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3 06:3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抽屉(shì) 耐心(nài) 书藉 剧烈
B.暂时(zhàn) 匪徒(fěi) 避静 军伐
C.追悼(diào) 剥削(bāo) 砌底 魔鬼
D.凹地(āo) 兴旺(xīng) 寄托 严峻
2.学校准备举行“爱我国家壮我中华”主题朗诵会。下列选项中适合这一主题的名句是( )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寂寞无行路。(寂寞:清静,寂静。) B.若有人知春去处。(若:如果。)
C.除非问取黄鹂。(问取:呼唤,询问。) D.因风飞过蔷薇。(因:因为。)
4.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寺临兰溪。(临:靠近,临近。)
B.山下兰芽短浸溪。(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C.谁道人生无再少?(无:不能。)
D.休将白发唱黄鸡。(唱黄鸡:歌唱黄鸡。)
5.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B.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今江苏南京紫金山。)
C.春风又绿江南岸(绿:绿色。)
D.明月何时照我还(何时:什么时候)
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山月似钩(鱼钩)
B.粉骨碎身浑不怕(浑浊)
C.快走踏清秋(走路)
D.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7.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皇 消逝 蹲下 掩面哭泣
B.旋转 依偎 绽放 追悔莫及
C.蒸溶 聪明 拔弄 虚无缥缈
D.哪吒 模胡 华侨 一视同人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暴竹 鞭炮 轰堂大笑 千里迢迢
B.翡翠 嘟囔 无瑕顾及 能歌擅舞
C.骡马 蜡烛 两面三刀 悬灯结彩
D.吞筮 腊肉 纤纤素手 优哉游哉
9.下列有关“详略得当”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详略得当”就是有些内容写得详细,有些写得简略
B.《北京的春节》《腊八粥》都体现了“详略得当”的特点
C.安排详略的依据是作文的字数要求
D.详略得当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10.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描写的是同一个节日的诗句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花生、红枣、核桃、干果”中“干果”是不同类的词语
B.“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这一组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C.《史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不能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猫》《母鸡》《城南旧事》《北京的春节》都是老舍的作品
12.下列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是( )
A.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下列诗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无/踪迹谁/知 B.唤取/归来同/住
C.百啭/无人/能解 D.若有/人/知/春去处
1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啭:鸟宛转的鸣叫。因,凭借。)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若:如果。 唤取:唤来。)
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问取:呼唤,询问。取,获取。)
D.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寂寞:清静,寂静;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15.下列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一项(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下列诗句不适合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景象的一句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江上渔者(渔:捕鱼。) 江上往来人(往来:来来往往。)
B.但爱鲈鱼美(但:但是;爱:喜欢;美:鲜美。)
C.君看一叶舟(君:你;一叶舟: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D.出没风波里(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波浪。)
18.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9.下列诗句中的“柳”,没有“挽留、思乡”意思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0.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昔我往矣(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
B.杨柳依依(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C.雨雪霏霏(雨雪:指下雨和雪。霏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迟迟:迟缓的样子。载:又。)
21.下列诗句与其它三句不是一类的是一项( )
A.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B.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C.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诗人为什么觉得从瓜洲到钟山,“只隔数重山”?( )
A.因为瓜洲确实离钟山很近,只隔几座山。
B.因为诗人虽在异地,却急切想回到钟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
C.因为诗人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并且已经返回钟山,马上就要到家了。
2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4.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眼前万物肃杀的冬景引出出征时春光明媚之景。
B.这首诗是戍边战士在返乡途中抒发感慨之作,由眼前的情景勾起内心的复杂情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C.《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
D.《送元二使安西》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2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藏”是多音字,在词语“躲藏”中读“cáng”,第6笔的笔画是“|”。
B.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裸”的字义与衣服有关。
C.“蒸”“砖”“绽”的读音有共同点,都是翘舌音。
D.“休止”“休学”中的“休”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相同的,都是“停止”的意思。
26.下面诗句中没有关于节日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云母屏风烛影深,碧海青天夜夜心。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7.“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上处处 ,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如果在横线上填一个四字词语,应该选( )
A.人山人海 B.张灯结彩 C.优哉游哉 D.水泄不通
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这句话表达了“我”等待母亲回来时焦急又兴奋的心情。
C.《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一方面表现了童年的无知,另一方面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的不满。
D.《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作者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2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A.羊群散布在山坡上吃草。/她就喜欢散布流言蜚语。
B.白衬衣上有墨水的痕迹。/车轮的痕迹很明显。
C.这趟车可以直达北京,不用倒车。/倒车之前想一想,注意行人和路障。
D.你没听明白,何不问老师?/他是个明白人,不会干这种事。
30.下列诗句中描写夏天景物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1.下列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
A.直到傍晚妈妈都没能带我出去玩儿,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了。
B.溪水哗啦哗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
