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学任务单】——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 ,著名 作家,《 》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 说起,再从中 来回答“为什么”。后来,他写科学杂文也是以 论证主题。著有科幻故事《 》。
二、明确学习目标。
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
到的启发。
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
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重点)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难点)
三、初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用“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给字注音;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标上“?”。
3、用“ ”画出文中的好词,用“ ”画出文中的好句。好词好句,多读几遍。
四、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yù mǐng gǎn ǒu rán zhèng jù
( ) ( ) ( ) ( )
huā ruǐ jī yù sōu jí yán suān
( ) ( ) ( ) ( )
2、正确的读音我会选(用“√”)。
诞(yán dàn)生 酸碱(jiǎn xián) 凹(tū āo)陷
华(huá huà)罗庚 锲(qiè qì)而不舍 转(zhuàn zhuǎn)盘
3、比一比,再组词。
聊( ) 献( ) 圃( ) 溅( )
柳( ) 融( ) 国( ) 贱( )
诞( ) 碱( ) 吻( ) 锲( )
蜒( ) 减( ) 刎( ) 契( )
4、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读课文时标上“?”的词语。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 ):(人)出生。
( ):建立的功绩。
(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完全符合。
( ):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 ):事物发生的根源
( ):后代。
(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
对)。
(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5、近义词
真理一( ) 诞生一( ) 急忙一( ) 敏感一( )
反复一( ) 吻合一( ) 偶然一( ) 机遇一( )
思考一( ) 司空见惯一( ) 锲而不舍一( )
6、反义词
真理一( ) 敏感一( ) 遥远一( ) 偶然一( )
司空见惯一( ) 锲而不舍一( )
7、选词填空
纵观 综观
(1)( ) 中外古今,凡是事业成功者,无不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宏大
度,无不具有宽容的美德。
(2)这是第一本( ) 亚太地区环境法的法律书籍,本书是两卷书中的第二卷。
细微 细小 微小
(3)这手臂这么( ) ,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技,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
(4)他就连( ) 的声音他也能听到。
(5)我做的这件事和袁隆平爷爷比起来是( ) 的。
发现 发明
(6)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7)毕昇( )了活字印刷术,从而使印刷术有了新的突破。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道理。
B.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锲而不舍,心中的鸿鹄之志,终必得成!
C.万物运转,各有规则,但追根求源,不外有二:一为时间,一为空间。
D.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见微知著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
9、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
C.引用著名科学家说过的话。
D.首尾呼应的写法。
10、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三个事例,一步步揭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道理。
B.“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地表述了出来。
C.课文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D.发现问题容易,深入质疑与研究不容易,但前者是成功的关键。
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安排的“阅读链接”是《詹天佑》,原因是( )。
A.它们都是写真理的文章,两者形成呼应,都有自己的观点。
B.都是有观点的文章,两者形成呼应,让我们认识到真理的重要性。
C.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人的,两者形成呼应,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科学家。
D.两者形成呼应,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内涵之一:不惧怕困难,坚持探索。
五、初读感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叙述了 、 、和
有关三个事例,证明了“ ”的观点,告诉我们要 , , ,并
地追根求源。
本文的作者是 ,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他还
是《 》的作者之一。主要作品有中篇科幻小说《 》《暗斗》,长篇科幻小说《 》,科学小品集《 》等。
3、“?”指的是 ,是 ;“!”指的是 , ,找到了真理。
六、拓展延伸,质疑问难。
词语搭配
解决 得出 发现 广泛
整理 思考 的香气 的机遇
的观察实验 地研究 地意识到
2、词语拓展
含“思”的词语:
描写人有恒心的成语:
描写科学精神的成语:
3、关于质疑的名言
(1)
(2)
4、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问题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叶永烈 科普 《十万个为什么》 有趣的故事 引出相关的科学原理 生动的事例 《小灵通漫游未来》
四、1、领域 敏感 偶然 证据 花蕊 机遇 搜集 盐酸
2、dàn jiǎn āo huà qiè zhuàn
3、聊(无聊) 献(文献) 圃(花圃) 溅(溅落)
柳(柳树) 融(融合) 国(国家) 贱(贵贱)
诞(诞生) 碱(酸碱) 吻(吻合) 锲(锲而不舍)
蜒(蜿蜒) 减(减法) 刎(自刎) 契(默契)
4、诞生 建树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敏感 不可思议 吻合 漂移 起源 裔 见微知著 偶然 锲而不舍
5、真理一真谛 诞生一出生 急忙一匆忙 敏感一敏锐
反复一重复 吻合一符合 偶然一偶尔 机遇一机会
思考一考虑 司空见惯一数见不鲜 锲而不舍一持之以恒
6、真理一谬论 敏感一迟钝 遥远一附近 偶然一必然
司空见惯一少见多怪 锲而不舍一半途而废
7、纵观 综观 细小 细微 微小 发现 发明
8、D 9、B 10、D 11、D
五、1、波义耳制成酸碱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和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
2、叶永烈 《十万个为什么》 《小灵通漫游未来》《暗斗》 《秘密纵队》
《碳的一家》《知识之花》
3、“?”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六、词语搭配
1、解决疑问 得出结论 发现真理 广泛应用
系统整理 独立思考 醉人的香气 偶然的机遇
反复的观察实验 认真地研究 敏感地意识到
2、含“思”的词语:不可思议 百思不解 胡思乱想 思前想后
描写人有恒心的成语: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水滴石穿
描写科学精神的成语:追本穷源 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
3、关于质疑的名言
(1)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
(2)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狄德罗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