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 ?”我可以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态度:
(2)“情以物迁, 。”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抒发自己的 。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 或景物之中, 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 ,抒发自己的情感。
(3)有关时光易逝的四字词语: 、 、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有“ , ”,诗句有“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是 代诗人 。,他被后人尊称为“ ”。这首诗中诗人想象雨后早晨的美景的诗句是:“ , 。”
(3)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赞美“雨”的句子是“ , ”,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的句子是“ , ”。
(4)一夜春雨过后,花园里盛开的花儿们还带着点点雨滴,显得愈发娇美红艳。遥遥望去,花朵更显得无比美丽。这不正是杜甫的诗句“ , ”所描绘的美景吗?我们常常用这首诗中的“ , ”两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5)《春夜喜雨》中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描写诗人的猜测的诗句是:“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前两句细致描写了初春的 和 的朦胧美,后两句运用 的手法突出这一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 之情。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 代 ,他是“ ”之一。诗句描绘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 。
(4) 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诗句是:“ , 。”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诗人抓住 、 这两种景物,描摹出 后的景致。读到“最是一春好处”时,不由想起了另外一句也是说“抓住早春时节早做打算”的句子: , 。你还知道的描写春景的诗句有:“ , 。”
(6)春雨沙沙,滋润细腻,让我想到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诗句“ 。”诗人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春色就在 ,从“ ”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7)同样写春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雨的 ;《春夜喜雨》中的“ , ”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是文学家 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张思德同志的死是 。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借 暗含诗人 的意志和情操。
(3)《马诗》的作者是 代的 ,作者通过 以及感叹 ,来表现志士的 的感慨与愤懑。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练的古诗句昭示着诗人的抱负和志向,“ , 。”是郑燮借竹子表现自己不屈不挠的品格:“ , 。”是李贺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爷爷随手丢在院子里的核桃发芽了,奶奶感慨道:“ , 。”“ , 。”这句话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 ,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害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 、 、 、 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一句中李大钊同志不肯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表现了他 的精神。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主要写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却“ ”。结果,“ ”。这件事告诉我们: 。
(2)《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 (填成语),一个人 (填成语),另一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3)《学弈》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告诉我们学习要 。我们曾学过的《论语》也有关于学习的论述,请写出其中的两则。
① ②
(4)《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的故事。一儿认为“ , ”,理由是“ ”;一儿认为“ ”,理由是“ 。”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 ,孔子“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 》,“弈”的意思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2)《两小儿辩日》选自《 》,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 )展开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其理由是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其理由是 。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作者是( )观点是 。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举了三个具体的事例:① ;② ;③ 。
(4)苟利于民, ; ,不必循旧。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父亲被害日起这一细节,在写法上这叫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为人民服务》是 在 (时间)于追悼 的会议上所作的 。
这位作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是伟大的 家、 家、 家、 家和 ,他写的诗歌 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
(3)为阐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观点,课文是从 四方面展开写的。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长篇小说。 课文中的梗概部分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 、 、 ,回到英国等主要情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的鲁滨逊形象。
(2)《骑鹅旅行记》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节选部分讲了小男孩变成 后,意外地骑在一只 的背上,跟着一群 开启了一场神奇的旅行的故事。
(3)《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通过 、 、 、休养恢复、 等主要情节,写出了一个 的汤姆 索亚形象。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 ,像 滴在 ,我的日子滴在 ,没有 ,也没有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潜了。
2.过去的日子如 , ,如 , 。我留着些 呢?我何曾留着 呢?
