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3 11: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卷】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满分120)(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独特的春节习俗
在莒县过春节,除了做年菜、贴对联,日夜不jiān duàn____地rán fàng____biān pào____,还要在门楣(méi)上贴上“过门笺”。过门笺是我们莒地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过门笺纹样繁多,有的人家贴的一律是“万字纹”过门笺,有的贴的清一色是“鱼鳞纹”过门笺,还有的贴的都是“花瓣纹”过门笺。míng mèi____的阳光照耀在老旧的门楣上,垂下来的过门笺,与春联交相辉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春节景象。过门笺不仅记载着màn cháng____的时代变迁,更jì tuō____着莒地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汉字,注意把字写正确、写羡观。(6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过门笺(qiān) 记载(zǎi)
B.过门笺(jiān) 记载(zǎi)
C.过门笺(jiān) 记载(zài)
D.过门笺(qiān) 记载(zài)
3.下列哪个词语与“交相辉映”的意思相近?(  )(2分)
A.相形见绌 B.光彩夺目 C.相得益彰 D.熠熠生辉
4.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一样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强调说明这些人家不灵活。
C.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5.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请在下面句子中填入恰当的词语,呈现景点游客多的景象。(6分)
节假日里,莒县的各个景点迎来了无数游客,浮来山上人头攒动,古城里   ,沭河公园里   ,游乐场里   。
6.除此之外,我还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   、   ,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他一生忠贞爱国,他曾在《橘颂》中借用橘之品格“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来表白他对楚国的情感。很多诗人也会在诗中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已的品格与志向,下列哪个诗句没有体现这一点?   (5分)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荷尽已无整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同学们查阅了游学的历史资料,结合“游”字的本义,明白了游学的含义。 读一读,完成练习。
游学历史 “游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500多年前,“万世师表”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jiàn wēi zhī zhù____,传道,授业,解惑。1300 多年前,一代“诗仙”李白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làng màn____主义经典诗作。400多年前,“千古奇人”徐霞客游遍wǔ hú sì hǎi____,考察地貌,面临kùn jìng____毫不退缩,成就伟大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游学博闻,让梦想照进现实。
7.根据拼音和情境将词语填写在横线里。(6分)
8.观察下侧“游”字的甲骨文,可以猜测“游”的本义是(  )(2分)
A.流动的水花 B.屋檐下的鸟 C.悠闲地行走 D.在家里的人
9.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古人这样指点:上善若水,智圆行方,厚德载物,曲中求直。照样子,根据书写提示将这段话抄写下来。(2分)
二、综合性学习(6分)
同学们集思广益,策划了游学方案,请完成以下任务。
10.【任务一】同学们设计了游学记录册,其封面上的诗句与主题不匹配的是(  )(2分)
A.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主题:坚强不屈
B.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主题:清高自负
C.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主题:孤高傲世
D.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主题:勇于攀登
11.【任务二】游学共分四个主题,根据各主题,下面的书籍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军事体验:《地道战》 《小兵张嘎》 《红星照耀中国》
B.山水游历:《徐霞客游记》 《中国地理》 《唐诗中的青山绿水》
C.科普探究:《十万个为什么》 《细菌世界历险记》 《看看我们的地球》
D.历史变迁:《中华上下五千年》 《史记》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12.【任务三】方案中还涉及了游学好习惯,以下小贴士不适合作为游学习惯养成的是(  )(2分)
A.边游学边记录,在有思考的地方做好标记
B.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随时向别人请教,养成勤问勤查的习惯
C.过程的积累非常重要。每次研学记录不用修改,方便记录就可以
D.游学中要搜集有代表性的资料,采用主题式、栏目式等进行整理
三、名著导读。(12分)
13.《骑鹅旅行记》是一部   ,书中小男孩   变成小人儿后,骑在鹅   的背上,跟随着“领头雁”   ,开始了他的奇妙旅行。(8分)
14.鲁滨逊一共有(  )航海经历(2分)
A.一 B.两 C.四
15.汤姆和贝琪被困在山洞里,他们在里面再一次遇见了(  )(2分)
A.酒鬼彼得 B.印江 乔埃 C.罗宾逊
四、阅读理解(41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分)
材料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材料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材料三:
莒县割花又名“割绣”“割绒纳绣”,是莒县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起源于明本清初,作为鲁绣的一种分支,莒县割花与中国古老的刺绣艺术一脉相承,并在刺绣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莒县割花讲究传统的纯手工制法,“割”作为莒县割花的核心特征,就是将副绣好的绣品用利刃一分为二;成为一双绣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刺绣的关键之处。在婚嫁迎娶、仪式馈赠的民俗礼仪中都闪烁着割花俏丽的身影。
(以上三则材料选自网络)
16.仔细阅读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6分)
①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里隐含一“文”字,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意世代相承。   
②由父子(家庭)、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就可以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莒县割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莒文化”研究社的成员李小言在参观皮影戏博物馆的时候,发现馆内悬挂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虽然我们没有跟他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但是结合材料一,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出皮影戏这种中国非物质化遗产有哪些特点。请至少写出4条。(8分)
18.“莒文化”研究社在梳理材料三时。设计了表格,请根据理解把表格补充完整。(6分)
名字 ①    工艺特色 ③   
莒县割花、割绣、割绒、纳绣 明末清初,是鲁绣的一种分支 ②    婚嫁迎娶、仪式馈赠
(二)文天祥的故事(21分)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8.词语“危在旦夕”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是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   ,   。(8分)
19.“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下面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2分)
A.威武不屈 B.精忠报国 C.弃笔投戎 D.兢兢业业
20.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文天祥的   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   。(2分)
21.从文天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3分)
说说你对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4分)
五、写作题(30分)
.一把成长尺,丈量出成长印记。哪段经历让你的成长“增值”最大?可能是一场游学活动,一次阅读经历,一个难忘的瞬间,一句暖心的话语……请选择一次经历写一篇习作。
注意:⑴题目自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⑵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1.间断、鞭炮、明媚、漫长、寄托、燃放
2.B
3.C
4.C
5.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潮涌动
6.赛龙舟;吃粽子;屈原;A
7..见微知著;浪漫;五湖四海;困境
8.C
9.略
10..B
11.D
12.C
13.童话(童话作品);尼尔斯;莫顿;阿卡(艾卡)
14.C
15.B
16.正确;错误;错误
17.①以非物质形态存在;②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③世代相承;④传承三代以上;⑤传承时间超过100年;⑥谱系清楚、明确。
18.起源;讲究传统的纯手工制法,“割”是核心特征,将绣好的绣品用刀割分为二成为一双绣品;民俗礼仪
19.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不辨是非;势同水火
20.C
21.动作;语言
22.我们从文天祥身上看到了忠诚爱国、宁死不屈、坚守气节、大义凛然的精神。
2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诗句表达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以死明志、忠诚报国的崇高气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