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2 23:1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孔子不能决也
2.阅读短文,用文中的语句完成表格。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小儿甲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 ( )
(2)短文紧扣“辩”字,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具有论辩性。 (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的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
4.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学弈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两人同时学弈,一人的学习态度是: ,另一人的学习态度是: 。(请用原文填空)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学弈》中两人的学习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这篇古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针
①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本业:完成学业。
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6.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的内容。
(1)问之( ) (2)学而时习之( )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
两股间:
掉尾而斗:
9.用横线画出描写杜处士对《斗牛图》喜爱的句子。
10.翻译句子。
处士笑而然之。
11.仿写句子。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 。 当问 。
12.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阅读。
蜀鄙二僧
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
13.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填序号)
(1)吾欲之南海( ) ①相当于“的”;②往,到…去;③代指他。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①欲望,欲念;②喜欢,喜好;③想要,希望。
14.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买椟还珠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
15.结合注释翻译画“ ”的语句。
16.作者分别举“ ”“ ”的例子,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 。
文言文。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②,啾啾之声可闻,盖③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④乃⑤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⑥得久饲之?”趣⑦弟遽⑧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未几:不久;③盖:原来是;④是:这;⑤乃:是;⑥安:怎么;⑦趣:同“促”,催促,急促;⑧遽:迅速;⑨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日思得一雏( ) (2)有雏坠于堂下( ) (3)趣弟遽释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19.母亲为什么反对弟弟饲养雏燕?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0.仿照样子填空,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思雏 → ( )雏 → ( )雏 → ( )雏
文言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注释】①涉:过,渡;②遽(jù):迅速,急忙;③契(qiè):动词,用刀刻;④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者: (2)其: (3)自: (4)于:
(5)而: (6)若: (7)此: (8)亦:
22.翻译全文。
2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③,无一还心④。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⑤,绝其甬道⑥,大破之。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楚国将领宋义。②釜甑(zèng):做饭的锅具。③必死:决死之心。④无一还心:没有一点儿后退的打算。⑤九战:经过多次战斗。⑥甬道:通道。
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将卒二万 将: (2)陈余复请兵 复:
(3)皆沉船 皆: (4)绝其甬道 绝: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26.这个故事后来被浓缩成一个成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写出它的意思。
27.项羽为什么能大破秦军?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 热水 决断,判定 2.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 3. × √ ×
【导语】这篇《两小儿辩日》通过孔子与两小儿的对话,展现了古代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文章结构简洁,以“辩”为核心,通过两小儿的观点对立,体现了逻辑思辨与辩证思维。孔子“不能决”的态度,既反映了当时科学认知的局限,也体现了谦逊的治学态度。语言上,运用比喻(如“车盖”“盘盂”)和对比(如“沧沧凉凉”“探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变化。结尾“孰为汝多知乎”则带有讽刺意味,发人深省。整体上,文章兼具哲理性与文学性,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
(1)及其日中如探汤:意思是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汤:热水、开水。
(2)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决定,断定。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段的“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可知小儿甲的观点是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
从第④段的“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知依据是远者小而近者大。
从第⑤段的“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可知小儿乙提出的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依据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1)《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不是《孟子 告子上》,所以该说法错误。
故打“×”。
(2)短文围绕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人的远近展开两个小孩的对话辩论,紧扣“辩”字,以对话方式呈现,具有论辩性,该说法正确。
故打“√”。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为”读“wéi”,是“是”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中“为”读“wèi”,是“认为”的意思,读音和意思都不同,该说法错误。
故打“×”。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正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4.(1) 下棋 引,拉
(2) 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4)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学弈”的意思是学下棋。因此,“弈”是下棋的意思。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因此,“援”的意思是引,拉。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由此可知,两个人学下棋的时候,一个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首先理解句子中难点字词,然后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句子中,“通”是全的意思,“善”是擅长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4)本题考查内容主旨。
文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由此可知,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保持专注、认真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5. 离开 正在 想要 回去 6. 老媪 以前的知识 7.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去出自“未成,弃去”,整句意思是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去:离开。
方出自“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正在。
欲出自“欲作针”,意思是(我)想把它磨成针。欲:想。
还出自“还卒业”意思是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还:回去。
6.本题考查代词的理解。
