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30 21: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宁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启迪民众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输 B.无线电传输
C.电话传输 D.因特网传输
3.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② 西装、西餐、磁悬浮列车、中央电视台
③ 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
④ 布拉吉、火葬、邮电局、北京地铁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4.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积极派遣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和睦相处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5.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6.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发起“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运动”,糅合了“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价值观等内容,试图改造中国国民的习性,以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需要。下列各项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其内容是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呼应
B.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一致
C.该运动提倡改良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D.该运动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7.《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8.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 ( http: / / www.21cnjy.com )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9.1890 年前后,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10. 晚晴的留日学生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朝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A.反清革命的意识 B.国家救亡的心态
C.联省自治的主张 D.立宪改良的愿望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 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12.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13.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14.罗斯福在新政中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调整金融、复兴工业等措施,客观促进了( )
A.法国雅各宾派颁布限价法令
B.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国民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五代十国,中国经济受某一重要客观因素影响而发展缓慢,下列各项经济状况也受这一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萎缩
C.1959-1961年中国经济严重困难 D.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滞缓
16、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7、西方传教士卫三畏认为:“1865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其被破坏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恢复的速度——居民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重建了住所,整顿了贸易——甚至使那些一贯诋毁他们的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的复兴活力。”材料认为民众社会生活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B.中外友好局面的建立
C.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 D.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18、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到:“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 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 D. 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19、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21、1959年5 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说把生产
数字定得少一点 (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并得到毛泽东的同意。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C. 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
22、对下侧中国1949一一2008年粮食产量变化图认识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 1952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B. 1965年与1962年相比粮食产量的变化标志着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 1978年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是因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1978年后粮食产量的变化与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密切相关
2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
24、下为英国不同时期人口数据表,则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最主要动力是: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600年 411 33.5 8.25
1700年 506 85 17.0
1800年 577 121.5 21.0
A.商业革命推动 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C.工业革命兴起 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25、据统计,苏联“十五”(1976~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1961~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也给予一定重视 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 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苏共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1928—1937年),重工业分别增长173%和139%;轻工业增长为56%和99%;农业总产值(按5年平均计算)以1909~1913年为100,则1928~1932年为126,1933~1937年为123。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三 中国“一五”计划成果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苏联工业化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苏两国工业化模式。(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12分)
28. (15分)美国宪政的建立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 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制在一定限度以内。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二最高法院的职责:规范行政权与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权之间的关系,避免这两种权力互相侵犯;保障宪法赋予联邦和各州的权力,避免各州不服从联邦和联邦压制各州现象的发生;保证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互不侵犯。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美国独立之初建立的国家体制是什么?(3分)有何缺陷?(3分)当时,美国精英阶层力图建立起一种怎样的中央政府?(3分)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宪法确立了哪些原则或制度来实现精英阶层的政治初衷?(6分)
普宁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答案
1.A
2.C
3.C
4.C
5.B
6.C
7.D
8.A
9.D
10.B
11.C
12.D
13.D
14.C
15.B
16----20 DADDD 21---25 CDDBA
26、(1)道路:先军工后民用(2分);先重工业后轻工业(2分)
影响:①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③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任答两点4分)
(2)成就: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完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6分)
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工业化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了条件;制定了正确的工业化方针;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资金、原料等;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从美国等国引进资金、技术等。(8分)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将东北建成重工业基地;注重能源开发等。(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评述:两国开始工业化建设之时,工业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都比较薄弱,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模式的实行,导致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生产落后,越来越阻碍生产发展。(4分)
27、(1) 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8分)
(2) 简化了税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12分)
28. (1)体制:邦联制(3分);
缺陷:过于松散(3分);
政府:权力加强但又受到制约的中央政府(3分)。
(2)原则及制度: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制(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