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4.12《动物与植物》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4.12《动物与植物》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2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
苏教版●X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动物与植物》单元旨在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动物与植物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和爱护意识。本单元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对比观察、分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直观感受,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直观教具、生动故事、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建立对动物与植物的基本认知框架。
核心素养分析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类和归纳。 3. 生命观念: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价值观。 4. 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与植物的共同特征及区别,理解动物(包括人类)与植物的生命属性。
教学难点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理解“机器狗”等非生命体与真实动物的差异;比较黑猩猩与人的异同,认识人类在生物链中的特殊地位。
教具准备
动物与植物图片、模型 视频资料: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过程 实物:常见植物叶子、果实,动物(或模型)玩具- 黑板、白板及书写工具 探究卡片(含问题、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展示动物奔跑、鸟儿飞翔、植物生长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自然世界的情境。 观看视频,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找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展示多种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机器狗是动物吗?人是动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3. 黑猩猩与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展示黑猩猩与人类生活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比较。 植物的共同特征 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 5. 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回顾动物与植物的特征,启发思考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小组合作,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如有生命、呼吸、移动、繁殖等)。 分组讨论,汇报观点,教师适时引导。 观察、讨论,记录相似之处(如使用工具、社交行为)和不同之处(如外貌、语言)。 观察、触摸,总结植物的共同特征(如会繁殖、生长、开花结果)。 小组讨论,提出观点,如都是生命体、会繁殖、会长大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初步建立动物概念。 深化对“生命”概念的理解,区分自然生命与人工制品。 增进对人类进化史的认识,理解人类与动物的亲缘关系。 通过直接体验,增强对植物生命特征的理解。 促进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理解生命系统的统一性。
三、课堂练习 一:找一找生活中的仿真动物与植物,它们是生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判断题: 1. 机器人是动物。(×) 2. 植物不会移动,但会生长。(√) 3. 人和黑猩猩都属于动物。(√) 4. 动物不需要阳光就能生存。(×) 5. 植物和动物都需要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简要说明理由。 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动物与植物的重要性。 回顾学习内容,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或疑问。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后续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动物与植物 动物:有生命、会长大、繁殖 植物:有生命、会长大、繁殖、开花结果 共同特征:生命体、会长大、繁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对动物与植物的特征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还需深化,特别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时,部分学生存在混淆。时间分配上,探究活动时间稍显紧张,影响了部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教学建议: 加强课前准备,确保教具丰富多样,特别是实物展示,以增强直观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展开。增设“生命小剧场”环节,让学生角色扮演动物或植物,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对生命特征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