(1)问之出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即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之:指她,指老媪。
(2)学而时习之,意思是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学过的内容。之:学过的知识。
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感,感动、惊讶;还,返回;卒,完成。句子翻译为: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点睛】参考译文: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8. 大腿 摇 9.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0.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11. 牧童 治病 医生 12.我得到的启发是:我们做事不能想当然,应该注意观察生活,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解析】8.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两股间:两条后腿中间。股:大腿。
掉尾而斗: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掉:摇。
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这句话用具体的行动表现了杜处士对于《斗牛图》的喜爱之情。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故“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11.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指的是各个职业的人都有所擅长的事情,遇到不懂事情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仿写这种形式的句子,如:学当问师,工当问匠。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书戴嵩画牛》通过牧童指出这幅画画错了,牛在搏斗时,尾巴不是摆动的,讽刺戴嵩这个画家画画不认真观察生活,凭空想象,也批评杜处士收藏画也不仔细思考。从杜处士“处士笑而然之”,也看出他赞同牧童的说法,从作者引用古语,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启示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睛】参考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13. ② ③ 14.D 15.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16. 贫僧人 富僧人 对比 坚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吾欲之南海的“之”通“至”,是去、往、到…去的意思。全句“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的意思是: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故选②。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的“欲”是想要、希望的意思。全句“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的意思是“我几年前想雇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凭借什么前往?”故选③。
14.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
蜀鄙二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努力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那些仗着自己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反而是浪费天赋,而不被先天条件所局限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对象。
而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告诉我们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故A错误。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故B错误。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故C错误。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着这个目标努力,无论途中遇见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故D正确。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却。译文: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16.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概括。
从文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可知,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贫者”“富者”作对比,根据两者的行为和结果,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持之以恒,坚定目标,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7. 每天 掉落 释放
18.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19.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养不久。 20. 拾 饲 释
【解析】17.考查字词解释。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
日思得一雏:每天都想着养一只小鸟。日:每天。
有雏坠于堂下: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坠:掉、落。
趣弟遽释:催促第弟把小燕子赶紧放出笼子放飞了。释:放。
18.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于:到。其:它的。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可知句子可翻译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19.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可知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养不了很久,所以反对弟弟饲养。
20.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日思得一雏”可知先写思雏,结合“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可知接着写拾雏,结合“于笼而饲之”可知然后写饲雏,结合“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可知最后写释雏。
【点睛】参考译文:
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的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21. ……的人 他的 从 在,到 但是 像 这样 同样、也 22.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
【解析】21.考查字词解释。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于:在,到。
而:表示转折,但是。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亦:同样、也、又、不过。
22.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的,代词。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通“锲”,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吾:我的。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矣:了。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句子翻译为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点睛】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4. 率领 又 全部 断绝 25.项羽诛杀了楚国将领宋义,(项羽的)声威震动了楚国,在诸侯间闻名。 26.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7.项羽骁勇善战,能得到士兵的拥护;破釜沉舟激发了士兵昂扬的斗志;士兵作战英勇,奋勇杀敌。
【解析】24.本题考查了古文中对字词的翻译。
对于古文中的字词的意思的理解,通过句子意思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是理解字词意思的有效途径。
(1)将卒二万:率领二万人。将:率领。
(2)陈余复请兵: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复:又。
(3)皆沉船:把船只全部弄沉。皆:全部。
(4)绝其甬道: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绝:断绝。
2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这句话意思是:项羽诛杀了楚国将领宋义,(项羽的)声威震动了楚国,在诸侯间闻名。
26.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
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
结合译文可知这是成语“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27.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
做好此题,要认真理解本文按题目要求结合译文来回答。
结合译文可概括为:项羽骁勇善战,能得到士兵的拥护;破釜沉舟激发了士兵昂扬的斗志;士兵作战英勇,奋勇杀敌。
【点睛】参考译文: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