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3 11: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下21我不能失信 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单元难懂的句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难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难,但只有理解了它内在的含义,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个句子。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交流平台”对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文本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临出门小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小庆龄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文共有十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小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妈妈的劝说,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并不后悔,因为她履行了诺言。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来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第2~9自然段通过小庆龄与爸爸妈妈的几次对话,展现了她宁愿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也要遵守教朋友小珍编花篮的约定,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比如,第6自然段中“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一句,说明小庆龄尽管知道第二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她认为不能让小珍扑空,所以拒绝了爸爸妈妈的建议。又如,第8自然段“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一句,更充分体现了小庆龄的真诚与守信。课文结尾小庆龄与妈妈的对话,“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在小庆龄心目中守信比玩重要,诚信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
思维能力: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审美创造: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揭示课题,认识宋庆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直接揭示课题:我不能失信
引导据题提问:“我”是谁?什么叫“失信”?
出示资料,了解“我”是谁:
宋庆龄(1893年-1981年),伟人孙中山的夫人,被尊称为“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根据预习,初步理解:什么叫“失信”?即不守信用,说了没有做到,反义词是“守信”。
◎学习活动二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宋庆龄盼望叠花篮表示歉意信守诺言
在学习单上练一练: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打上√。
欢庆(qìn qìnɡ ) 表示(谦歉)意(谦歉)虚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默读课文,在学习单上填一填,然后再说一说。
预设: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朋友家去做客,小庆龄充满期待。刚走到门口,小庆龄想起了和小珍的约定。爸爸妈妈劝庆龄改天再约小珍,小庆龄却坚持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小珍。虽然最后没有等来小珍,但是小庆龄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3.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宋庆龄没有失信指的是什么。交流明确:指的是宋庆龄按照她和小珍的约定,在家等小珍。
4.交流人物初印象:小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
相机板书:信守诺言
◎学习活动三品味对话,体会守信美好品质
为什么说小庆龄是个信守承诺的孩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来读读她和爸爸妈妈的对话。
1.品读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
她刚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脚步,皱起了眉头。
爸爸看见了,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1)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读之前提示注意小庆龄说话的语气。
(2)师生交谈,读懂对话:
爸爸提出让小庆龄改天再教小珍,你觉得这样做行不行?
如果小庆龄决定还是跟家人去伯伯家做客,看鸽子,还可以怎么做?
然而小庆龄却非常坚定地决定留在家里等小珍。你从她说的话里,感受到了她的坚定吗?引导找读发现“我不能去!”“不行!不行!”“那多好啊!”这些带着感叹号的词句。
(3)男生女生再次分角色朗读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
2.妈妈又是怎么劝小庆龄的呢?品读妈妈和小庆龄的对话: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1)师生分角色读一读,提示读好小庆龄说话的语气。
(2)师生交谈,理解对话:
妈妈给出的办法,你觉得可行吗?
小庆龄为什么还是坚持要留下来等小珍呢?她的理由是什么?引导找读小庆龄话语中的关键句: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小庆龄可以假装忘记了这件事情啊?然后跟小珍道个歉?你觉得呢?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小庆龄不但守信,而且——
板书:诚实
(3)小组分角色再次朗读妈妈和小庆龄的对话。
◎学习活动四展开思辨,理解为何“并不后悔”
然而事情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出示课文结尾语段,读一读,标红关键句: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体会“没劲”。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从这段话中的哪个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交流,标显语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引导思辨,师生对话:
小庆龄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等小珍的过程中,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
预设:可能在想,如果去伯伯家了,现在正在看伯伯家的鸽子,正在给伯伯家的鸽子喂食,正在挑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鸽子……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
2.体会“不后悔”。
可是现在呢?小庆龄只能一个人在家里,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交流,预设:孤独、寂寞、无聊、烦躁……
守信,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却并不那么容易,有时还挺折磨人!那么,小庆龄有没有后悔呢?再次引读——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3.怎么看待小珍的失信?
猜一猜,小珍为什么会失信?可能是什么原因?
交流,预设:可能是她忘记了;可能是她临时有别的事情;可能是她当时只是随便说说的,并没有当真……
面对失信的小珍,小庆龄可以怎么做?
交流,预设:去找她?责备她?不再理她?和她断交?……
可是,小庆龄真的会这么做吗?小庆龄要求自己一定要守信,但是并没有责备或抱怨失信的小珍,这就叫——
板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小结:我们在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个句子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方法?
交流,板贴:抓语句中的关键词(没劲、不后悔)、联系上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同学交流对话……
◎学习活动五 拓展积累,赓续诚信文化根脉
出示“信”字,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偏旁部首,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明确:信,左边是单人旁,表示人;右边是言,表示说话。什么叫“信”?就是一个人要说真话,说话要算话。
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信”这个字的:
◇信,诚也。
的确,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究“诚信”两字,留下了许多格言警句。
◇一诺千金。
一句承诺,胜过千两黄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个人说出去的话,即使用四匹马也追不回来。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
说到就要做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信,国之宝也。——《左传》
不仅个人要讲信用,一个国家,也要讲信用。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约定——等候(守信)
不去伯伯家 不后悔
诚信是美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