3.《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 ,后来因母亲一拖再拖而 ,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 。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中讲述了 和 这两件事。
1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竹石》一诗的作者是 ,他是清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竹石》和《石灰吟》一样,运用了 的手法。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 顺序,赞扬了父亲李大钊 的精神。
(3)《为人民服务》的体裁属于 ,文章以“ ”为中心,讲述了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以及搞好团结、克服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 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从 开始的,一直延续到 。
(2)“日暮汉宫传蜡烛,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 写的,诗句描写了 节的场景。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痛苦的诗句是: 。
(4)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执一词:一儿的观点是: ,理由是: 。另一儿的观点是: ,理由是: 。针对两小儿的说法,孔子不能决也。从中我想到了: 。(用原文填空)
(2)青, 。——《荀子》
(3)穷则变, , 。——《周易》
(4) ,不必法古;敬周于事, 。——《淮南子》
(5) ,日日新, 。——《礼记》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
(2)《匆匆》是一篇 ,作者是现代作家 。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 和 的情感。
(3)《别了,语文课》中“我”由开始 语文到后来 语文,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从这些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了“我” 之情。
(4)《那个星期天》是作者 缅怀逝去的 而写的,诠释了 的至纯至真。文章采用 的写法开头,以 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 描写和动作描写,将“我”在等待中的 以及母亲想带“我”出去玩而又分身乏术的 真切地表现出来。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游峰的扫路人》让我们感受到了( )的人生会充满笑声;《最大的麦穗》让我们领略到的是( )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山谷中的谜底》让我们明白了有时( )也是人生的哲学。
(2)《广玉兰》一文在写盛开的广玉兰花时,用 来形容花朵,用 来比喻整株广玉兰,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广玉兰的精神品质所在,即 和 。
(3)《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的作品。在文中,作者交代了自己喜欢夹竹桃是因为夹竹桃的 和 。
(4)《石灰吟》是 代诗人 写的,诗的后两句是 。诗人通过对 的描写,赞颂了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17.按课文内容填空((语文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1)《藏戏》一文采用详略得当的写法,详写了 和 这两部分。从文中可知,藏戏具有 、 、 三大特点。
(2)藏戏具有鲜明的特点——演员必须 演出,以表示戏中人物不同的身份,演出以 、 作背景。
(3)在藏戏里,国王的红色面具代表 ,王妃的绿色面具代表 ,巫女的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其 ,妖魔的青面獠牙面具以示 ,村民的面具则代表 。作者把面具写得比较详细的好处是: 。
18.按课文内容填空((语文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1)《竹石》一诗中,诗人郑燮用诗句“ , ”写出了竹子的品格。
(2)《石灰吟》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诗,其中抒发了诗人高尚气节的诗句是 , 。
(3)《马诗》一诗中“ , ”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象;“ , ”两句主要写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4)“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李贺的《马诗》中,诗句“ , ”饱含无限期盼,是诗人渴望 的悲叹;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 , ”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竹石》一诗中,诗人郑燮用诗句“ , ”写出了竹子的品格。课外我还读过这些咏物诗:《 》《 》。
19.按课文内容填空((语文要素: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1)《寒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是咏写 节的作品,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是 和 。“ , ”描绘出了寒食节京城美好的春景。“ , ”流露出诗人对王侯贵族具有特权的腐败现象的不满。
(2)《迢追牵牛星》一诗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 。”写出织女因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
(3)《迢迢牵牛星》借传说中《 》的民间故事,抒发了相思离别之苦,读了这首诗我会联想到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诗中“ , 。 , ”四句诗表达出作者对牛郎、织女虽只隔一水却只能相视无言的感慨。
(4)《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描绘的是 夜晚的景象,诗中表达游子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我读过的古诗词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
(5)《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与李白《静夜思》中的“ , 。
20.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良药苦口利于病, 。
(3) ,事非经过不知难。
(4)树欲静而风不止, 。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 和 的人去死,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参考答案
1.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辞以情发 真情实感 人、事 直接写出来 白驹过隙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 诗圣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雨 草色 对比 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唐 韩愈 唐宋八大家 早春时节 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雨 草色 小草沾雨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 最是一年春好处 滋润、顺滑、细密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4.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重于泰山 明 于谦 石灰 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 唐
李贺
咏马、赞马
马的命运
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
5.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6. 李星华 1943 李大钊遇难 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时 被害后 坚持进行革命工作 对革命高度负责
7.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矣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专心致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有理有据 不能决也
8. 孟子 告子上 下棋 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列子 汤问 太阳距离人的远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叶永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尔发现盐酸溅到紫罗兰上花瓣会变红 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珠会转动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9. 首尾呼应 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说明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 毛泽东 1944年9月8日 张思德 演讲 革命 书法 战略 理论 诗人 《卜算子·咏梅》 我们这个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我们不拍批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团结观
10. 英 丹尼尔 笛福 建房定居 驯养培育 救“星期五” 勇敢聪明、乐观、执着 小狐仙 大雄鹅 大雁 美 马克 吐温 祈祷寻找 平安归来 讲述经历 探望朋友 顽皮、勇敢、智慧、爱吹牛
11. 从我手中溜去 针尖上一滴水 大海里 时间的流里 声音 影子 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什么痕迹 像游丝样的痕迹 既兴奋又满怀期待 焦急万分 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溶解在水里面
12. 郑燮 托物言志 时间 忠于革命事业和坚贞不屈 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
13. 老舍 腊月初八 正月十九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寒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14.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变则通 通则久 苟得于民 不必循旧 苟日新 又日新
15. 轻烟 薄雾 蒸融 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无奈 惋惜 厌恶 喜欢 浓浓的爱国 史铁生 母亲 母爱 倒叙 盼 心理 焦急 无奈
16. 扫路人 机遇 与压力抗争 玉琢冰雕 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幽香与纯洁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季羡林 韧性 月光下的夹竹桃 明 于谦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17. 藏戏由来 面具特点 戴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戴着面具 雪山江河 草原大地 威严 柔顺 两面三刀 压抑和恐怖 朴实敦厚 写出了面具中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突出了藏戏的鲜明特色,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藏戏。
18.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明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青松 墨梅
19. 唐 韩翃 寒食 吃冷食 禁火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牛郎织女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唐 王建 中秋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20. 千磨万击还坚劲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就比泰山还重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就比鸿毛还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