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学任务单】 语文园地五—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学任务单】 语文园地五—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22: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学任务单】——语文园地五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到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重点)
4、欣赏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頫及其楷书的特点。
5、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重点)
二、交流平台。
总结自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和同学一起分享。
1、边读书、边 、边 的习惯。
2、预习课文的好习惯。在学习新课前,我会对课文进行 ,了解
课文的 ,找出 的地方,这样带着 听老师讲课,可以提高课堂的 。
3、完成习作后 的习惯。我每次完成习作后都认真读几遍,看看通不通顺,有什么问题,然后用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写作文了。
4、我养成了 周围事物,坚持每天 的习惯。六年来,我每周都会写几篇日记,这样既记录了我成长的 ,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了很多 。
5、遇到问题 的习惯。碰到不懂的问题,我会随时 ,或者去 、 ,琢磨 的办法。勤问勤查的习惯让我学到了 。
三、词句段运用。
回忆下面加点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根据这些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走马观花 ( ) 不以为然 ( ) 自愧弗如 ( )
过犹不及 ( ) 声泪俱下 ( ) 赴汤蹈火 ( )
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用来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比喻粗略地
观察事物。( )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
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 )
2、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再选择合适的名人名言填空。
A.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B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A句话出自叶永烈的《 》。华罗庚的这句话证明
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 产生的。只有 、
,才能在科学领域中有所发现”的观点。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他说的话,能使观点更具有 。
B句话出自毛泽东的《 》作者在文中引用 的话来证明“人总是要死的,但 ”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 ,很有 。
书写提示。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与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1、练习书法要点:(1)书写规范、正确。(2)布局合理、美观。(3)坚持练习。
2、你能临摹一下他的作品吗?
五、日积月累。
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记录重点字词的意思。
穷: 。 苟: 。 新: 。
蓝: 。 法: 。 周: 。
循: 。
2、查资料书,尝试了解名句大意。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 ——《周易》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 ——《礼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超越) ——《荀子》
(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改革) ——《淮南子》
3、我会用。
(1)伏羲氏死后,神农是当了国王,他根据八卦,遇到困境就加以改革。改革之后就行得通的原理“ , , 。”
(2)“ , , ”荀子在《劝学》中的这句名言流传了几千年,可谓人人皆知,但其中的科学道理却不一定有多少人知晓。
(3)“ ,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引用的经典名句。
参考答案
交流平台:
1、思考 做笔记
2、预习 主要内容 不懂 问题 学习效率
3、认真修改 修改符号仔细修改
4、留心观察 写日记 点点滴滴 素材
5、勤问勤查 向别人请教 读书、查资料 解决问题 不少知识
词句段运用:
1、跑 是,对 不 达到 都,一起 热水
自愧弗如 走马观花 不以为然 赴汤蹈火
2、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凭空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才能在科学领域中有所发现 说服力
B 《为人民服务》 意义有不同 证据 说服力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1、穷:尽头,极占。苟:如果。 新:焕然一新。
蓝:蓝草。苟:假如。 法:效法。 周:完成、成就。 循:沿袭。
2、(1)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
(2)从动态角度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中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
的修炼。
(3)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4)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3、(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