浊,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D正确;A、B、C选项均与材料中环境污染的主旨不符。
14.A。材料表明殖民地是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殖民扩张对世界发展走向的改变,B错误;材料未突出工业化浪潮,C错误;材料未提及垄断阶段,D错误。
15.C。恩格斯这段话阐述了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思想,C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秘密和宣告无产阶级伟大使命,A、B、D错误。
16.D。英法工人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和建立国际工人组织,反映出国际工人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具备可能,D正确;1862年英法未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错误;当时马克思主义政党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B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C错误。
17.D。非洲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和保护国,佐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建立,D正确;“金元外交”政策针对拉美,与非洲无关,A错误;材料未涉及三角贸易,B错误;殖民者在非洲未完成“双重使命”,C错误。
18.B。中亚考古发现部分战前纸质文书,说明造纸术传入中亚可能早于751年,技术传播路径需重新审视,B正确;考古发现不能彻底否定造纸术西传的战争传播学说,A错误;“均用”说法绝对,C错误;中亚并非独立发明造纸术,D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52分)
19.(12分)
(1)原因:保障战争胜利;加强国王权威;维护农村安定。(3分)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2分)
(2)评价: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形成;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7分)
20.(12分)
(1)表现:启发思想家探索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2分)
影响力: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美洲的独立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4分)
(2)原因: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增收新税,引发殖民地居民不满;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居民民族意识觉醒。(2分)
主要内容: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政府侵犯个人权利时,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北美殖民地是“自由独立的国家”。(4分)
21.(12分)
(1)原因:取代多种动力,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使资本主义消灭了奴隶制。(3分)
变革:工厂制度出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科学化管理。(3分)
背景: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复杂,原议会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1825年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矛盾激化;1830年法国革命的冲击。(3分)
目标: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政治管理。(3分)
22.(16分)
(1)代表文学作品:《天方夜谭》。(1分)
贡献:创造了具有自身独创性的文化综合体;保存古典著作;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3分)
(2)示例:
标题:《中古文明的多元面貌--以经济结构为例》
中古世界存在着多样的经济结构。在中东地区,伊斯兰教文明下,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建立起庞大的贸易网络,城市经济发达,如巴格达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同时,农业也有一定发展,灌溉农业支撑着人口的增长。
在中古欧洲,以庄园经济为主导。大土地所有者与农民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庄园内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是主要经济活动,农民既要为领主耕种土地,又要承担劳役等义务。但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冲击着传统的庄园经济。
而在亚洲的中国,中古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很繁荣,城市经济呈现出独特的活力,如唐宋时期的城市商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此可见,中古时期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结构,这些经济结构的差异构成了中古文明的多元面貌。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自拟标题,史实列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