C.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D.一只翠鸟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林飞去了。
32.“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这句话出自《那个星期天》。这句话中,作者表达“盼”的心情,用的方法是( )
A.内心独白 B.把心情融入景物中
C.具体的事例 D.以上三种方法综合运用
3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为人民服务》。联系课文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恰当的是( )
A.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了人总会死亡,只是死亡的意义不同。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效果,强调了死亡的意义不同。
C.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和说服力。
D.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34.根据对联特点,下列与“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B.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C.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D.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5.“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对这样写的好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吸引读者阅读。 B.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折服。 D.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
3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稚嫩 熏淘 忐忑不安 仰暮不已 B.铭记 贯切 信手拈来 妙手成章
C.奴役 堡垒 仰慕不己 欲满天下 D.气馁 颤抖 语重心长 无怨无悔
37.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村口的那一帮人,就是乌合之众,没什么好害怕的。
B.在夏日的骄阳下,小树垂头丧气地站在道路两旁。
C.拔河比赛已经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为班级争光。
D.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辟了这么一小块菜地。
38.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新奇,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B.将“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C.作者把浩瀚的大海比喻成时间的流,突出了时间流逝之快。
D.这句话突出了“我”的日子的流逝无影无形。
39.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
A.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罢了。
B.怎么回事,孩子!喂,快着!谁去拿杯水来!
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
D.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
40.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一”节那天,儿童游乐园张灯结彩。
B.老师要求我们小组讨论时舍本逐末,关注细节。
C.这份试卷的第一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我在家里观看恐怖片,吓得大呼小叫,搞得家里人声鼎沸。
42.哪个方式不能收集小学六年中的成长资料( )
A.通过奖状、奖杯、奖品等回忆各种比赛的情况。
B.与家人、老师、同学畅聊未来。
C.整理六年间拍摄的照片、视频。
D.翻看自己写的日记。
4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前,只需要搜集有说服力的、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B.辩论前,要根据观点对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纳。
C.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4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同学们树立了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B.无独有偶,也有一位天文学家通过测量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空间中的起伏变化,获得结论!
C.爸爸处理问题十分谨慎,他懂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D.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风俗也应当集思广益,才能带来新的活力。
45.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上准备开展庆祝“六一”联欢会,我作为整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写一份活动策划书。
B.我想珍藏六年小学生活的难忘时光,可以制作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
C.学校要开展“感恩母校”演讲比赛,我得提前写好演讲稿。
D.班级开展春游活动,小明因病不能参加,可写建议书。
46.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在校学习时刻苦努力的结果。
B.我在中学读书时就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有文采。
C.老师打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开启了我文学创作的大门,引领我走向成功。
D.正是这九十八个红双圈刺激了我,让我从此发奋努力,获得了成功。
47.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
①如果……就 ②因为……所以 ③只要……就 ④不管……都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48.下面的毕业赠言,哪一项不适合写给缺乏自信的同学?( )
A.坚信自己是颗星,穿云破雾亮晶晶;坚信自己是燧石,不怕敲打和曲折;坚信自己是人才,驱散浮云与阴霾。你是明星、燧石与人才,愿你拥有美好的未来!
B.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向辉煌的明天。加油!
C.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D.“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49.下列关于演讲稿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演讲稿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B.演讲稿的主要内容要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C.演讲稿的结尾可以用有感染力的话简洁点明主题或发出号召
D.演讲稿的正文写好之后,一定要记得署名和写日期
50.关于成长纪念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几个部分。
B.应强制要求学生按同一样式制作成长纪念册,力求规范美观。
C.“参加图书义卖”这件事适合作为纪念册的成长资料。
D.张明根据自己每年的身高,按“身高体”的方式给纪念册资料分类,很有创意。
51.下列对于课文内容说法的错误的一项是( )
A.《匆匆》一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
B.《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文章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来写“我”的心理变化。
C.《别了,语文课》写出了“我”对中国语文课发自内心的热爱,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阳光的两种用法》讲了“我”的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爱的温暖。
52.下列诗句借何物,表达了什么品格和志向?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远大抱负)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刚正不阿)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坚韧不拔)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柳——高风亮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C D B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C A B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A A C B C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C C B D C C D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B A D D C C C D B
题号 51 52
答案 B D
同课章节目录